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6)
2023(5321)
2022(4872)
2021(4431)
2020(4072)
2019(9658)
2018(9619)
2017(18676)
2016(10531)
2015(12371)
2014(12729)
2013(12923)
2012(12586)
2011(11396)
2010(11598)
2009(10929)
2008(11089)
2007(10356)
2006(8898)
2005(8142)
作者
(33749)
(28362)
(28337)
(27291)
(18179)
(13821)
(13114)
(11174)
(10609)
(10202)
(9680)
(9508)
(9196)
(9067)
(9028)
(8986)
(8978)
(8412)
(8363)
(8260)
(7187)
(7084)
(6934)
(6473)
(6471)
(6467)
(6404)
(6382)
(5859)
(5832)
学科
(49273)
经济(49223)
管理(27520)
(27085)
方法(23652)
数学(21125)
数学方法(20947)
(20693)
企业(20693)
(13902)
地方(12700)
(11879)
中国(11724)
(11496)
(9943)
贸易(9939)
(9546)
农业(9144)
(8792)
业经(8663)
(7519)
(6975)
(6973)
财务(6959)
银行(6952)
财务管理(6936)
(6881)
金融(6879)
环境(6690)
(6582)
机构
大学(162323)
学院(160835)
(66238)
经济(64713)
管理(58950)
研究(57774)
理学(49879)
理学院(49223)
管理学(48315)
管理学院(47982)
中国(43305)
科学(37323)
(34939)
(33085)
(31292)
(30536)
研究所(28408)
中心(26762)
业大(26592)
农业(26245)
(26113)
财经(23821)
北京(22259)
(21688)
师范(21468)
(21335)
经济学(20382)
(20344)
(20332)
(18979)
基金
项目(103151)
科学(78918)
基金(73032)
研究(72978)
(64640)
国家(64121)
科学基金(52948)
社会(44374)
社会科(41927)
社会科学(41908)
(40683)
基金项目(39090)
自然(34934)
(34797)
自然科(33988)
自然科学(33975)
教育(33399)
自然科学基金(33332)
资助(30579)
编号(30145)
成果(25006)
重点(23729)
(22875)
(22868)
课题(21004)
(20546)
科研(20313)
计划(19966)
创新(19330)
大学(19033)
期刊
(74604)
经济(74604)
研究(47783)
中国(31116)
(29427)
学报(28881)
科学(25106)
(24595)
大学(20625)
学学(19382)
农业(19142)
管理(18818)
教育(15414)
(14872)
金融(14872)
技术(13733)
财经(11949)
业经(11887)
经济研究(11515)
问题(10716)
(10635)
(10267)
技术经济(8793)
(8747)
(8627)
统计(8229)
资源(8187)
理论(8170)
图书(8132)
商业(7524)
共检索到244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丁  
10月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第五次施政报告中提出在香港毗邻深圳的屯门区和北区开发建设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以下简称"北都")。这个消息传出来后,可谓"石破天惊",在港深两地乃至大湾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就香港北都问题做出如下九点观察分析。一、北都并不专属港事,而是透过"双城"关联"三圈"我们注意到,北都计划并不只是谈及北都本身,而是围绕北都谈到了"双城三圈",其中的"双城"就是香港和深圳。显然,林郑特首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北都开发建设仅仅锁定在香港自身范围内,而是通过和毗邻的深圳的深度合作而展开。与此相匹配,她提出的"三圈"同样不是北都的三圈,
[期刊] 改革  [作者] 段樵  
过去20年香港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此一过程与贡献常在“外地直接投资”的理论范畴中分析,而策略涵义也据此导出。究其实,以香港投资的规模、技术优势与投资项目的分工性质而言,香港对邻近地区的跨境投资如视为都会区在市场机能下的自然发展,并在此一架构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段樵  伍凤仪  黄炽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凤旋  
本文讨论了香港和广东省在近20 年来的紧密经济合作关系即“前店─后厂”模式的出口型轻工业的地域分工和以这个为基础所形成的香港和广东省的珠三角共同组成的新的经济区域单元──香港都会经济区,探讨了都会经济区的定义以及香港都会经济区所涉及的政策和规划问题,对两地将来在经济合作与分工的考虑时,建议应以都会经济区的整体协调和利益为起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卢兆彤  周利明  
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两地教育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和加强,其中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在对方区域招生的规模逐步扩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者回顾了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的历史,分析了内地学生热心选择香港高校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了对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的认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沛英  王学军  
从香港股指期贷市场的发展轨迹的考察,我们认为,有三点可以借鉴:加快法制建设、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加强金融教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马妮妮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对我国香港地区9所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对该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藏内容建设与服务现状的分析,全面地观察和总结近年来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藏发展的方向和特点,为中国内地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幛喆  
1993年6月至1994年6月,中国的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青啤、石化、广船、北人、马钢、昆机、仪征、渤海和东电)国有九大企业H股在香港上市。此举有几点明显的意义:(1)中国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并已进入国际性的实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道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香港银行业发展表现出自身的特点,银行机构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多品种的业务面向市场、定位准确,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员工至上,金融监管以风险为本、科学规范。香港银行业发展的特色及其与内地的差异,给我们以启示,为内地银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民源  刘卫平  
一、创业板市场的定位 创业板市场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增长型公司为目标。 创业板市场以“增长潜力”为定位主题,不受发行人的行业及规模的限制,其对象是各行各业中需要额外资金来进行明确扩张或发展计划的新兴公司(即指那些能证明只要有额外资金就可合理展望未来能有显著发展或扩展的公司)。因此,创业板市场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那些规模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放  陈金永  
文章利用北京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国际上对大城市的"大都会区"界定的原则和方法,尝试对"六普"时北京"大都会区"的范围进行界定,从而为在中国如何界定"大都会区"的范围提供了一个研究案例,同时也将国际上"大都会区"的概念引入中国的城市和城市化研究。文章认为,中国应当建立一套既适合当前快速城市化和郊区化、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大都会区"的界定方法及数据系统,使中国的城市地域划分与国际上的城市地域划分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的不同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状况相互比较,并与世界上其他城市进行正确的比较,从而真实地反映中国的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情况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学强  周春山  
论珠江三角洲大都会区的形成许学强,周春山一、大都会区与Desakota区大都会区(Megalopolis)①的概念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戈特曼于50年代对美国东北部新型城市化区域研究后提出的。现发育成熟的大部会区有五个,它们都位于发达国家。城市密集区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珺  
中国光大银行首家境外分行于2013年2月27日在香港正式开业,这是中国光大银行迈出国际化战略的历史性一大步,也是中国光大集团强化香港金融控股平台的重要里程碑。立足光大、立足香港,放眼境内外两个市场,放眼金融发展大势,笔者对光大银行香港分行的业务发展提出"两介入"与"九打通"的思路。"两介入"是业务拓展的两个方向性维度,一是介入"珠三角地区"内地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伟  杨文硕  
上海自贸区是"以开放促改革"国家战略的新试点,金融开放是上海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配套性、渐进性定位立足于满足贸易及其相关服务业的金融需求。从国家金融改革的大局而言,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是中国全面金融改革的战略突破口之一,有其超出自贸区框架相对独立的市场化路径。在顶层设计和具体路径上,上海自贸区金融与香港自由港金融有一定相通性和竞争性,但由于发育程度差距,在可预见的未来彼此并无可替代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