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3)
- 2023(5461)
- 2022(4984)
- 2021(4615)
- 2020(4204)
- 2019(9998)
- 2018(9975)
- 2017(19200)
- 2016(11078)
- 2015(12987)
- 2014(13481)
- 2013(13184)
- 2012(12571)
- 2011(11531)
- 2010(11783)
- 2009(10934)
- 2008(11031)
- 2007(10380)
- 2006(8879)
- 2005(8101)
- 学科
- 济(46184)
- 经济(46132)
- 业(28205)
- 管理(28085)
- 方法(23975)
- 企(22261)
- 企业(22261)
- 数学(21463)
- 数学方法(21190)
- 农(12939)
- 财(11886)
- 中国(11344)
- 学(11203)
- 贸(8752)
- 贸易(8750)
- 地方(8749)
- 制(8524)
- 易(8467)
- 农业(8432)
- 业经(8271)
- 理论(7691)
- 和(7450)
- 教育(7415)
- 务(7186)
- 财务(7162)
- 财务管理(7139)
- 银(6877)
- 银行(6853)
- 企业财务(6712)
- 融(6508)
- 机构
- 大学(166470)
- 学院(164492)
- 济(65537)
- 经济(64014)
- 管理(59208)
- 研究(55213)
- 理学(50878)
- 理学院(50206)
- 管理学(49048)
- 管理学院(48744)
- 中国(41198)
- 科学(35751)
- 京(35453)
- 农(31649)
- 财(30539)
- 所(29490)
- 研究所(26773)
- 江(26284)
- 业大(26122)
- 中心(25994)
- 农业(25202)
- 财经(24129)
- 范(23646)
- 师范(23407)
- 北京(22492)
- 经(21714)
- 经济学(20711)
- 州(20403)
- 院(18883)
- 经济学院(18834)
- 基金
- 项目(104289)
- 科学(80452)
- 研究(75892)
- 基金(73580)
- 家(63906)
- 国家(63257)
- 科学基金(52993)
- 社会(45931)
- 社会科(43247)
- 社会科学(43230)
- 省(42001)
- 基金项目(39000)
- 教育(37342)
- 划(35597)
- 自然(34548)
- 自然科(33724)
- 自然科学(33711)
- 自然科学基金(33094)
- 编号(32297)
- 资助(30900)
- 成果(27744)
- 重点(23861)
- 部(23550)
- 课题(22808)
- 发(22149)
- 创(21373)
- 大学(21148)
- 科研(20465)
- 教育部(19935)
- 创新(19788)
共检索到244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英
形别字,是预科新疆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书写汉字时频发的一种偏误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别字的主要偏误和偏误生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提出若干应对的策略,以期引起广大汉语教师对汉字教学的高度重视,帮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有效地规避和防范形别字。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若愚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并通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汉语叙述体篇章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对连接成分的使用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偏误:连接成分的误用、冗余和缺失等。以上偏误主要是由于学生母话的干扰、目的语的负迁移、缺乏汉语语感、教材和教师教学指导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
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 汉语篇章连接 偏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静
文章问卷考察了144名维吾尔、哈萨克族大学生汉语声母习得情况,提出要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声母习得偏误:差异型和错误型。前者十分接近正确形式,不影响交际;后者误导交际,是声母习得的真正难点所在。依据教学经验把声母的习得难度等级分为低、中、高三级,然后依据统计数据对属于高难度等级的8个声母进行难度排序:难度最大的是■,其次是t■和tsh,再次是■、s和t■h;难度最低的是■h和■。主张在汉语高级阶段坚持开展语音教学,教学内容应抓住重点和难点,以4组声母■—t■、■h—t■h、■—■、s—tsh为主,重视声、韵的音节配合,发音和知觉听辨训练同时并举。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石桥 王建军
新疆地区的多民族和多宗教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控制偏好,但是,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又会形成管理控制偏好的相互渗透。本文以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为对象,研究这四个民族的管理控制偏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差异性。根据1347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各民族内部的管理控制偏好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各民族之间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个发现告诉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差异。
关键词:
管理控制 维吾尔族 汉族 哈萨克族 回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贞爱 俞春喜
本文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师生对于三种语言教育认同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较之西部其他少数民族,上述4个北方少数民族对三语教育的认同度较高,能够客观认识三语教育,认为三种语言间存在内在联系,并希望少数民族外语教师能够具备三语能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英
随着汉字识字量的增加,预科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汉字的书写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即由字音相同或相近造成的学习难度渐渐大于字形相近造成的学习难度,同音别字呈现递增的趋势。本文针对两族预科学生经常出现的同音别字的偏误和偏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同音字教学的主要难点提出适当的对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亮 王伟剑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比较严重的文理科选择失衡现象,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基本没有相关的深入研究。通过选择维吾尔、哈萨克、藏三个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个案进行质性研究,本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文理科选择上,受到个人特征、社会结构、制度与机构环境以及相邻人群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文理和专业选择过程中,既表现出一定的个体能动和理性,又同时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另外,制度与机构环境也同样在其选择中发挥作用。少数民族学生文理和专业选择具有"多重制约"的特征。研究建议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的分科选择,尤其强调增进师生关系与发展有特色的中小学校。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飞
哈萨克族系谱是丝绸之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哈萨克族系谱数字化平台建设对于保护和弘扬哈萨克族系谱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本文在介绍哈萨克族系谱发展和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哈萨克族系谱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原则和内容,阐述平台建设的具体流程。
关键词:
哈萨克族 系谱 数字化平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瑞芬
我国哈萨克族谚语在传承族群历史记忆及价值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哈萨克族谚语进行逐一归类、分析之后,借助田野研究和生活体验研究等方法深入挖掘了谚语所揭示的基于三重关系的共生观——人与自然共生、人与人共生、人与自我共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以生活情境为教育空间、以爱的情感为主要内容、以言语交谈为重要方法、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为重要价值理念的哈萨克族共生观教育理路。哈萨克族共生观及其教育有助于克服人类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等价值偏见;在教育理论方面有助于当代教育认识论的生活转向,以及教育方法论的提升和教育生态理论的形成;在教育实践中有助于现代学校教育不断完善其文化品格。
关键词:
哈萨克族 谚语 共生观 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佳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对多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成为民族院校教学研究的重点关注问题。本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族"基础班"大学生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的数据收集方法,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个体水平差异大、缺乏内在动机、教学重点与难点不统一、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教学反思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尊重差异、激发兴趣、调整结构、丰富内容"为宗旨,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英语教学新模式,以期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有效提升其英语学习质量。
关键词:
需求分析 维吾尔族大学生 英语教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心 阿丽娅·卡的尔 周仁来
为探索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的工作记忆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空间位置延迟匹配任务、字母延迟匹配任务、数字Stroop任务、活动记忆任务、数字大小-奇偶转换任务分别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工作记忆视空间模板、语音环、抑制、刷新、转换能力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显示,在测查语音环路功能的字母延迟匹配任务和测查中央执行系统刷新功能的活动记忆任务中,维族大学生的反应时均长于汉族大学生,在其他任务中两组被试的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工作记忆能力 文化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亚成
哈萨克族牧区普惠型社会福利经历了从初级到适度的发展过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使牧民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福利。由于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还处在发展中,牧民对其满意度也存在差异。构建更为合理的底线与非底线社会福利,有利于促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哈萨克族 适度普惠型 社会福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江民 魏玉清
语言类型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本研究基于维吾尔族学生现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基本特点,运用语言类型学相关理论,从语言共性的角度出发,立足语序理论、名词数范畴理论、致使范畴理论、时范畴理论、体范畴理论和情态范畴理论,对现代汉语和维吾尔语进行了教学层面上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在维吾尔族学生的现代汉语教学中要有跨语言视角,要充分利用语言共性规律,加强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现代汉语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
维吾尔族学生 现代汉语教学 语言类型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毅 孙秀玲 闻素霞 焦江丽
研究探讨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内容和特征,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采用访谈法和开放式问卷收集资料,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得到维吾尔族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问卷的五个维度,即政治行为、权益保障、身体保护、传统保护和环境保护。在权益保障、传统保护和环境保护三个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比男生的保护性更强。在传统保护和环境保护两个维度上年级差异显著,并且这种差异有相同的趋势,即从大一到大二出现上升,然后在大三和大四又不断下降,大四学生对两个维度的保护性最低。研究从整体上验证了保护性价值观的两分类结构模型,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与方法。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 调查分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古丽·司马义 刘涛
维吾尔传统文化以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即中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及古希腊文化等多种文化历史养分滋润、融合、成长,因此,维吾尔族民事惯例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实践源流,原始自然崇拜、各种宗教信仰以及禁忌习俗为维吾尔族民事惯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维吾尔文化的重要部分。维吾尔族民事惯例不仅仅只是与伊斯兰教法有关,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体,并且,在维吾尔社会至今仍然起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