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2)
- 2023(2488)
- 2022(2298)
- 2021(2119)
- 2020(1657)
- 2019(3836)
- 2018(3939)
- 2017(6788)
- 2016(4044)
- 2015(4746)
- 2014(5056)
- 2013(4809)
- 2012(4585)
- 2011(4176)
- 2010(4337)
- 2009(3725)
- 2008(3823)
- 2007(3813)
- 2006(3459)
- 2005(3356)
- 学科
- 济(14283)
- 经济(14258)
- 管理(11695)
- 业(9897)
- 企(8331)
- 企业(8331)
- 方法(5398)
- 中国(4998)
- 财(4782)
- 理论(4452)
- 制(4385)
- 农(4368)
- 数学(4232)
- 数学方法(4166)
- 教育(4047)
- 教学(3619)
- 业经(3575)
- 学(3325)
- 务(3151)
- 财务(3141)
- 财务管理(3123)
- 银(3098)
- 银行(3091)
- 地方(2962)
- 企业财务(2896)
- 行(2895)
- 农业(2874)
- 税(2764)
- 度(2612)
- 制度(2610)
- 机构
- 学院(57007)
- 大学(55214)
- 济(20116)
- 经济(19442)
- 研究(18272)
- 管理(17830)
- 中国(15655)
- 理学(13884)
- 理学院(13701)
- 管理学(13365)
- 管理学院(13254)
- 京(12536)
- 财(12212)
- 江(11309)
- 科学(10698)
- 所(9850)
- 州(9065)
- 中心(9037)
- 财经(8708)
- 范(8504)
- 师范(8415)
- 北京(8375)
- 研究所(8310)
- 农(8307)
- 技术(8156)
- 职业(7727)
- 省(7710)
- 经(7705)
- 业大(6735)
- 院(6471)
共检索到101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邱呜山
终身生育率又名完全生育率。它真实地描述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几个孩子,是反映社会生育水平的较为精确的统计指标。之所以精确,是因为它的计算对象是已经结束生育期的妇女(通常调查统计五十岁以上的妇女),不可能再发生变化。它的这个长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致命的弱点,使它只能反映过去一代妇女的生育水平,而不能反映现实的生育水平,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萍
家庭对孩子的性别偏好尤其是对男孩的偏好在中国农村是决定妇女生育观和实际家庭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性别偏好的强弱受到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和,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与生产方式的双重影响,并造成了性别偏好存在的不可避免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贾忠科,波斯顿
据1982年人口普查,甘肃省总人口数为19 569 26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人,比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人口密度少62人。市镇人口为 3,002,499人,占全省人口的 15.3%。人口平均年龄为25岁,中位年龄为 20.13岁。年龄构成为:0—14岁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总和生育率作为衡量生育水平的综合指标,由于它抽象了年龄结构的影响,在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中,起特殊重要作用。但对这一指标的认识,还有很大分歧,一说它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最直接、最贴切的指标”;一说它“不能说明平均一个妇女一辈子生育的子女数……,更不能据以评价一个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的好差”。因此,阐明总和生育率指标的性质,分析影响它变动的各种因素,把握在普遍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情况下,总和生育率的发展趋势,评价这个指标在计划生育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就很有必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生育率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是一个各国普遍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观察到的事实则是,生育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则导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反过来削弱经济增长潜力,拖慢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由于研究者对于生育率变化决定因素的规律尚未充分认识,在解释这种不对称乃至对立的因果关系方面颇显捉襟见肘,构成一个所谓的“生育率悖论”。本文通过援引国际经验和分析中国的特殊人口转变过程,尝试揭示中国目前形成的极低生育率不是一种宿命。通过更完整的经济社会发展,或通过人类发展指数的提升,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家庭发展的诸因素,拓展家庭资源预算曲线,可以预期生育率朝着更替水平(同时也是意愿水平)的反弹,从而打破生育率悖论。
关键词:
老龄化 生育率 家庭发展 人类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费世宏,刘绍辉
目前在国内,已有多种利用生育模式进行人口预测的方法,而生育模式的构造则是各式各样的,其中,较为普遍使用的是分胎次生育模式。为使人口预测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更密切地结合,本文将着重讨论该生育模式的构造问题,并考虑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提出以胎次率作为生育控制指标进行生育率预测的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面临近年来极低的全国总和生育率(TFR)水平,有关研究一方面集中于出生漏报的估计,一方面集中于针对极低生育水平的对策研究。但是,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却被忽视了,即由于近年来生育年龄变化而使得TFR指标的内在缺陷更为突出,已不能很好反映妇女终身生育水平。就此,本文介绍了Bongaarts和Feeney新近提出的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TFR’)方法。应用中国历年生育数据对 TFR’方法的检验表明该指标的确比 TFR指标更接近于实际队列的终身生育率。而根据最新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虽然近年TFR仅为1.3,但作为从时期生育行为对终身生育水平的较好估计,近年TFR’值却为1.7,这表示全国终身生育率大体仍在政策要求的水平以上。如果再进一步考虑数据中的出生漏报问题,那么实际终身生育水平还会更高。本文还分析了其他有关指标,并对该方法在应用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新平
文章根据2007年高教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中的人口数据,针对总和生育率分别建立指数平滑模型和Gaussian模型,并对我国近年来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进行预测,合理地刻划了我国总和生育率的长期变化趋势。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长期趋势 指数平滑 生育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青
文章针对现有人口抽样数据的特点和缺陷,通过对总和生育率指标的分析和改进,测算了1994~2004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探讨了影响该指标变化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94~1996年的1.80左右下降到2001~2004年的1.62左右,其中2000年为1.66;影响中国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生育率、生育年龄和城镇化进程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生育率经历了急速、持续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直接反映出我国控制人口的成绩,我国已从一个高生育率水平转变为达到更替水平的国家。正是这一转变,调节了人口增长速度、改变着人口结构,使人口与经济更协调地发展。因此,分析我国生育率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是剖析中国人口形势的一个重要关键。它对于研究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加强人口学的科学研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昊 张涵宇
近几十年来,全球生育率持续下降。根据联合国推算,若想保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稳定平衡,生育率应该保持在2.1左右。而目前,除印度外的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的生育率都跌破了该水平。夫妻的生育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看做是一类有关时间分配的经济决策。简单地说,在生育决策中,夫妻双方面临将时间分配于工作还是生育的选择。选择生育小孩不仅会给夫妻双方带来"直接成本",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机会成本"。一个面对多个选择机会的人所做的某个选择的"机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志敏
当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中 ,最具代表性和冲击力、影响力的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大理念。本文分析这两个理念的基本内涵 ,透视它们的社会背景 ,揭示它们的本质意义与基本宗旨 ,并论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对中国的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金如
我国妇女生育率正处在从高向低的转变过程中,现在我们常用总和生育率降低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这种转变的过程。我国妇女1980至1987年TFR平均为2.47,较70年代平均值4.01下降1.54。全国有8个省市低于目前我国妇女更替生育水平(2.16),有8个省区高于3.0,其余均在2.16—3.0之间,与按各省市区经济发展及计划生育成效划分的三类地区相吻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霞 夏巧娟
近年国外学者在生育意愿与生育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首先,探讨了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存在偏差的成因,其中包括理想家庭规模和实际家庭政策的冲突、生育观念转变的滞后性、女性生命周期的影响及生育计划的调整四个方面。其次,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经济因素以及女性个体等方面分析了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指出低生育率将在社会养老、理想家庭规模、经济运行等方面对经济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并进而探讨了提高生育率的举措及实施效果。国外研究让我们意识到在新时期完成人口发展新任务必须正视低生育率的负面影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育率、政策与生育率、人口与制度等三大关系。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生育率 生育缺口 低生育率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