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4)
- 2023(10447)
- 2022(8470)
- 2021(7571)
- 2020(6469)
- 2019(14337)
- 2018(14041)
- 2017(27417)
- 2016(14429)
- 2015(16107)
- 2014(15790)
- 2013(15807)
- 2012(14432)
- 2011(12646)
- 2010(13435)
- 2009(13127)
- 2008(12581)
- 2007(11633)
- 2006(10596)
- 2005(10248)
- 学科
- 业(80213)
- 企(75019)
- 企业(75019)
- 济(63818)
- 经济(63730)
- 管理(61648)
- 业经(28432)
- 融(25880)
- 金融(25880)
- 财(25028)
- 银(24290)
- 银行(24290)
- 方法(24013)
- 行(23662)
- 农(23204)
- 中国(22918)
- 制(19939)
- 务(19802)
- 财务(19775)
- 财务管理(19757)
- 企业财务(18685)
- 农业(17629)
- 技术(16639)
- 数学(16184)
- 数学方法(16046)
- 策(14806)
- 理论(14100)
- 体(13669)
- 地方(13594)
- 划(13025)
- 机构
- 学院(205718)
- 大学(198278)
- 济(90886)
- 经济(88900)
- 管理(86755)
- 理学(72547)
- 理学院(71968)
- 管理学(71320)
- 管理学院(70906)
- 研究(60420)
- 中国(57865)
- 财(46503)
- 京(40946)
- 财经(35536)
- 江(34619)
- 经(31969)
- 中心(30913)
- 科学(30735)
- 农(29459)
- 所(28751)
- 州(28185)
- 经济学(26639)
- 北京(26022)
- 财经大学(25899)
- 商学(25612)
- 商学院(25401)
- 研究所(24881)
- 经济学院(24028)
- 业大(23865)
- 银(23587)
- 基金
- 项目(122111)
- 科学(98544)
- 研究(96884)
- 基金(88922)
- 家(73502)
- 国家(72679)
- 科学基金(65788)
- 社会(63741)
- 社会科(60594)
- 社会科学(60579)
- 省(49573)
- 基金项目(46280)
- 教育(42889)
- 编号(40877)
- 自然(39485)
- 划(38727)
- 自然科(38650)
- 自然科学(38644)
- 自然科学基金(38070)
- 资助(35614)
- 成果(33308)
- 业(30982)
- 创(29655)
- 发(27360)
- 课题(27097)
- 部(26665)
- 创新(26609)
- 重点(26589)
- 项目编号(26403)
- 制(26298)
- 期刊
- 济(111082)
- 经济(111082)
- 研究(65431)
- 中国(44715)
- 财(40783)
- 管理(39212)
- 融(37096)
- 金融(37096)
- 农(29231)
- 科学(22317)
- 业经(20722)
- 技术(20528)
- 学报(20235)
- 教育(19197)
- 农业(18916)
- 财经(18527)
- 大学(17168)
- 经济研究(16584)
- 经(16057)
- 学学(15831)
- 问题(13624)
- 技术经济(12778)
- 图书(12678)
- 财会(12246)
- 业(12150)
- 贸(11844)
- 现代(11707)
- 商业(11056)
- 会计(10767)
- 国际(10740)
共检索到339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袁春晓
非金融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出于营销动因和由于专业化分工深化 ,为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而作出的战略选择。非金融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主要将面临法律、风险控制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障碍。为此 ,本文提出 ,国内非金融企业实施向金融服务领域的战略扩张 ,需要完成一个企业产品线与价值链再造以及市场角色的转换过程。
关键词:
战略扩张 非金融企业 金融服务 分工深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商瑾
杠杆率一般涉及居民、企业(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政府三个部门,其测度通常采用微观经济部门资产负债表中的比值。为了分析杠杆率的影响机制,本文选用负债/GDP指标、负债/资产指标来综合衡量企业杠杆率。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杠杆率增速迅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估算,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整体杠杆率为25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属于中等水平。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伟庆
债务融资工具自诞生以来,对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维护金融整体稳定等方面都具有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实例分别从企业和商业银行两个方面论述了债务融资工具对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提升管理水平、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拓宽银行盈利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带动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连锁发展,推动商业银行积极适应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大趋势,逐步走向综合化经营以及培养忠诚度高的核心客户群等方面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缪建民
大国崛起战略要有大国金融战略的配合与支持。中国的金融战略首先应研究金融如何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要着眼于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要在坚持宏观审慎原则的基础上梳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国家利益;要在把握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基础上,完善国家外汇资产配置战略;要在不断完美有管理的人民币基础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立足于建立与大国崛起相适应的大国金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挽虹
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是实体企业发展产融结合的重要形式,在国内外均有不少案例。为遏制我国非金融企业盲目扩张、防止实业与金融业风险交叉传递,政府发布了一系列规章,《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则是其中专门针对非金融企业的独立监管准则。本文第一部分将简要阐述《指导意见》的重点内容与他国政策的区别以及原因,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主要国家的监管政策,第三部分则提出《指导意见》有待完善之处。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 股东准入 公司治理 风险处置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淼
总结大连市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现状和特点,指出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存在相对规模不足、种类分布不均衡、企业主体类型失衡等问题,分析了债务融资工具发展不足的制约因素,并从政策引导、宣传培训、资源整合等方面就如何加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颖杰
中小企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起步、腾飞,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增长极"之一。目前,中小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约8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怀明 王成琛
基于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这一热点问题,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就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降低了实物资本投资,并且实物资本投资水平的下降是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就业的部分中介因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大。本文的研究为金融化影响就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政府部门完善稳定就业的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就业 实物资本投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雯雯 王书华
改善金融错配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H-K模型基础上,将非金融影子银行要素引入企业生产函数,并以2008—2022年我国非金融企业为样本,探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对金融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适度参与影子银行业务能够改善企业金融错配,但过度发展则不利于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对金融错配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通过企业资金成本影响金融错配程度。扩展性分析发现,以“投资替代”动机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对实体经营产生“挤出效应”。据此,应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合理运用影子银行业务,以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金融错配 门槛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史贞 李向阳 刘伟燕 王森
金融结构和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08—2019年非金融企业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金融结构指数增加对于降低企业杠杆率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增长模式、政府干预程度以及制度环境水平之间的异质性。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以及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的一些经验事实,提出四个假设,实证分析得出金融结构指数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高储蓄率、高政府干预程度会抑制这种负相关关系,高制度环境水平会强化这种负相关关系。鉴于此,建议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及增强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降低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喜和 杨汉枫
厘清《资管新规》对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将《资管新规》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利用201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资管新规》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资管新规》显著抑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并抑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借助非金融企业实现“监管套利”的行为以及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对国有企业、金融套利企业、影子银行发展活跃地区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协同有效的理财市场监管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关键词:
《资管新规》 企业金融化 PSM-DID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超 张梅 唐莹
作为经济金融化微观层面的重要表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以2001-2014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Eviews6.0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其股东价值最大化观念的增强而加深,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呈U型关系,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弱化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金融投资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小芬 李源 王可心
本文基于2000—2015年47个国家和地区非金融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考察了金融结构与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结构与企业杠杆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平均而言,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使企业杠杆率下降0.44个百分点。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在降低企业整体杠杆率的同时会增加企业债务期限。进一步地,这一关系会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呈现显著异质性。具体而言:一国(地区)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程度越低、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监管质量越好、信息披露程度越高,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对企业降杠杆的作用越显著;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对企业杠杆率的负向影响在创新型行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那些高杠杆、大规摸、低盈利、股权集中度较低以及政企关联较弱的企业,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的增强对企业降杠杆的作用更显著。为推动中国国有企业去杠杆,金融层面需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确保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均衡合理,同时宏观上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强监管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微观上需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成思 郑宁
本文构建了中国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基于微观企业面对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两大类资产的投资组合选择背景,拓展已有研究关于企业投资组合模型中金融投资无风险的假设,同时考虑金融投资风险和固定投资风险,推演出与现实情况更加贴近的理论模型。本文证明拓展模型与传统模型的机制存在本质区别。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显著驱动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占比,而不是金融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缺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超 张梅 唐莹
作为经济金融化微观层面的重要表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以2001-2014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Eviews6.0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其股东价值最大化观念的增强而加深,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呈U型关系,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弱化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金融投资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