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104)
2022(2664)
2021(2654)
2020(2267)
2019(5473)
2018(5369)
2017(11111)
2016(6187)
2015(7050)
2014(7371)
2013(7383)
2012(7368)
2011(6572)
2010(6827)
2009(6490)
2008(6791)
2007(6454)
2006(6152)
2005(6336)
2004(5799)
作者
(19042)
(15610)
(15195)
(15096)
(10012)
(7382)
(7155)
(6043)
(6034)
(5759)
(5456)
(5321)
(5168)
(5161)
(5049)
(4866)
(4673)
(4623)
(4610)
(4195)
(4068)
(4022)
(3733)
(3662)
(3614)
(3580)
(3511)
(3458)
(3266)
(3216)
学科
(24740)
经济(24703)
管理(18267)
(17244)
(17149)
银行(17004)
(16537)
企业(16537)
(15770)
(15690)
业务(10125)
(10094)
制度(10089)
(9562)
金融(9562)
银行制(8694)
方法(8326)
(8165)
业经(8010)
中国(7807)
(6793)
数学(6768)
数学方法(6618)
(6438)
体制(5648)
(5115)
财务(5100)
财务管理(5084)
(4946)
贸易(4933)
机构
大学(87471)
学院(85890)
(37973)
经济(36969)
中国(36743)
管理(31593)
研究(31432)
(24450)
理学(24239)
理学院(23975)
管理学(23607)
银行(23521)
管理学院(23443)
(23074)
(22007)
(20178)
(17117)
中心(17030)
(16903)
(16898)
科学(16817)
财经(16438)
(14699)
人民(14419)
研究所(14402)
(13941)
北京(13889)
农业(12920)
(12727)
(12698)
基金
项目(44125)
科学(33929)
研究(33286)
基金(31966)
(27354)
国家(27087)
科学基金(22710)
社会(20707)
社会科(19568)
社会科学(19558)
(16639)
基金项目(16170)
教育(14920)
资助(14464)
(14190)
自然(14188)
自然科(13836)
自然科学(13835)
自然科学基金(13583)
编号(13339)
成果(12372)
重点(10121)
(10114)
课题(9580)
(9553)
(9243)
教育部(8853)
(8844)
(8702)
人文(8447)
期刊
(49911)
经济(49911)
研究(37311)
(33516)
金融(33516)
中国(22024)
(19475)
(16040)
管理(13551)
学报(12127)
科学(11310)
财经(9517)
大学(9438)
学学(8771)
教育(8761)
(8025)
业经(7820)
农业(7751)
农村(7003)
(7003)
经济研究(6797)
问题(6783)
理论(6720)
技术(6293)
实践(6002)
(6002)
(5685)
国际(5551)
会计(5040)
(4999)
共检索到170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对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进行了很多讨论,对当前不良贷款及水平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判断,甚至存在许多误判和质疑。在此,笔者也谈几点看法。如何界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相对于正常贷款而言的,是将贷款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的产物。贷款风险分类在国际上尚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大体可分为由各国监管部门制定的贷款分类标准和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贷款分类标准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下,不良贷款的界定存在差异,但也在逐步趋同。会计规则视角下的不良贷款以会计准则作为划分贷款类别的标准,主要以欧洲国家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庆军  王群伟  
减少不良贷款是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生产理论为指导,将不良贷款视为银行经营活动中伴随利润等期望产出而来的一种不良的非期望产出,进而利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构建了测度不良贷款降低潜力的定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有所进步,并呈现出改善的优势,但53.5%~61.7%比例的降低仍是可能的;各银行可减少的不良贷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兴业银行是潜力相对最小的银行,年均5.4%,农业银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丹娜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但是,较高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降低我国不良贷款的产生已成为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岳忠宪  熊华强  胡礼文  李一平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二十世纪末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从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确实不失为成功有效的做法。努力探讨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素彦  
本文分析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通常使用的四种方法 ,指出短期内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加强预算约束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 ;长期内 ,则只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 ,不断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信贷集中风险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U”形走势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尚英  
本文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沉淀巨额不良资产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不良贷款处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和阐明加快不良贷款处理的意义,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白颖  郭成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祥发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标本兼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  李春阳  
不良贷款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消化不良贷款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实行公司化模式,走不良贷款专业清收道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华  
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决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 ,应该从建立银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社会信用环境等方面入手真正化解不良贷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桂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是由于国有企业、银行、政府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应着眼于体制上的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同时,当前关键的问题是控制不良贷款增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