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6)
2023(7131)
2022(5953)
2021(5810)
2020(4790)
2019(10946)
2018(10572)
2017(19482)
2016(10296)
2015(11829)
2014(11554)
2013(11646)
2012(11108)
2011(10226)
2010(10076)
2009(9527)
2008(9309)
2007(8018)
2006(7310)
2005(7038)
作者
(28128)
(23485)
(23253)
(22614)
(15026)
(11103)
(10619)
(9152)
(9030)
(8212)
(8195)
(7903)
(7633)
(7538)
(7530)
(7275)
(7099)
(6900)
(6891)
(6428)
(6263)
(5560)
(5537)
(5478)
(5322)
(5165)
(5119)
(4999)
(4716)
(4689)
学科
(46216)
经济(46153)
管理(27564)
(24981)
(19753)
企业(19753)
方法(18293)
中国(17210)
数学(15837)
数学方法(15714)
(11885)
(11793)
(11503)
贸易(11492)
(11292)
(11039)
(10307)
业经(9098)
(8907)
银行(8899)
(8670)
(8049)
金融(8048)
(7571)
农业(7544)
(7080)
理论(6752)
教育(6609)
关系(6600)
环境(6563)
机构
大学(154928)
学院(148336)
(72417)
经济(71319)
研究(57179)
管理(54722)
中国(46628)
理学(46032)
理学院(45511)
管理学(45042)
管理学院(44735)
(33784)
(33435)
科学(30134)
(27834)
财经(26707)
中心(25911)
研究所(24968)
经济学(24886)
(24641)
经济学院(22302)
北京(22032)
(21813)
(21166)
师范(21035)
财经大学(20109)
(19977)
(19872)
师范大学(17437)
(17036)
基金
项目(93561)
科学(75621)
研究(72469)
基金(71624)
(61895)
国家(61397)
科学基金(52480)
社会(49953)
社会科(47458)
社会科学(47452)
基金项目(36218)
教育(33212)
(31155)
自然(30401)
自然科(29747)
自然科学(29738)
资助(29284)
自然科学基金(29260)
(28052)
编号(27566)
成果(24709)
(23363)
国家社会(22639)
中国(22115)
重点(21325)
教育部(20871)
(20173)
人文(19564)
(19367)
课题(19098)
期刊
(80405)
经济(80405)
研究(53707)
中国(32074)
(25371)
管理(21317)
学报(21073)
科学(20137)
教育(18507)
(18337)
(17172)
金融(17172)
大学(16591)
学学(14532)
财经(14432)
经济研究(14341)
(12744)
农业(12193)
(11721)
图书(11691)
问题(10960)
技术(10943)
世界(10384)
业经(10286)
国际(10269)
书馆(9136)
图书馆(9136)
(7448)
论坛(7448)
技术经济(7325)
共检索到241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亮  
西奥多·阿多诺深刻影响了20世纪西方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在即将迎来阿多诺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站在中国立场上,总体评价阿多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具体来说,第一,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共同提出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哲学元批判,完成了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20世纪转型。第二,阿多诺提出“否定的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获得了一种影响深远的20世纪新形态。第三,阿多诺对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的近现代德国资产阶级哲学主流发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强声。第四,阿多诺提出一种新的哲学美学理论,对现代主义艺术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本土政治哲学,是哲学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尤为紧迫的、亟待推进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推进和完成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展开,是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及坐标系。这一坐标系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线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应是以“打通古今”为视野的、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这三重规定性,能够从根本上超越西方政治哲学的既定理论范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岩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在扬弃了中外政治哲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科学性与阶级性的辩证统一、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性超越、革命性本质与政治性导向深刻鲜明的本质特征,蕴含了从政治人性预设到科学人学观研究基点、政治理性与政治道德分立互补、政治价值诸范畴主体架构和政治正义崇高遵循的基本研究图式,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政治哲学合理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政治智慧等内容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鞍钢  毛捷  魏星  
科斯指出,中国的成功源于"实事求是"。文章认为,"实事求是"是当代中国的决策哲学,是有关如何科学地认识中国,如何科学地改造中国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它既区别于西方的实用主义哲学,区别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也区别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形成于中国革命、改革与建设的独立探索,是既有传承又有超越的中国理论。"实事求是"的思想地位,不仅在政治文件中得到确认,更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实现决策的"实事求是"。经验研究的结论显示,什么时候"实事求是"实现得好,决策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就可能遭受挫折。实用主义不能解释中国。坚持决策的"实事求是"是中国的持续成功之道。
[期刊] 求索  [作者] 白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开创人类文明新类型的巨大胜利。因此,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自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具备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资本论》占据着当今时代真理、道义和文明的"制高点",又为作为时代文明表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最经典的文本支撑。可以说,正是在理论传统、实践基础和文本支撑的"三维一体"中,作为"哲学中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才真正成为可能。唯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才真正成为反映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道德哲学是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领域。本文从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意义、使命、作用及作用范围等几方面,阐述了道德哲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明  
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当代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美玲  
会计理论和实践中普遍渗透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物质性原则、运动观与时空观、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质量互变规律等在会计的假设与原则、会计方法等方面的体现和运用。将会计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以其深化对会计规律的认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芒  
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李芒目前,我国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如果长期不能建构较有说服力和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不注重自身的理论建设,就不可能对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辩证的、本质的思考,也就不可能充...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君君  周进良  
本文从管理哲学的角度,重新确立了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内,读者具有双重地位,读者 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由此改变了图书馆对读者的绝对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 理思想,读者地位进一步提高,使之更适应新时期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工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帆宇  
作为人类最新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在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意蕴上显著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从特征上分析,生态文明体现了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以生态为本以及对生态公平公正的理性诉求;从价值上审视,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而深远的价值内涵,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价值、人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向度进行精准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构成"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辉旭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在教育与幸福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从最美好和最深刻的意义上说,所有的教育都应当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既是一种目的论,又是一种方法论。它将生命教育、文化教育和创新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在幸福论的基础之上,从而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在教育中真切感受幸福,又在幸福中切实获得教育。它是未来教育的一种理想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新初  
文章指出,在目前我国的资产重组中,存在着重生产关系轻生产力,重政府行为轻企业行为,重困难企业轻优势企业,重大企业轻小企业,以及重资产经营轻生产经营等突出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资产重组的效果,影响了其健康发展。文章认为,资产重组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效益优化为根本,企业升级为方向等基本原则,恰当地进行结构型重组或扩张型重组。此外,应当正确划分政府和企业在重组中的职责,使二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不能相互替代或混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