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9)
- 2023(9304)
- 2022(7846)
- 2021(7031)
- 2020(6334)
- 2019(14526)
- 2018(14067)
- 2017(28135)
- 2016(14982)
- 2015(17338)
- 2014(17433)
- 2013(17699)
- 2012(16883)
- 2011(15254)
- 2010(15533)
- 2009(15034)
- 2008(14213)
- 2007(13048)
- 2006(11223)
- 2005(10306)
- 学科
- 济(70221)
- 经济(70148)
- 业(45968)
- 管理(44228)
- 企(37711)
- 企业(37711)
- 方法(37608)
- 数学(34391)
- 数学方法(34162)
- 融(27468)
- 金融(27466)
- 银(24962)
- 银行(24941)
- 行(24070)
- 中国(23203)
- 财(21848)
- 农(17668)
- 制(16100)
- 务(15087)
- 财务(15061)
- 财务管理(15023)
- 地方(14771)
- 企业财务(14401)
- 业经(13491)
- 贸(13470)
- 贸易(13461)
- 易(13078)
- 学(12243)
- 农业(12073)
- 中国金融(11273)
- 机构
- 大学(224178)
- 学院(222336)
- 济(98788)
- 经济(96777)
- 管理(86150)
- 理学(74093)
- 理学院(73356)
- 研究(72662)
- 管理学(72162)
- 管理学院(71754)
- 中国(63127)
- 财(48424)
- 京(45881)
- 科学(41653)
- 财经(38678)
- 农(37034)
- 中心(36986)
- 所(36608)
- 经(35062)
- 江(33353)
- 研究所(32897)
- 经济学(32504)
- 业大(31316)
- 经济学院(29822)
- 农业(29190)
- 北京(29133)
- 财经大学(28931)
- 州(26915)
- 范(26573)
- 师范(26294)
- 基金
- 项目(143521)
- 科学(113170)
- 基金(105883)
- 研究(104798)
- 家(91017)
- 国家(90278)
- 科学基金(77767)
- 社会(67653)
- 社会科(64455)
- 社会科学(64435)
- 基金项目(55534)
- 省(55309)
- 自然(49376)
- 教育(48817)
- 自然科(48259)
- 自然科学(48245)
- 自然科学基金(47434)
- 划(46614)
- 资助(45298)
- 编号(42035)
- 成果(34505)
- 部(33342)
- 重点(32528)
- 发(30839)
- 创(29957)
- 教育部(29069)
- 课题(28769)
- 国家社会(28476)
- 科研(28277)
- 创新(28098)
共检索到333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玉侠
从1996年至2005年,发布金融稳定评估(FSR)的央行从1家增加到40家。研究表明金融稳定评估有助于金融整体稳定,提高当局对金融稳定的责任心,并加强各有关方面的合作。在过去,银行危机的发生、人均收入和欧盟成员提高了FSR发布的可能性。中央银行在提高金融稳定指标公众可用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金融稳定评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红红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商业银行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控制变量,特别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和业务升级正处于关键阶段,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处于频繁变化之中,因而本文分析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中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营成效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从而在银行业的业务升级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提供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 控制环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艳
把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从功能的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和估算,根据金融稳定的内涵从金融机构平稳运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市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和资产价格平稳四个方面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数,并用FG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滞后期,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不容忽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艳
把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从功能的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和估算,根据金融稳定的内涵从金融机构平稳运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市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和资产价格平稳四个方面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数,并用FG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滞后期,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不容忽视。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吴竞择
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金融稳定性评估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大量权威文献或者对金融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或者对金融稳定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考察金融稳定性丧失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成本。金融稳定性的应用评估,可分成单一机构、子部门、区域和国家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定性的诊断式评估和定量的状态或趋势评估。以中国为例,采取结构化方式构建金融稳定指数和金融稳定判别区间,在单个金融机构稳定性参数分析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权重,可以计算区域、金融子部门(行业)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加总状况。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国金融稳定性评估的应用模式和可操作实践框架。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金融脆弱 评估方法 理论基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董迪
本文从平稳性及抗压性两个维度对2016年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区域金融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计算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主要受到区域宏观经济发展情况、金融机构运营情况、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和财政政策等四个因素影响。同时,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表现出较强的不平衡性,东部地区金融稳定性指数得分较高,东北地区最低。
关键词:
金融稳定 区域金融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星
压力测试衡量资产损失分布超过风险价值的部分,可以发现金融机构和系统在极端市场情形下的风险传导机制和风险承受力,是金融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风险价值和压力测试的关系、压力测试在宏观金融分析中的实施步骤、压力测试模型和压力测试系统的应用,并对金融稳定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压力测试 金融稳定性 模型和系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攀峰 张文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中国金融稳定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和影响,关注和评估金融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机构内部经营、金融市场环境、国内宏观经济、国际环境冲击四个方面选取不良贷款率等16个指标,采用HP滤波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状态指数(FSCI)。得到如下结论,FSCI指数对金融稳定描述的准确性受基础指标权重影响很大,且权重差别大,波动性差别也大,得到的FSCI指数最近虽然上升,但波动性同时也上升,说明金融稳定性整体上升,但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上升。为此提出加强金融稳定监测,并对其监测方法进行改进,建立重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银行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房地产市场基础建设,完善各个市场的制度体系,增强各个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外债和外汇储备管理,优化其构成结构,建立多元化的外交关系等一系列措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新 陈享光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为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基于2004~2018年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政策渠道:一是来源于各类型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二是来源于不同经济政策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保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经济政策透明度,更为关键的是,提高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能力。为维持中国金融稳定,政府应当减少对银行信贷的干预,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金融市场的引导,加大贸易政策开放度,降低货币政策对外汇供给的依赖,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政府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程
本文在均值方差最优投资组合模型的框架内嵌入资本管制,分析资本管制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管制提升了我国货币市场、国债市场稳定性,但资本管制没有提升人民币汇率市场、股票市场稳定性;受外国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影响,我国货币市场、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性有所降低,这与资本管制密切相关。
关键词:
资本管制 金融市场稳定性 传染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曙光 张逸昕
本文对外资引入影响银行业宏观市场稳定性的途径和机制进行了系统性归纳,提炼出了市场竞争效应、金融文化重构效应和金融监管倒逼完善效应三大积极效应,及资本外撤效应、外资母国风险传导效应和金融监管规避效应三大消极效应。采用61个国家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外资引入与一国银行业宏观市场稳定性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曲线极值点对应了消极效应不断放大并超出积极效应的临界点。倒U型曲线代表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且随一国发展发生动态变化,不同国家因制度文化等差异其倒U型曲线也各自不同。最后,本文基于该关系曲线,提出了适度提高银行业外资占比、健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制度和内外并举、双向开...
关键词:
银行业 外资引入 金融安全 宏观稳定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银行混业经营不仅关系到自身效率的提高,更关系到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对全球范围内61个国家的跨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一个国家对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越少,该国的金融体系越趋于稳定,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也越小。不仅如此,在宏观经济越不稳定的国家,其一般性银行危机演变为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概率也越大。
关键词:
混业经营 金融体系 银行危机 稳定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新华 唐荣 伍再华
构建包括家庭、企业和资本生产部门的KGM宏观经济模型,利用1997~2013年的相关数据,采用Routh-Hurwitz稳定性检验法,实证检验收入不平等和私人债务对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3年,中国金融系统存在不稳定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恶化、私人债务规模过度扩张等是造成金融系统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必须缩小不断扩大的收入鸿沟,完善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居民的消费信贷政策,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与经济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私人债务 金融稳定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地遭受冲击。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及稳定性,并且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变动的原因。由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剔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影响之后的货币乘数。通过基本统计分析与单位根检验,得到了货币乘数不稳定这一结论。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货币乘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定期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及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乘数 稳定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曙光 张逸昕
本文从微观个体稳定性出发,创新性地系统提出了外资引入影响银行业微观个体稳定性的六大效应,其中积极效应包括金融创新效应、信用体系与治理结构优化效应、溢出效应;消极效应包括投资减持效应、制度不兼容效应、特许权价值降低效应。基于国内112家银行机构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外资持股比例增加能够提高引资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流动性,但同时也将增加运营成本、降低净资产收益率;外资银行占行业总资产比例提高对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成本管控和盈利水平均有正面影响,但将降低非利息收入占比、限制金融
关键词:
银行业 外资引入 金融安全 个体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