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5)
2023(7808)
2022(6704)
2021(6073)
2020(5398)
2019(12618)
2018(12338)
2017(24171)
2016(12979)
2015(14907)
2014(14978)
2013(15125)
2012(14457)
2011(12951)
2010(13427)
2009(12993)
2008(12224)
2007(11425)
2006(9919)
2005(9182)
作者
(38450)
(31838)
(31781)
(30611)
(20131)
(15341)
(14809)
(12396)
(12117)
(11412)
(10796)
(10740)
(10237)
(10144)
(10025)
(9930)
(9752)
(9400)
(9337)
(9230)
(7893)
(7844)
(7810)
(7371)
(7305)
(7241)
(7108)
(7057)
(6520)
(6463)
学科
(55009)
经济(54950)
(38721)
管理(37382)
(31706)
企业(31706)
(27444)
金融(27442)
方法(26437)
(25549)
银行(25529)
(24722)
数学(23687)
数学方法(23510)
中国(21342)
(18463)
(16031)
(15364)
地方(13052)
(12513)
财务(12489)
财务管理(12451)
业经(11997)
企业财务(11880)
中国金融(11177)
(11082)
贸易(11072)
(10778)
(10596)
农业(10457)
机构
大学(187813)
学院(187370)
(80842)
经济(78997)
管理(70849)
研究(62205)
理学(59827)
理学院(59195)
管理学(58273)
管理学院(57922)
中国(56548)
(40804)
(39200)
科学(36516)
(33129)
中心(32220)
(32131)
财经(31756)
(29329)
研究所(28860)
(28623)
业大(27199)
农业(26141)
经济学(26055)
北京(24999)
(23837)
经济学院(23772)
财经大学(23637)
(22565)
(22520)
基金
项目(117680)
科学(91477)
研究(86618)
基金(84655)
(72815)
国家(72187)
科学基金(61426)
社会(54468)
社会科(51731)
社会科学(51712)
(46560)
基金项目(44997)
教育(39618)
(38771)
自然(38748)
自然科(37841)
自然科学(37829)
自然科学基金(37184)
编号(36031)
资助(35402)
成果(29820)
重点(26715)
(26566)
(25796)
(24666)
课题(24476)
创新(23121)
科研(23039)
(22869)
教育部(22780)
期刊
(86903)
经济(86903)
研究(57566)
中国(36907)
(36777)
金融(36777)
(33486)
(29902)
学报(28423)
科学(25105)
管理(23640)
大学(21280)
学学(20133)
农业(18620)
财经(16307)
教育(16118)
技术(15636)
经济研究(13953)
(13837)
业经(13633)
问题(11817)
理论(11169)
实践(10151)
(10151)
(10025)
技术经济(9973)
(9565)
统计(9525)
财会(9098)
商业(8759)
共检索到291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友山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对金融监管进行理论分析。作者根据金融监管的实施阶段 ,分别构造了三个金融监管博弈模型并对其均衡求解。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金融监管博弈双方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 ,从金融监管部门的立场出发 ,作者结合金融监管博弈模型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贺建清  
文章将监管辨证理论和资本监管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提出有效规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颜雯雯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各国开始重新审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非对称进化博弈理论,构建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之间的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两者的长期动态博弈关系,得到创新与监管的长期进化稳定均衡点,分析了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和监管机构监管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有效结合、合理利用监管机构处罚机制、建立事前防范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纪显  熊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下金融规模急剧扩大。地下金融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对正常的经济金融构成危害。虽然我国有关监管机构对地下金融进行严厉监管,但收效不大。文章论述了我国地下金融的成因、规模和利弊,并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地下金融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如何打破地下金融监管困境的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前程  
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违规现象及蕴含的风险隐患,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剖析了农村金融监管中的策略性行为。监管部门和农村金融机构构成博弈的参与方,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通过相互博弈形成稳定的纳什均衡解。运用比较静态方法进一步得出影响博弈均衡的诸多因素及作用方向。最后,基于博弈分析结果提出实施有效监管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晓蕾  徐龙炳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间的动态博弈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两者都饱受质疑。本文从有限理性的角度,运用进化博弈的方法,分别对金融机构间的对称博弈关系和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间的非对称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长期均衡点,并对其进行分析,为我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实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萍  张相文  
行使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职能的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本身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行为将产生一定的社会福利。具有完备的监管法律体系,尤其是法律明确央行在监管过程中如果出现懈怠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将会对金融机构的创新行为产生巨大的震慑力。震慑力越大,金融机构合规创新的概率就越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中,进行金融创新的微观金融机构在违规金融创新中产生的利润越大,央行抽查概率越高;金融创新产生的社会福利越大,央行监管的概率就越低。此外,我们还发现央行监管的质量取决于监管的频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启清  
对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学术界一直有着两种不同的取向: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两国博弈模型来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寻求理论上的支持。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在一次博弈的假设下,两监管方的博弈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在更为符合现实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我们证明了(合作,合作)策略是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也就是说,在长期中,合作策略将是博弈方最优的策略选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晨阳  
通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金融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之间、金融机构之间、机构与监管部门间的互动关系,可发现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的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方的策略选取,监管权限分配不明确、监管差异导致的监管套利等是影响监管效果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过程中,应全面完善监管制度建设,注重与行业的沟通互动,同时关注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维生  张志远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探究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指出中国在这一历史契机中政策的选择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国际金融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国际金融监管过程中金融监管主体的策略选择问题。模型求解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国际金融监管中,金融监管主体注重短期利益会选择监管竞争策略,注重长期利益则会选择监管合作策略;由于很难改变多数监管主体追求短期利益的现状,致使在国际金融监管过程中"囚徒困境"问题依然存在;中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应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促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东娟  
文章对我国金融业加入WTO后应及时调整和加强金融监管进行了阐述 ,分别从控制银行业的风险、金融机构的自律、大众媒介的作用、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建立统一的监管模式几方面来论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曙霞  夏徐斌  
监管博弈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影响其有效性,对不同经营效率的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也有差异。监管机构宜引入审核和惩罚等机制,提高监管强度,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对高效率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宜采取原则导向的监管,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其竞争力和活力;对低效率金融机构,应采取规则导向的监管。同时,监管行为可更具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采取不同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筱清  李萍  吕婷婷  
金融改革目标与金融监管目标总体上是一致的。两者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实现金融改革目标与实现金融监管目标的手段和方法的不同。为保证金融改革目标和金融监管目标的顺利实现 ,必须利用好两者互动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并有效克服其消极因素。金融监管立法在授予监管者权力的同时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责任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玲华  王仁祥  
文章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将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扩展到金融资源的分配中来分析金融效率,并运用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对金融监管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对比,由此判断金融监管效率的水平与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