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8)
2023(7120)
2022(6016)
2021(5628)
2020(4640)
2019(10625)
2018(10159)
2017(20476)
2016(10817)
2015(12093)
2014(12120)
2013(12135)
2012(11596)
2011(10557)
2010(11077)
2009(10787)
2008(9692)
2007(8708)
2006(8093)
2005(7621)
作者
(29391)
(24263)
(24078)
(23300)
(15586)
(11505)
(11182)
(9422)
(9217)
(9084)
(8215)
(8001)
(7922)
(7802)
(7738)
(7537)
(7240)
(7112)
(6999)
(6825)
(6387)
(5933)
(5769)
(5695)
(5600)
(5587)
(5352)
(5346)
(4857)
(4849)
学科
(43910)
经济(43865)
(33447)
管理(33068)
(28151)
企业(28151)
(26592)
金融(26592)
(24208)
银行(24202)
(23556)
中国(20228)
方法(18080)
数学(16177)
数学方法(16002)
(15391)
(13322)
(12799)
中国金融(11206)
地方(11138)
(10798)
贸易(10786)
(10566)
业经(10204)
(9987)
财务(9963)
财务管理(9948)
(9651)
企业财务(9539)
农业(8514)
机构
学院(151191)
大学(149973)
(69055)
经济(67497)
管理(57735)
研究(51446)
中国(49565)
理学(48219)
理学院(47754)
管理学(47039)
管理学院(46766)
(36772)
(30675)
财经(27816)
科学(26389)
中心(26061)
(25291)
(25162)
(23992)
(23802)
银行(23251)
(22911)
金融(22531)
研究所(22162)
经济学(21961)
(21810)
财经大学(20685)
(20580)
人民(20153)
北京(20091)
基金
项目(88999)
科学(70953)
研究(69542)
基金(64957)
(54053)
国家(53519)
科学基金(46844)
社会(44988)
社会科(42876)
社会科学(42870)
(34153)
基金项目(32949)
教育(31962)
编号(29016)
(28419)
资助(28226)
自然(28168)
自然科(27554)
自然科学(27548)
自然科学基金(27100)
成果(25267)
(20407)
课题(20310)
重点(19703)
(19608)
(18960)
(18925)
教育部(18235)
国家社会(18211)
项目编号(18147)
期刊
(78690)
经济(78690)
研究(54181)
(39532)
金融(39532)
中国(32064)
(27773)
管理(22245)
(19421)
学报(17081)
科学(16997)
教育(16510)
财经(14234)
大学(14136)
经济研究(13064)
学学(13054)
技术(12342)
(12147)
业经(12122)
农业(11836)
(9888)
国际(9808)
问题(9801)
理论(9294)
实践(8357)
(8357)
世界(7326)
技术经济(7241)
(7156)
论坛(7156)
共检索到253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红霞  孙雪芬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关系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决策界研究的热点。其中三个方面的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即危机前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危机期间合理的货币政策选择以及危机引发的关于未来货币政策思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雪芬  
现有的金融危机理论主要基于四个角度来阐释金融危机,经历了"由强调宏观因素到强调微观因素,再到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并重"的发展过程。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理论中的重要性也随着理论的发展和研究视角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本文对金融危机理论中有关货币政策与金融危机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并作相应述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继五  李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宏观经济紧缩,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而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董昀  费兆奇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持续动荡。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依旧漫长,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恶化,中国宏观经济也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危机,各国货币当局进行了积极的政策操作,以稳定金融体系、刺激经济复苏。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也采取了"预调微调"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洪钟  杨攻研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和实践领域均认为货币政策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并形成了一系列广为接受的"共识"。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原本的货币政策共识遭到前所未有的抨击与挑战,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正处于变革的边缘。本文首先在长期视角下考察货币政策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其次追问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货币政策共识的"变"与"不变";最后重新探讨呼之欲出的货币政策"新"共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迷雾中希望国内外的研究能够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带来些许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宋雪楠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货币管理当局纷纷根据本国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本文选择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这四个主要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在金融危机下采取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展开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美国偏重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日本货币政策更加基于银企密切的关系,而欧洲则偏重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从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对于带动经济走出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货币政策效果在各经济体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尹继志  
2007年以来,美联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并根据市场需要,创设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下,市场信心得以恢复,金融机构倒闭现象得到遏制,并阻止了经济深度衰退。但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也带来了后续的通货膨胀、债务风险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潇潇  
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和冲击。中美两国各自根据国情及危机产生的根源的不同分别采取了及时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本文从两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具体操作措施、实施的时间、目标、政策工具和力度、实施效果、经济恢复情况及目前仍存在的经济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菊娥  晏文隽  孟磊  
文章通过中国应对美国与亚洲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选择特点、货币政策对信贷产生的实际效应进行分析,建议从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等方面加强监管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并把节能减排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切入点。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叶馨蔚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并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在稳定物价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本文重点比较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货币政策的变化和两国采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差异,分析了两国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杜凤华  
2008年9月世界金融市场风云突变,把全球推向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中,这场危机冲击了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注危机演变、防范经济增长下滑的风险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应对危机挑战,需要搞清楚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伍戈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此次金融危机成因和教训的讨论很多,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各界已经对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达成了一些共识。本文将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此次金融危机前货币政策进行系统性回顾,反思金融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并对危机后的货币政策目标进行探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志刚  潘成夫  
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各国在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其央行也采取了激进的政策措施,实施了降息甚至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等还采取了购买长期国债的非常规手段。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选择人的困局,指出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流动性和稳定金融体系,并可以通过量化宽松、征收持有货币税等操作改变投资者预期、降低长期利率甚至突破零利率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制约货币政策手段生效的因素,得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若干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