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3)
2023(8483)
2022(6887)
2021(6055)
2020(5050)
2019(10998)
2018(10471)
2017(19720)
2016(10418)
2015(11717)
2014(11789)
2013(11630)
2012(11166)
2011(9898)
2010(10487)
2009(10037)
2008(9074)
2007(8578)
2006(7912)
2005(7300)
作者
(29420)
(24271)
(23906)
(23080)
(15137)
(11376)
(11096)
(9345)
(9131)
(8864)
(8279)
(8227)
(7754)
(7684)
(7645)
(7481)
(7092)
(7037)
(6956)
(6777)
(6312)
(5926)
(5803)
(5561)
(5527)
(5519)
(5343)
(5273)
(4955)
(4817)
学科
(50417)
经济(50375)
管理(28124)
(27260)
(25185)
金融(25184)
(23047)
银行(23045)
(22468)
中国(22437)
(21854)
企业(21854)
地方(20260)
方法(14478)
(13818)
业经(13419)
(12837)
数学(12317)
数学方法(12200)
(11807)
产业(11170)
中国金融(10979)
地方经济(10920)
农业(9623)
(8121)
(7861)
理论(7756)
技术(7370)
环境(7367)
(7201)
机构
学院(144561)
大学(142163)
(63635)
经济(62132)
管理(52445)
研究(51120)
中国(46279)
理学(43145)
理学院(42634)
管理学(42010)
管理学院(41716)
(31075)
(30556)
科学(28382)
中心(26529)
(24982)
(24612)
财经(23274)
研究所(21747)
(20798)
(20783)
经济学(20519)
(20194)
(20183)
师范(20035)
(20035)
北京(19623)
银行(19356)
(18784)
经济学院(18511)
基金
项目(91339)
科学(72596)
研究(72557)
基金(63875)
(53897)
国家(53379)
社会(47059)
科学基金(46309)
社会科(44831)
社会科学(44825)
(38171)
基金项目(33336)
教育(32008)
(30593)
编号(30079)
自然(26198)
自然科(25559)
自然科学(25556)
资助(25305)
自然科学基金(25073)
成果(25071)
(23311)
课题(22139)
重点(21242)
发展(20021)
(19927)
(19695)
国家社会(19499)
(19199)
创新(18708)
期刊
(77870)
经济(77870)
研究(49935)
中国(36499)
(31615)
金融(31615)
(23486)
管理(20723)
(19694)
教育(19541)
学报(17206)
科学(16996)
技术(14255)
大学(13823)
业经(13199)
学学(12461)
农业(12139)
财经(11908)
经济研究(11780)
(10516)
问题(10126)
图书(9377)
(8110)
论坛(8110)
技术经济(7436)
理论(7414)
书馆(7249)
图书馆(7249)
(7084)
商业(6856)
共检索到246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敏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总部金融建设。国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红  
金融集聚可以吸引优质资本,满足了产业集聚的资本需求,可以克服集群企业在创新中的机会主义,催化企业集群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可以优化金融生态,扩大了金融业的经济基础,为金融集聚创造了条件。以上海为例的分析表明,上海金融中心的逐渐形成一直伴随着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上海金融集聚,对上海、江苏及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江鹏  黄永明  
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新现象,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力。本文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简单的综述,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机理。鉴于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本文以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为例,对金融产业集聚进行了实证考察,并提出推动进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朝阳  刘东民  
金融中心与金融发达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分析了金融中心功能、区位与数量的关系,提出了金融发达城市的判断标准,认为在一国范围内金融中心并不是越多越好,但金融发达城市却是多多益善。建设金融中心固然能够带来多个方面的收益,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多种风险。并且,金融机构也毋需把大量人员和所有业务都安置在金融中心区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齐美东  胡洋阳  
金融产业集群加速了金融资源集聚,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合肥应以金融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合理利用合肥金融产业集群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以金融中心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安徽在中部率先崛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望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敏  
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活动的枢纽,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在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金融辐射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建设金融中心的热潮,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功能完善的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培育金融市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启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国内已有广州、深圳、天津等近20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之争日趋激励。对此,人们难免心存疑问,我国需要这么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吗,这些城市具备基础与条件,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邵学言  朱昭瑜  
广州和深圳两市各自制定金融业发展规划,互不协调,将会延缓广东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本文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金融集聚作为切入点,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广东各城市的金融集聚与辐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以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为分析框架,比较广州和深圳两市的金融集聚特征,进而提出了建设穗、深双核型区域金融中心的构想,并对穗、深区域金融中心的合理定位和布局、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选择,政府推动模式等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益澄  
通过对区域性金融中心概念的思考,分析了宁波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利弊条件,进而提出了树立“金融领先”意识、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发达的区域性金融市场等六条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星  
金融中心是金融聚集的结果,从金融聚集到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客观演化过程。金融聚集理论作为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并融合于多学科体系之中,这不仅体现了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指导现阶段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如在战略步骤的实施、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魏佳臻  张建森  
本文在梳理金融中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金融中心的"钱才"集聚论,认为金融中心实质上是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所,而金融资本和金融人才的集聚则是各类金融资源集聚的基础。我国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把握金融资源集聚的关键环节,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钱"、"才"等金融资源集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考虑到地理距离邻近会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本文讨论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主体融资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6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区分地方金融发展的本地效应和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实证检验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控制内生性并引入工具变量之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检验发现,地方金融发展还存在普遍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地方金融发展对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并试图为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旭祥  
本文针对上海国际建设中心建设中的几个问题——金融创新与对外开放、社区金融发展、陆家嘴金融城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海外投贷基金运作进行了分析,认为下一阶段有必要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耿小烬  
金融集聚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金融效率,然而过度的金融集聚将造成金融排斥与金融脱实向虚问题,缩小经济发展空间、滋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理论,认为实现金融资源合理分布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布局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存在东部多、中西部少的问题,区域金融资源分布严重不均,金融发展内部分异显著。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助于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合理分布,改善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对我国金融整体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