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9)
- 2023(10775)
- 2022(9221)
- 2021(8339)
- 2020(6918)
- 2019(16337)
- 2018(15984)
- 2017(30275)
- 2016(16860)
- 2015(19314)
- 2014(19980)
- 2013(20011)
- 2012(19278)
- 2011(17785)
- 2010(18314)
- 2009(17037)
- 2008(17059)
- 2007(16022)
- 2006(14245)
- 2005(12707)
- 学科
- 济(75102)
- 经济(75017)
- 业(42880)
- 管理(42567)
- 农(31837)
- 方法(30618)
- 企(29809)
- 企业(29809)
- 数学(26957)
- 数学方法(26679)
- 中国(23564)
- 农业(21039)
- 地方(18876)
- 财(18314)
- 业经(17842)
- 学(17256)
- 制(15473)
- 贸(12324)
- 贸易(12316)
- 易(11850)
- 发(11494)
- 理论(11283)
- 银(11256)
- 银行(11212)
- 行(10668)
- 环境(10667)
- 融(10607)
- 金融(10605)
- 和(10380)
- 体(9601)
- 机构
- 学院(254238)
- 大学(253310)
- 济(101041)
- 经济(98372)
- 研究(92601)
- 管理(89445)
- 理学(75287)
- 理学院(74275)
- 管理学(72678)
- 管理学院(72210)
- 中国(70254)
- 科学(59738)
- 京(55896)
- 农(55113)
- 所(49410)
- 财(47252)
- 研究所(44561)
- 中心(42958)
- 江(42825)
- 农业(42617)
- 业大(42204)
- 财经(35985)
- 范(35634)
- 北京(35457)
- 师范(35199)
- 州(33568)
- 省(33124)
- 院(33034)
- 经(32363)
- 经济学(31310)
- 基金
- 项目(162153)
- 科学(124866)
- 研究(115921)
- 基金(114490)
- 家(101511)
- 国家(100566)
- 科学基金(83605)
- 社会(71723)
- 社会科(67458)
- 社会科学(67435)
- 省(65034)
- 基金项目(60506)
- 划(54842)
- 自然(54152)
- 教育(53191)
- 自然科(52805)
- 自然科学(52785)
- 自然科学基金(51798)
- 编号(48190)
- 资助(47204)
- 成果(39994)
- 重点(37302)
- 发(36686)
- 部(35130)
- 课题(34691)
- 创(32251)
- 科研(31103)
- 计划(30686)
- 创新(30236)
- 大学(29500)
- 期刊
- 济(123811)
- 经济(123811)
- 研究(78149)
- 中国(57663)
- 农(55123)
- 学报(45839)
- 科学(40964)
- 财(37414)
- 农业(35993)
- 大学(33858)
- 学学(31860)
- 管理(30425)
- 教育(29057)
- 融(24532)
- 金融(24532)
- 业经(22967)
- 技术(22318)
- 问题(18220)
- 经济研究(18168)
- 财经(17717)
- 业(16933)
- 经(15348)
- 版(15129)
- 图书(12970)
- 技术经济(12845)
- 统计(12344)
- 业大(12177)
- 资源(11810)
- 理论(11609)
- 农村(11482)
共检索到399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再次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着眼"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决定了单纯从"三农"内部不可能完全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推动以城促乡、以工补农,形成乡村振兴新格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经济 城镇化 工业化 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蕾
伴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产业、科技、制度、观念、人才等新要素竞相迸发,不断推动乡村新技术的迭代和乡村新业态出现,乡村发展也沿着更加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在此情况下,乡村振兴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先导,以新发展思路为行动指导,以新发展布局为战略模式,以新发展任务为实践指向,着力探索乡村振兴破困局、开新局的纾困之路和发展之路。乡村振兴是系统性、综合性和长期性工程。回溯乡村历史渊源和时代发展之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斌斌 冯彦明
乡村生态振兴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着长效机制之困,这是由直接和间接的多重因素造成的。解决乡村生态振兴的长效机制之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在妥善协调三大矛盾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针对性措施,建立乡村生态振兴的长效机制,保证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永续发展,使乡村生态振兴从战略变成现实。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 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德友 李丽
(一)改革、融合、创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确保粮食安全。改变过去片面追求产量的思想,正确处理产量和产能的关系。抓住当前全球粮食出现结构性富裕的时机,适当调减粮食作物尤其是产能过剩玉米的面积,增加国际国内需求量大的经济作物面积,提高农业综合质量和效益。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立 石以涛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振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乡村人口流动、人才加速流失,使得乡村文化呈现凋敝衰落之势。但随着乡村战略的实施,政策推动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迎来了契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沉淀在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有了复兴再造的可能,一方面可以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在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扩展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必须尊重文化规律,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经济支持、人才培育等方式,使传统乡土文化去粗存精、革故鼎新,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与良好乡风的形成。
关键词:
乡土文化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立 石以涛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振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乡村人口流动、人才加速流失,使得乡村文化呈现凋敝衰落之势。但随着乡村战略的实施,政策推动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迎来了契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沉淀在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有了复兴再造的可能,一方面可以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在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扩展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必须尊重文化规律,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经济支持、人才培育等方式,使传统乡土文化去粗存精、革故鼎新,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与良好乡风的形成。
关键词:
乡土文化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现实获得感,势必需要技术、人才尤其是资金等要素安排上的倾斜与支持。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便需要认真探究金融政策的着力点,切实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推进提供坚强的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时代 金融政策 着力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余宜珂 杜妍 王云驰
当前我国进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税收政策和税务服务对于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意义重大。在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税收政策体系和税务服务应立足于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战略导向;在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加强两个阶段的政策衔接;大力发挥税务大数据优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税收政策 税务服务 税收优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库来西·依布拉音 杨令平 樊莲花
学校布局调整督导评估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抓手。我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长达20年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套由教育督导机构牵头实施、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自下而上逐级填报、定期公示结果的督导评估框架体系,但还存在着督导评估价值取向有待明晰、督导主体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督导评估数据质量管理亟须改进、督导评估结果运用效能尚需提高等问题。展望未来,该项工作应创新督导评估理念、提升利益相关者的认知水平,扩充督导评估主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优化督导评估方法、构建互联共通监测平台,善用督导评估结果、健全持续改进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正丽
"有效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要求,必须依靠健全的乡村民主治理体系予以支撑,因而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也反映出国家的整体治理水平。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已然发生了重大变革,诸多基础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制约了村民自治作用的发挥,因而需要准确审视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陈病旧疾"和新生问题,并探索"良善之治"以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佩卿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有机体和命运共同体,新型城镇化旨在培育壮大城镇,乡村振兴目标是发展和建设农业农村,两者既有异质性,又具有天然耦合性和内在相通性,在现代化实践中能够协同共进。以陕西为例,分析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协同推进两大战略的政策建议,即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以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意见》通过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着力打通乡村人才发展梗阻,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夯实制度基础。主要内容《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路。通过阐述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出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以期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夯实的"三农"基础。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殿廷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准确理解中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工作方针。剖析了当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乡村振兴不应以房(住房)为本,不要以路为本,更不能以"景"为本。从乡村振兴的"目的"和"手段"角度提出乡村振兴要以人为本,即以"乡居人"为本,依靠农民企业家推进三产融合,特别关爱其中的弱势群体;兼顾"乡籍人"利益,发挥"乡愁人"作用,通过"乡游人"促进乡村的繁荣和兴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义华 曾洪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确立了我国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作出的战略性安排,是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有效突破点。本文深入阐析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认为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处理好乡村优先发展与城镇化、农民自由流动和土地权益、家庭经营与发展集体经济、财政支持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几个关系,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深化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以及加强乡村公共产品优先供给等作为重点突破方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时代内涵 战略重点 城乡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