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379)
- 2022(2939)
- 2021(2860)
- 2020(2401)
- 2019(5571)
- 2018(5658)
- 2017(10670)
- 2016(6221)
- 2015(7197)
- 2014(7583)
- 2013(7740)
- 2012(7701)
- 2011(6965)
- 2010(7321)
- 2009(7210)
- 2008(7582)
- 2007(6997)
- 2006(6639)
- 2005(6647)
- 2004(5973)
- 学科
- 济(27662)
- 经济(27607)
- 管理(19557)
- 业(17070)
- 企(15028)
- 企业(15028)
- 方法(10470)
- 中国(8718)
- 财(8717)
- 制(8509)
- 农(8070)
- 数学(7933)
- 数学方法(7721)
- 理论(7608)
- 银(6731)
- 银行(6731)
- 学(6711)
- 业经(6660)
- 行(6433)
- 融(5853)
- 金融(5853)
- 贸(5580)
- 贸易(5573)
- 教育(5425)
- 易(5391)
- 体(5091)
- 地方(5001)
- 农业(4930)
- 税(4851)
- 务(4712)
- 机构
- 大学(97662)
- 学院(94920)
- 济(40371)
- 经济(39245)
- 研究(33751)
- 管理(33580)
- 中国(30473)
- 理学(26621)
- 理学院(26327)
- 管理学(25855)
- 管理学院(25682)
- 财(24361)
- 京(21773)
- 江(17613)
- 科学(17581)
- 所(17522)
- 财经(17516)
- 中心(16613)
- 经(15641)
- 北京(14958)
- 研究所(14700)
- 州(14320)
- 范(14001)
- 师范(13926)
- 人民(13003)
- 经济学(12834)
- 财经大学(12807)
- 银(12685)
- 银行(12279)
- 农(12223)
- 基金
- 项目(47055)
- 研究(38009)
- 科学(36697)
- 基金(33391)
- 家(27556)
- 国家(27261)
- 社会(23598)
- 科学基金(23160)
- 社会科(22184)
- 社会科学(22179)
- 教育(18510)
- 省(17472)
- 成果(16411)
- 编号(16349)
- 基金项目(16170)
- 资助(15333)
- 划(14789)
- 自然(13342)
- 自然科(13018)
- 自然科学(13015)
- 自然科学基金(12785)
- 课题(12297)
- 部(11051)
- 性(10990)
- 重点(10741)
- 年(10351)
- 项目编号(9962)
- 教育部(9947)
- 大学(9515)
- 发(9447)
共检索到175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广谦
在中国近两年物价持续走低和世界主要国家物价上涨趋缓的背景下 ,通货紧缩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历史上对此问题的研究却极为薄弱。本文对通货紧缩的若干基本问题 ,包括通货紧缩的概念界定、判定指标的选取、形成原因与类型、一般治理对策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文章认为 ,通货紧缩的本质特征是经济体系中货币量的绝对减少和相对于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来说货币供给不足 ;判断通货紧缩是否发生应该使用价格水平、利率、汇率、资本市场价格、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经济运行状况等一组综合指标 ;通货紧缩的成因有“需求不足”和“成本下降”两种基本类型 ;通货紧缩的危害必须结合前期价格水平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治理通货紧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国权 杨义群
2001年下半年起,我国通货紧缩重新抬头,这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以往对通货紧缩的研究。事实上对通货紧缩应该从广泛的外部标志来定义,在此基础上,将实际货币量紧缩与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两个要素作为衡量通货紧缩的标志。以此标准评判我国通货紧缩重新抬头问题,我们认为是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后出现的一些供求方面的新问题所使然。
关键词:
通货紧缩 物价水平 积极财政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江西省物价局课题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耿新
自 1997年以来 ,我国进入了本轮经济周期中的通货紧缩阶段。国家为治理通缩虽采取了一系列财政与货币政策措施 ,但其效果却不尽理想。究其根源 ,主要在于当前的通货紧缩是发生在中国渐进式增量改革进程当中的增长型通货紧缩 ,促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改革过程中的体制性压抑。因此 ,中国经济要彻底走出低谷 ,光靠宏观政策是不够的 ,还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着眼于政策与体制的联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庆
国内经济学界在判断中国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时看法不一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抓住通货紧缩的本质 ,在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拟从通货紧缩的本质出发 ,为通货紧缩正名 ,并建立判断是否发生通货紧缩的正确标准 ,再将这一标准用于分析中国的现状 ,研究我国发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关键词:
通货紧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玲 吕召兰
目前 ,通货紧缩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比较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 ,通货紧缩具有较严重的危害性和治理的难度性。本文从“流动性陷阱”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通货紧缩的现状 ,提出了解决通货紧缩的三条具体思路。
关键词:
通货紧缩 流动性陷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从来 卞志村
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 ,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本文首先论证日本物价下降与货币供应量紧缩的一致性 ,接着对其物价变动进行分析 ,指出如按“价格派”的通货紧缩定义 ,日本的通货紧缩可追溯至 1 985年 ,而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又发生通货紧缩。本文认为日本通货紧缩的形成是泡沫经济崩溃、供求严重失衡、进口推进、成本拉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治理日本当前的通货紧缩 ,简单的宏观需求政策已很难奏效 ,应将政策重点放在切实进行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其多
填补经济学理论空白和完善薄经济理论应当是构建中国经济科学的起点,也是发展中国经济科学的两大重要的突破口。构建和完善通货紧缩理论即是一个较为恰当的突破途径。本文建立在对各国的一般价格水平变动、货币流通状况及货币当局所实施的宏观金融政策的经验观察和统计研究的基础上,对通货紧缩的概念展开了初步探讨和理论总结,旨在为通货紧缩的对策研究乃至为取得进一步解决通货紧缩问题的方案进行的政策研究提供一种理论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洛林 余永定 李薇
本文首先对当代日本经济做简单回顾,指出当前的通货收缩始于1997年第四季度,属经济在过度负债下由物价下降陷入萧条的一种动态过程,但政府所采取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因此,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将对亚洲国家(地区)经济的稳定产生极大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两个传导机制:日本对亚洲国家(地区)的进口需求减少;日元贬值。作者认为,陷入通货紧缩性经济衰退的日本经济完全有可能把世界经济拖入全球性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