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3.253.182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6)
2023(13259)
2022(11317)
2021(10325)
2020(8400)
2019(19662)
2018(19582)
2017(36791)
2016(20233)
2015(23181)
2014(23851)
2013(23761)
2012(22985)
2011(21154)
2010(21948)
2009(20278)
2008(20462)
2007(18859)
2006(16965)
2005(16040)
作者
(62007)
(51734)
(51656)
(49539)
(33279)
(24864)
(23802)
(20170)
(19646)
(19019)
(17862)
(17407)
(16886)
(16647)
(16442)
(16179)
(15592)
(15315)
(15080)
(15014)
(13433)
(12892)
(12721)
(12075)
(11808)
(11731)
(11708)
(11523)
(10705)
(10422)
学科
(105652)
经济(105546)
管理(53983)
(50797)
(39578)
企业(39578)
方法(36452)
数学(30693)
数学方法(30406)
中国(29329)
地方(28308)
(26647)
业经(22207)
(21486)
(21040)
(18431)
农业(18119)
理论(16931)
地方经济(16634)
(16586)
贸易(16570)
(16490)
银行(16459)
(16310)
金融(16308)
(15872)
(15862)
(15019)
(14280)
环境(14149)
机构
学院(304924)
大学(303292)
(131621)
经济(128601)
研究(111326)
管理(107867)
理学(89564)
理学院(88406)
管理学(86884)
管理学院(86290)
中国(86176)
科学(66585)
(66535)
(61485)
(58580)
(52233)
研究所(52157)
(50995)
中心(50455)
财经(46807)
北京(43405)
(43284)
师范(42860)
业大(42112)
(42002)
经济学(41073)
(40793)
农业(40480)
(39125)
经济学院(36611)
基金
项目(181893)
科学(140307)
研究(137993)
基金(125971)
(108616)
国家(107566)
科学基金(90132)
社会(84983)
社会科(80323)
社会科学(80301)
(73427)
基金项目(65546)
教育(64592)
(60809)
编号(58508)
自然(54640)
自然科(53243)
自然科学(53225)
资助(52434)
自然科学基金(52250)
成果(49697)
(45186)
课题(42350)
重点(41806)
(39887)
(37262)
发展(36740)
(36133)
(35338)
创新(34819)
期刊
(165690)
经济(165690)
研究(101233)
中国(71784)
(49164)
(49101)
学报(45341)
教育(42198)
管理(41793)
科学(41644)
大学(34042)
(32811)
金融(32811)
农业(32620)
学学(31417)
技术(30409)
经济研究(26330)
业经(26040)
财经(24300)
问题(21504)
(21169)
(17598)
图书(17110)
技术经济(17057)
(16950)
世界(15126)
商业(15108)
统计(14706)
国际(14580)
(14545)
共检索到49879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永光  兰玲  
科学发展观要求一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数量表现为可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体发展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粗放和集约两种形式。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历史逻辑角度看,经济发展方式总是不同程度地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这是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吸纳,从而提高了科技含量的结果。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资源禀赋特点,造成按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与就业的"两难"选择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必须实施一套以教育和公共事业为主的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利用,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江晶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本文主要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剖析,从宏观和产业层面探讨了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遵循的合理路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激励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轶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不断向高级阶段演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经历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转变。文章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这对于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阎坤  于树一  
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美国、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方面因素,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些共同经验,以期对我国"又好又快"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所裨益。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群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体由一个增长的实现路径向另一个经济实现路径转移的动态化过程。这个过程常常是复杂的、多维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外延和内涵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常常伴随多个经济发展性能的显著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设计是要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并对其转变程度进行衡量,可从消除贫困、经济增长、群体和谐、政府廉洁高效、生态环境宜人、科技和创新能力强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以加深理论的探究。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郭宏  杨国莉  
当前,我国经济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转型任务艰巨。地方经济要根据自身优势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分析了税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税收政策体系的调整与完善、税收管理体系的完善等建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厦门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李华泽  罗绪富  付景红  
本文对现行税收政策中促进和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冰  陈兴鹏  张伟伟  耿涌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引入"循环经济"概念以来,中国的循环经济研究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由开始的概念理论研究向社会实践推广转变。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循环经济的研究状况,在继承与拓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循环经济运行的另一载体—社区,进而基于广义物质流管理的角度社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推演,探讨了在中国推广发展社区循环经济的机会和问题,旨在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艳  付宝森  
当前国际社会竞争激烈,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特别是经济领导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当前面临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领导能力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如何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领导能力呢?由董鸿波、宋泽滨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与实践---以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为视角》一书提出了解决办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成逊  周惠仙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路径依赖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打破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闭锁"的关键手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蒲晓晔  赵守国  
消费、投资、出口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三大动力,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动力模式,三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具特色。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来看,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进行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调整,各种动力结构的协调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东皇  沈坤荣  
扩大居民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的问题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通过构建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公共支出总量和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公共支出总量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公共支出总量增长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入效应;(2)在公共支出结构方面,只有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3)在社会文教费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方面,社会文教费的增长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显著地强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公共支出角度提出促进我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军  
在工业化起飞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表现为依赖要素投入促进增长,具有典型的粗放型特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转变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富华  
在我国经济转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却持续扩大,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为全民所享有。从长期来看,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缩小收入差距,改变收入分配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