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4)
2023(8984)
2022(7806)
2021(6935)
2020(5555)
2019(12552)
2018(12428)
2017(23579)
2016(12655)
2015(14274)
2014(14591)
2013(14865)
2012(14690)
2011(13676)
2010(14244)
2009(13304)
2008(13292)
2007(12153)
2006(11657)
2005(11310)
作者
(39581)
(32994)
(32879)
(31460)
(21326)
(15787)
(14859)
(12550)
(12543)
(12086)
(11612)
(10991)
(10971)
(10806)
(10648)
(10227)
(9756)
(9556)
(9523)
(9046)
(8743)
(8155)
(8111)
(7785)
(7453)
(7413)
(7359)
(7295)
(6912)
(6544)
学科
(79750)
经济(79669)
管理(33912)
(31598)
地方(25848)
中国(23508)
(23196)
企业(23196)
方法(19771)
(19186)
业经(16829)
数学(16580)
数学方法(16369)
地方经济(16019)
(14534)
(13637)
农业(13376)
(12830)
(12770)
金融(12770)
(12700)
银行(12687)
(12395)
(12244)
(10943)
贸易(10928)
环境(10752)
(10388)
(9410)
(9270)
机构
学院(194874)
大学(193424)
(92043)
经济(90092)
研究(78805)
管理(67144)
中国(61939)
理学(54276)
理学院(53540)
管理学(52739)
管理学院(52354)
科学(44663)
(43287)
(42631)
(41631)
研究所(36568)
中心(34522)
(33571)
(32001)
财经(31439)
北京(29064)
经济学(28977)
(28401)
师范(28184)
(28122)
(27636)
(26854)
(25931)
经济学院(25479)
业大(24167)
基金
项目(111055)
科学(86619)
研究(85295)
基金(77461)
(66780)
国家(66127)
科学基金(55093)
社会(55076)
社会科(52167)
社会科学(52156)
(44402)
基金项目(39545)
教育(37868)
(36849)
编号(34201)
资助(32366)
自然(31645)
(31468)
自然科(30815)
自然科学(30808)
自然科学基金(30215)
成果(29950)
课题(26170)
发展(26138)
重点(25817)
(25693)
(24140)
国家社会(22615)
(22487)
(21845)
期刊
(125476)
经济(125476)
研究(73092)
中国(49359)
(32193)
(31891)
管理(29371)
学报(26308)
科学(26028)
(25921)
金融(25921)
教育(24569)
农业(21044)
大学(20239)
经济研究(20121)
业经(19447)
学学(18748)
技术(18579)
财经(17051)
问题(16416)
(15004)
(12618)
世界(11674)
技术经济(11581)
国际(11446)
(10643)
经济问题(10562)
经济管理(9929)
改革(9736)
(9736)
共检索到344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启智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不含价值判断的,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含有强烈的价值判断,因此,前者更适宜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研究,而后者更符合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内容。从生态文明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出发,仅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从农业文明社会到工业文明社会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发展模式要转变到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模式上来,有三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发展观要从以物为本回归到以人为本,幸福观要从异化的物质欲回归到快乐欲本身,技术上既要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要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供支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 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漆先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十七大报告是党在新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为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本刊组织四川学术界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论坛,交流学习体会,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白永秀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进入"后改革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这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现阶段要从调整所有制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转变居民观念和行为方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等方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白雪  
(一) 总需求膨胀久治不愈。由于我们尚未从理论上深挖出总需求膨胀的根源,也就无法找到根除这一顽症的有效方法。但若这个问题再不解决,不仅会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畸型化;还会使现有企业的正常发展同总需求的平衡发生冲突;宏观调控将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国民经济就难免出现松紧交替的振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浩博  
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度或临界阀值。一个国家各地区间存在适当的发展差距,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如果超过临界阀值,则可能破坏和削弱区域的发展速度和基础。过大的地区经济差距也会带来社会风险。深刻认识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江晶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本文主要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剖析,从宏观和产业层面探讨了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遵循的合理路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激励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捷  龚新蜀  
基于2000~2011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三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现代化、工业增加值比重显著促进消费率增长,房地产规模显著阻碍消费率提高;农业现代化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促进作用,"三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启明  
经济结构的选择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宏观调整对县域经济结构的选择提出了新的原则和规定性。从我国经济的宏观经济结构和当前县域经济的实际出发 ,县域经济的经济结构必须采取“三个为主”的模式 ,即在所有制上以民有经济为主、在经营主体上以“老板经济”为主、在经济内容上以特色经济为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中,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和舆论,就民营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给人们造成了一系列认识上的误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这些认识误区有的已经通过实践而消解纠正,有的正在被实践所证伪,有的已不再为人们所提及,但也有些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并严重影响着政策形成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鉴此,有必要弄清以下几个认识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晓燕  杜吉家  
当低碳经济的思想日渐成为整个时代的新潮流时,我们才猛然发现一种听起来十分美妙和理想观点在实际实施时,一种为世人共知和称颂的理论也许很难付诸实践,因为它与我们早已有之的、习惯为常的、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方式之间是有矛盾的。本文旨在从观念层面上廓清几个问题:低碳与发展、低碳与幸福和低碳与自由之间的关系,由此更加积极理性地推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章远新  
上半年广工西作壮会族议自上治的区讲党话委中书提记出郭,声要琨努在力全把区广2西00建8设年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士华  淳悦峻  
目前,聊城经济发展基本处于投资导向发展阶段的前期,即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过渡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做好以下工作:合理引导投资方向,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经济外向度;加快自主创新,增强核心优势,带动结构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生产率;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建立政策引导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