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6)
2023(14216)
2022(12260)
2021(11389)
2020(9507)
2019(21103)
2018(21297)
2017(40335)
2016(21869)
2015(24547)
2014(24453)
2013(23796)
2012(21946)
2011(19666)
2010(20271)
2009(19075)
2008(19021)
2007(17923)
2006(16150)
2005(14958)
作者
(61074)
(50443)
(50361)
(47907)
(31940)
(23913)
(22940)
(19168)
(19003)
(18559)
(17016)
(16787)
(16250)
(16120)
(15537)
(15474)
(14951)
(14948)
(14929)
(14470)
(12748)
(12273)
(12147)
(11513)
(11492)
(11416)
(11318)
(11241)
(9946)
(9886)
学科
(80265)
经济(80139)
管理(79708)
(77369)
(68703)
企业(68703)
方法(31302)
(29906)
中国(25777)
数学(25587)
数学方法(25321)
(25284)
技术(22963)
(22941)
业经(21583)
(20105)
财务(20060)
财务管理(20007)
企业财务(19026)
(17178)
银行(17153)
(16866)
(16765)
贸易(16749)
(16384)
(16352)
理论(15605)
农业(14764)
(14531)
金融(14527)
机构
学院(311113)
大学(306663)
(125423)
经济(122498)
管理(119744)
理学(100794)
理学院(99798)
研究(98454)
管理学(98368)
管理学院(97761)
中国(79396)
(66645)
(64786)
科学(55010)
财经(50587)
(50525)
(48696)
中心(45680)
(45437)
研究所(42503)
北京(41573)
(41515)
(40281)
(39513)
师范(39146)
业大(38563)
经济学(37250)
财经大学(37157)
(35832)
技术(34723)
基金
项目(188420)
科学(149079)
研究(146804)
基金(133913)
(114040)
国家(113027)
科学基金(97976)
社会(92090)
社会科(87283)
社会科学(87269)
(75382)
基金项目(70160)
教育(69531)
(62402)
编号(62096)
自然(60393)
自然科(58984)
自然科学(58969)
自然科学基金(57944)
资助(53635)
成果(52286)
(44559)
课题(43923)
重点(42465)
(42102)
创新(40719)
(40626)
(40568)
项目编号(38834)
(38456)
期刊
(152431)
经济(152431)
研究(99979)
中国(70291)
(56223)
管理(51745)
教育(43266)
学报(39393)
(39113)
科学(38572)
(34338)
金融(34338)
大学(31334)
技术(31139)
学学(28930)
业经(25994)
农业(25974)
财经(25820)
经济研究(23772)
(22188)
问题(19166)
(17473)
技术经济(16527)
(16030)
论坛(16030)
图书(15712)
科技(15628)
财会(15593)
现代(15389)
国际(15345)
共检索到495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平  黄华  
外商投资企业与其在华建立研发机构的巨大悬殊性,决定外资企业研发机构不可能成为我国科技后发优势的依托。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控股化、独资化运作模式,决定外资企业研发机构是我国科技后发优势的制度性屏障。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链分工”和“技术标准”战略,决定了我国必须艰苦卓绝的走自主创新之路。为此,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角色,通过战略调整把自己无所不管的职能定位转向专职于公共服务方向上,并充分发挥采购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努力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人才、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环境。而企业也应该抛弃短视的照搬照抄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勇  杜德斌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直接体现着国家的竞争力。当前中国政府倡导的自主创新战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本国跨国公司创新竞争力的提升上。本文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现状、成效及制约瓶颈,探讨了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理论支撑,重点论述了中国跨国公司崛起的必然性,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在新世纪走向崛起应采取的相应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贺晓琴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愈来愈密切,使得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得以空前的发展。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谁科技能力强,谁就能占领21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因此,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一直将技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策略、R&D战略联盟、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加强对R&D投入、加强R&D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R&D的国际化趋势等方面来分析探讨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从而使人们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樊增强  
利用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获得先进的技术,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技术优势又是其获得垄断地位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为了保持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他们也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技术垄断与控制,防止技术的过度扩散,以充分发挥其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回报。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就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忠艳  
不同的学者对跨国公司新技术商业化环境强调的重点不同,本文的目的是从一些新的角度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分析跨国公司商业化战略选择的驱动因素,将战略选择与商业化环境相联系,将一些新的驱动因素——知识产权、资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志敏  
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已成为近年来引进外资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技术开发的表现形式,探讨了这种现象的内在和外在原因,提出要重视并认清跨国公司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战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现在和未来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牛君  韩民春  
本文通过对世贸组织规则中的补贴进行分析,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在世贸组织规则下避开反补贴措施而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的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燕  
国内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跨国经营,必须研究世界各国的基本经济政策,掌握并恰当使用外汇冻结险、资产征用险、合同中止险和战争险等险种来确保境外资产及经营安全;同时,还要寻求专门的境外投融资机构的扶持,以及通过加强对国有跨国投资经营企业的财务监管等渠道来确保境外投资安全以及获取利润最大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正才  
本文回顾了跨国公司从市场战略、资源战略到全球战略的历史演进过程:在比较和分析多种对全球战略含义的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为清晰和具体的全球战略内涵;并进一步总结出全球战略的5个基本特征和要求,即经理层思维的全球性、更大的风险性、旺盛的创新力、全球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和柔性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书瀚  李海伟  
服务业在当前各国的GDP产出和就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服务创新成为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服务创新主要体现在组织和制度方面,对以现代制造业技术创新为主的自主创新起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程度的加深,这种作用日益明显。但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阻碍了服务创新,因而需要在加快服务业发展,改革创新体制、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荣涛  
跨国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实施以全球思维的为战略基础,内容为世界范围内展开竞争以及全球配置资源,目的寻求更高的全球竞争优势的全球战略。随着我国市场的纵深发展和通过加入WTO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在其全球战略指导下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已逐步成为其全球战略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鹏  马向晖  
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我国科技创新进入了重要的活跃期,在许多重要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自主创新总体水平仍比较低,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50%,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关键技术装备基本依赖进口。为此,应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芳  
如果说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技术战略就是变这种基础为攻御武器的转化器。在它的作用下,跨国公司经营领域内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快速和有效地充实、扩展和延伸。我们的企业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在趋前和滞后之间把握前进的力度,在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面前应对自如,并利用这些战略成功对抗,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