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4)
2023(6647)
2022(5410)
2021(5156)
2020(4259)
2019(9621)
2018(9776)
2017(16709)
2016(10226)
2015(11901)
2014(12203)
2013(11601)
2012(11209)
2011(10341)
2010(10855)
2009(9721)
2008(9967)
2007(9436)
2006(8690)
2005(7628)
作者
(32591)
(27124)
(27005)
(25760)
(17294)
(12897)
(12202)
(10580)
(10468)
(10177)
(9517)
(9431)
(9158)
(9040)
(8902)
(8220)
(8167)
(8091)
(7952)
(7898)
(7305)
(6911)
(6815)
(6436)
(6341)
(6260)
(6052)
(6036)
(5851)
(5769)
学科
(31893)
经济(31843)
管理(26577)
(18918)
(14822)
企业(14822)
中国(13075)
(11702)
(11668)
理论(11221)
教育(10069)
方法(9448)
地方(9244)
(8932)
教学(8198)
业经(7971)
(7505)
(7498)
农业(7448)
(7084)
数学(6970)
数学方法(6767)
资源(6725)
(6288)
银行(6250)
(6196)
金融(6188)
环境(6161)
(6076)
(5883)
机构
大学(144771)
学院(144618)
研究(57349)
管理(46126)
(45732)
经济(44167)
中国(41186)
科学(38921)
理学(37504)
理学院(36888)
管理学(35822)
管理学院(35541)
(34254)
(31822)
(31647)
研究所(28813)
(26723)
农业(25022)
中心(24878)
(24517)
师范(24192)
业大(24133)
(24064)
北京(21966)
技术(21916)
(21018)
(20892)
(20713)
师范大学(19069)
教育(18076)
基金
项目(92980)
研究(70205)
科学(69736)
基金(60515)
(54981)
国家(54436)
科学基金(43533)
(39611)
社会(38241)
社会科(35679)
社会科学(35664)
教育(35137)
(33580)
基金项目(31493)
编号(31374)
自然(28268)
成果(28191)
自然科(27399)
自然科学(27381)
自然科学基金(26846)
资助(24878)
课题(24497)
重点(22402)
(20858)
(19853)
(19521)
(19019)
项目编号(17958)
计划(17947)
创新(17730)
期刊
(60962)
经济(60962)
研究(45304)
中国(44398)
教育(34224)
学报(30546)
(29738)
科学(24908)
大学(21495)
农业(20081)
学学(19230)
(18485)
管理(17935)
技术(15407)
图书(13496)
(11853)
金融(11853)
职业(10983)
(10710)
业经(10202)
书馆(9963)
图书馆(9963)
资源(9268)
(9180)
论坛(9180)
财经(8732)
(8633)
业大(8165)
经济研究(8024)
问题(7770)
共检索到243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培军  
环境问题的根源是资源利用问题。加强资源问题的研究是解决资源利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在环境问题研究日趋完善与深化的今天,加强对资源学科体系和资源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显得更加迫切。论文依据作者近年来从事资源问题研究和资源领域人才培养的实践,以及推动资源学科建设的行动,就资源学科定位、学科体系及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出一个初步的框架。对资源问题的研究可归纳为“资源学”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与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同级。资源学可进一步划分为资源科学、资源技术学与资源管理学总计3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22个三级学科,59个四级学科,其学位均应授予理学(科学)博士学位。资源领域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大学中的学科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职能 ,办学者必须有意识地强化本科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联系。专业不是某一级学科 ,而是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从认识上理清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有助于研究和回答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庆国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本质特点是:(1)突出管理学(门类)的研究方法、方法论(及分析的哲学)与研究工具,并给出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示范。(2)突出技术管理特别是信息技术管理的理论与工具,促使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在新的技术平台,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平台上变革,并给出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示范。(3)突出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靠近理科、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综合性更强。依据社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人才需求现状,我国管理学门类,特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人才培养面临着数量和质量问题,亟待改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保维  崔景元  
学科是研究型大学凝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载体。在10余年的教改实践中,航海学院着力抓学科建设,促进师资、精品课程、教材、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等要素同步提高;促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结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屈波  刘拓  
特色专业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质量工程"的部署,"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择优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分别批准了420个和707个,北京交通大学有8个专业(方向)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学校一直以来也在积极探索特色专业的具体建设,并以此带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郝索  
论旅游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郝索西北大学旅游系(专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由国家旅游局和西北大学联合创建的。10多年来,我们在旅游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做了点工作,借此机会,向各位做简要的汇报,以期抛砖引玉,从而对我国旅游...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慎华  
培养人才是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教学和科研是大学学科育人的两大支柱,实现两者的融合是提高学科育人质量的关键。大学学科建设要坚持育人为本,必须转变学科建设习惯思维,建立科教融合机制,推行研究性教学,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等,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焕阳  韩延伦  
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立足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三大系统工程:强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强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完善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的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学东  马晓琨  
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层次上移,职业本科应运而生。由于职业本科概念边界不清,职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目标不清晰、向普通本科路径漂移、忽视职业教育类型等问题。兼顾目标定位的时代性、类型定位的职业性、层次定位的专业性、规格定位的差异性,职业本科高校应该培养高度适应职业需求,能创造性解决实践问题的复合型、发展型、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本科高校应坚持重技术、重实践、重发展的理念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重构“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能力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行“一群一院”协同育人模式,提升“三教改革”质量,建构凸显职业本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廖允成  韩娟  海江波  刘斌让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研究型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研究型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满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更多、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陈  李飞  方萍  
在分析信息产业特性和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教与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实施因材施教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两类措施来构建信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内容精、基础厚、选择多的课程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与保障体系设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阐述营造条件环境、制度环境、校园环境、舆论环境等四种环境对培养信息学科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运行情况和取得成效说明了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与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赫冀成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拔尖型创新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所有的学校教育仅仅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阶段,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营造良好的氛围,携手“造就”人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宇  
基于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指出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高职院校探索最优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便是当务之急,探讨了其物联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相关内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珠  常静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参考。借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地方本科高校应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结构要求,并从优化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建设结构化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加强产教融合等方面,构建有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文  姚静  
[目的 /意义]推动档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迈向数字转型,是档案学专业进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和实现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方法 /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政策分析法解析一级学科更名对档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研究档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数字转型的时代需求与机遇、现实基础和条件、实践策略与路径。[结果 /结论 ]档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在开展全域性数字化改革转型的数字时代,一级学科更名对于档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而言机遇大于挑战,亟需通过明确学科建设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充实课程建设体系、加强教材资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等举措实现对档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