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2)
2023(10328)
2022(8464)
2021(7886)
2020(6841)
2019(15480)
2018(15669)
2017(31178)
2016(17113)
2015(19922)
2014(20243)
2013(19805)
2012(18303)
2011(16225)
2010(16978)
2009(16045)
2008(16274)
2007(14972)
2006(13501)
2005(12677)
作者
(49417)
(40940)
(40777)
(39477)
(26478)
(19757)
(18538)
(15844)
(15740)
(15164)
(14297)
(13916)
(13224)
(13080)
(12932)
(12817)
(12298)
(12018)
(12002)
(11914)
(10599)
(10249)
(10044)
(9490)
(9326)
(9314)
(9152)
(9123)
(8457)
(8072)
学科
(78460)
经济(78359)
管理(53215)
(51099)
(42678)
企业(42678)
方法(38731)
数学(34706)
数学方法(33994)
中国(21789)
(21100)
(20831)
业经(16795)
(16630)
地方(14171)
(13756)
农业(13699)
(13521)
银行(13508)
理论(13360)
(13307)
财务(13242)
财务管理(13201)
(13075)
贸易(13062)
(12731)
(12646)
企业财务(12568)
(12346)
金融(12345)
机构
大学(250738)
学院(249121)
(101852)
经济(99552)
管理(95837)
理学(81109)
理学院(80312)
研究(79123)
管理学(78488)
管理学院(78058)
中国(65242)
(53404)
(51898)
科学(45944)
(40717)
财经(40014)
(39727)
中心(38489)
(37401)
(36117)
研究所(34890)
北京(34264)
业大(33292)
(32723)
(32512)
师范(32423)
经济学(31799)
财经大学(29472)
农业(28748)
经济学院(28589)
基金
项目(153753)
科学(121618)
研究(113662)
基金(112065)
(95937)
国家(95110)
科学基金(82822)
社会(72400)
社会科(68630)
社会科学(68611)
(59808)
基金项目(57142)
教育(55035)
自然(53053)
自然科(51892)
自然科学(51886)
自然科学基金(50951)
(49798)
资助(49139)
编号(46732)
成果(40165)
重点(34596)
(34577)
课题(33078)
(31698)
(31053)
教育部(30482)
大学(29805)
国家社会(29752)
人文(29338)
期刊
(117245)
经济(117245)
研究(78794)
中国(52886)
(42251)
管理(38099)
学报(36020)
(35130)
科学(33120)
教育(32633)
(30422)
金融(30422)
大学(28818)
学学(26573)
技术(24173)
农业(22706)
财经(21150)
业经(18912)
经济研究(18594)
(18107)
问题(15888)
统计(15280)
图书(14030)
(13425)
技术经济(13233)
(12908)
理论(12377)
决策(12310)
(11889)
(11635)
共检索到393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凌畅  
资产证券化制度设计中所欲达到的"破产隔离"状态,使得原始权益人向SPV转让拟证券化资产时须做到"真实出售"。但在信托模式下,需要构建一种"对价他益信托",才能同时满足信托法和破产法对财产转移的要求。但无疑,此种架构与信托基本法理相互冲突。所以,"信托独立性"与"破产隔离"的天然契合,是一种亟待祛魅的幻象。在此基础上,须重构资产证券化的公司模式,解决好"能否仅以债权出资设立公司"、"股权众筹的可行性与政策红线"及"子公司能否向母公司回购自身股份"三个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及实践铺平道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新强  
我国以信托的形式来充当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载体。但是将信托运用于ABS中时存在破产隔离失效的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源于信托在引入我国之后发生了异化。在立法上,我国《信托法》对信托的定义违背了其本义。在实务中,资产支持证券的分级进一步影响了信托关系的法律效力。同时,信托与资产证券化之间也存在不兼容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本要求是加强受托人主动管理的职能,以防止信托沦为通道工具。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鲁小江  
资产证券化是企业融资的一种工具,它的发展有赖于破产隔离机制的有效发挥。破产隔离机制不仅给资产证券化的各个参与者带来了收益,而且还提高了资产运营的效率。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迅速。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是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破产隔离,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破产隔离制度的法律定义与评价标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家谊  乔汉青  
自2005年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开始试点以来,虽中途因全球金融危机等原因叫停,但自2012恢复发行至2015年3月末,我国已成功发行171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约5245亿元。其中,仅2014年发行数便高达95只,发行规模更超过3200亿元。随着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对资产证券化注册制的正式开启及相关监管措施的更加灵活,2015年,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预计将实现跨越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志成  赵永兵  
被证券化资产信用的独立性是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特征,而"破产隔离"和"真实销售"是实现其本质特征的最基本环节。在"破产隔离"中,特殊目的载体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中心。特殊目的载体的组织形式不同,它所达到的"破产隔离"效果也就不尽相同。应对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破产隔离"效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法律环境,对其法律成本进行探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束学岭  曹崇延  
在证监会主导下,券商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载体进行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应用于资产证券化有其合理性和易操作性,但是由于其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难以完全实现基础资产的真实销售;券商破产会直接影响专项计划的持续运作,导致破产隔离不彻底。为了长期发展企业资产证券化,需要在交易中引入信托概念,赋予受益凭证明确的法律性质,突破目前法律和体制的羁绊;通过建立基础资产选择标准、限制券商角色范围等措施,规范企业资产证券化各个交易环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凌畅  
资产证券化中的基础资产需要具备可转让的属性,PPP特许经营权因为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无法被转让所以不具有作为PPP基础资产的适格性,而PPP收益权部分行业已被认可具有可转让性、尚未明确行业收益权的可转让性则可从学理研究及司法实践对其质押的认可中推论而知。关于PPP收益权法律性质的界定,采"将来债权说"较为合理。作为将来债权的PPP收益权,在转让上难以符合真实出售的要求,同时其亦存在着被行使撤销权从而重新归入破产财产的可能,所以无法在原始权益人和特殊目的载体之间做到有效的破产隔离。当前PPP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凌畅  
资产证券化中的基础资产需要具备可转让的属性,PPP特许经营权因为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无法被转让所以不具有作为PPP基础资产的适格性,而PPP收益权部分行业已被认可具有可转让性、尚未明确行业收益权的可转让性则可从学理研究及司法实践对其质押的认可中推论而知。关于PPP收益权法律性质的界定,采"将来债权说"较为合理。作为将来债权的PPP收益权,在转让上难以符合真实出售的要求,同时其亦存在着被行使撤销权从而重新归入破产财产的可能,所以无法在原始权益人和特殊目的载体之间做到有效的破产隔离。当前PPP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类似于整体业务证券化的营业转让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该制度的初衷,还需要对PPP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及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文强  赵会玉  
尽管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对企业的融资带来了便利,丰富了金融市场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美国次级债风波就是验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机制的基础,认为资产合格、SPV合格、真实销售、重组增值、管理牵制和持续的信息披露等构成六道防线,这对当前我国防范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剑锋  徐万肖  吴京  
本文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破产隔离条款采用与否的现象差异理解为追求交易成本之和最小化过程中的合约选择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信息披露制度越完善,原始权益人选择破产隔离条款的概率越高,并由此带来交易成本的下降;第二,与高信用和低信用两类主体相比,破产隔离更有利于降低中等水平信用主体的交易成本。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兆松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融资方式,一直活跃于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领域。从国外金融活动的实践来看,信托是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载体。分析SPC模式下实现资产证券化的缺陷和障碍,可知利用信托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以信托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是基于对其优势分析的现实选择。目前在我国的税收、法律环境和金融制度下,信托公司所特有的财产隔离机制完全符合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的本质要求,而且成本更低,因此,信托模式能够也应该成为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现实选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刚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将需要证券化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以此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特殊目的载体主要有特殊目的公司模式、特殊目的信托模式和有限合伙模式。在我国,由于特殊目的公司模式和其他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特殊目的信托模式才能够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因此,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信托所独有的风险隔离功能,并利用其通道功能,实现资产证券化操作的规范化。同时,目前我国通过信托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成本较高,应逐步改变我国金融业现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格局,放开信托等金融牌照的发放,以利于降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业顺  李建胜  
资产证券化以其融资结构的创新和资本利用率高的特点,成为各国资本市场上极具活力的金融产品。我国的资本环境也适时引入了资产证券化,并已进行了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尝试。而风险隔离机制是资产证券化构建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环境出发,探讨资产证券化以及风险隔离机制的有关问题,主要从SPV的独立、SPV的设立方式以及资产转移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风险隔离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柯晔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开始在资本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P2P网络借贷平台与资产证券化相结合就是互联网金融创新下的产物。但是面对强金融监管的制约,P2P平台资产证券化发展较为缓慢,其中蕴含了诸多法律风险。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平衡金融监管与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此,P2P平台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隔离制度不可或缺。本文试图从目前成功的类资产证券化PPmoney模式入手,分析在当前语境下P2P平台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合法性,围绕风险隔离的两个角度,即SPV组织形式以及真实出售,尝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隔离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