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8)
2023(11804)
2022(10406)
2021(9660)
2020(8091)
2019(18877)
2018(18680)
2017(35149)
2016(19625)
2015(22251)
2014(22951)
2013(22970)
2012(22192)
2011(20347)
2010(20915)
2009(19303)
2008(19551)
2007(18139)
2006(16107)
2005(15168)
作者
(59551)
(49817)
(49547)
(47343)
(31892)
(24002)
(22975)
(19524)
(18964)
(18406)
(17080)
(16810)
(16161)
(16007)
(15721)
(15487)
(15486)
(14673)
(14471)
(14466)
(12692)
(12457)
(12179)
(11574)
(11519)
(11275)
(11214)
(11171)
(10275)
(10252)
学科
(85688)
经济(85582)
(53988)
管理(52003)
(39939)
企业(39939)
方法(31772)
(28704)
中国(28457)
数学(26679)
数学方法(26375)
地方(24230)
(20988)
农业(20180)
业经(19654)
(18511)
(17188)
(15733)
贸易(15720)
(15550)
银行(15514)
(15119)
(14914)
(14865)
金融(14863)
理论(14563)
(13611)
(13098)
地方经济(13004)
技术(12754)
机构
学院(287561)
大学(285990)
(116606)
经济(113756)
研究(104794)
管理(103369)
理学(86462)
理学院(85305)
管理学(83724)
管理学院(83173)
中国(81061)
科学(64342)
(63420)
(55998)
(55971)
(53279)
研究所(49928)
中心(48448)
(48159)
财经(42275)
业大(42108)
(42050)
师范(41620)
北京(41474)
农业(41434)
(38724)
(37960)
(36902)
(35093)
经济学(34946)
基金
项目(175483)
科学(135248)
研究(132598)
基金(121089)
(104944)
国家(103879)
科学基金(86791)
社会(80163)
社会科(75566)
社会科学(75543)
(71224)
基金项目(63760)
教育(62042)
(59542)
编号(57306)
自然(53887)
自然科(52519)
自然科学(52505)
自然科学基金(51558)
资助(49853)
成果(48803)
(43493)
课题(40912)
重点(40076)
(38422)
(36283)
发展(34899)
(34312)
(34310)
创新(33828)
期刊
(144368)
经济(144368)
研究(92331)
中国(69253)
(50334)
学报(44621)
(44411)
教育(41834)
科学(41190)
管理(38564)
农业(33523)
大学(33082)
(30965)
金融(30965)
学学(30438)
技术(27182)
业经(24791)
经济研究(21986)
财经(20394)
问题(18917)
(17700)
(17586)
图书(17402)
技术经济(14799)
(14671)
(14170)
商业(14059)
(13908)
论坛(13908)
理论(13473)
共检索到465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曲海燕  
从能力角度考虑贫困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贫困人口缺少在社会中获得自己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能力。要从本质上解决贫困问题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将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减贫的核心内容。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我国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在健康和教育方面已有较大的改善,但在心理、技术和发展素能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造成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受客观环境影响、福利依赖思想的作用、存在制度障碍以及缺少组织支持,文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晓杰,孟庆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城市相对贫困人口日益增加。对城市贫困人口进行医疗救助,已经成为稳定社会、防止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利用现有资料对我国医疗救助的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穗英  胡志强  
[目的]贫困人口脱贫是一项长期而又重大的任务,摸清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是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分析青海省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情况,得出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方法]文章在GIS软件和Geo Da软件的支持下,采用不均衡指数、集中指数和洛伦兹曲线法来测度青海省贫困人口分布的集中化程度,使用青海省贫困人口等数据,在空间上对青海省贫困分布现状进行了刻画。[结果]通过分析得出:青海东部农业区和青南牧业区的贫困人口为两个高值区,柴达木工矿区贫困人口分布较少,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分布对比分析得出:柴达木地区贫困人口数最少,贫困发生率也是全省最低的区域;东部地区贫困人口分布是全省最多的区域,但因其人口基数大,贫困发生率低于平均贫困发生率;三江源地区贫困人口数分布较多,因其人口基数较小,该区域为全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区域;计算结果得出,青海省分县贫困发生率Moran’I指数为0. 572,检验结果显著,说明全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存在着正相关性,说明贫困发生率相似的县域存在着空间集聚现象。[结论]青海省贫困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是总的特征,根据计算所得结果将全省划分为5种贫困类型区域:消除贫困区、一级贫困区、二级贫困区、三级贫困区和四级贫困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对各贫困区贫困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满林  关彦玲  
近年来,辽宁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在不断降低,但相对贫困问题突出,区域集中化明显,扶贫成本越来越高。受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区域自然经济环境的影响,脱贫难度越来越大。要完成全省81.4万国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贫困人口识别机制,规范贫困人口的帮扶机制,完善扶贫的保障机制,强化扶贫的考核机制,增强扶贫的精准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储德平  蔡沐心  黄鑫  林婷  卢淑莹  王兰兰  
旅游产业融合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也是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动力。培育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是适应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在分析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观光农业、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影视旅游、互联网旅游、研学旅游等常见旅游产业融合形态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能力要求,最后从思想观念、文化知识、行业技术、服务意识、管理能力、创新思维等六个方面提出培育的对策。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停  李卓  赵梦媛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致贫因素多元复杂,表现形式特殊多样,内生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脱贫攻坚进程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认为,在减贫与发展实践中纳入文化视角,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树立发展自信,重塑发展文化和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有鉴于此,文化基础上的减贫与发展,应该着重挖掘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发展所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为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供催化剂;搭建发展的平台与空间,为激发贫困人口的发展自信创造条件,以促进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尹海洁,关士续  
Using data from a survey conducted on the poor in Harbi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ituation of young and middle aged poor with that of their parents, and the situation of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oor with their children.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he parents of young and middle aged poor, 55 6% are also poor; and that among the children of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oor, 65% are also poor, which means there is significant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among the urban poor.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is that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young and middle aged poor and that of their parents are homogeneous to a large degree, as are the occupations of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oor and those of their children.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homogeneity in educational level and occupation of the urban poor and their parents and childre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海旺  
90年代以来 ,我国城市中的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上海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和老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调整中大量职工下岗失业 ,贫困人口规模扩大。在减缓城市贫困方面 ,上海市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再就业工程、健全社会救济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但相关政策还存在不少缺陷 ,造成贫困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 ,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必须改进和完善鼓励就业的劳动政策 ,填补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缺 ,改进社会救助制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万钧  
脱贫与贫困人口的消费周万钧一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城乡消费关系上提出了新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之比为1:2.37,1984年缩小至1:1.71,1994年又扩大到1:2.6。如果把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珍  商迪  赵荣  刁钢  秘天仪  
文章以贵州和广西2个省3个贫困县20102014年的调研数据对林业二、三产业比重以及支柱性产业与脱贫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用材林林木种植产业发展不利于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林业二、三产业、木本油料及经济林产业发展将会减少贫困。因此,建议贫困林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着力发展林业二、三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木本油料及经济林等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降低贫困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珍  商迪  赵荣  刁钢  秘天仪  
文章以贵州和广西2个省3个贫困县2010~2014年的调研数据对林业二、三产业比重以及支柱性产业与脱贫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用材林林木种植产业发展不利于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林业二、三产业、木本油料及经济林产业发展将会减少贫困。因此,建议贫困林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着力发展林业二、三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木本油料及经济林等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降低贫困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汉大学国发院脱贫攻坚研究课题组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文章认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根本办法,产业发展为中国大规模减贫提供了直接驱动力。以产业发展助力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要协调好市场机制驱动与政府政策保障的关系,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贫困人口真正受益;推动产业扶贫效益提升与模式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竞争力;坚持"内生"与"外引"双向发力,培育壮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完善职业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加快培育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与产业工人;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强化金融创新支持,助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夯实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地的产业基础,引导搬迁人口不断增强就业与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变革的时代往往也是“多事之秋”。市场导向的经济社会变革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社会关系被重新构造,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也在随时发生变化,由此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当不在意料之外。如所周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路线是自乡村而城镇展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突出地表现在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上——从改革开放前夜的2.5亿降至目前的6500万。与此同时,随着城镇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的打响,昔日的保障就业制度开始瓦解,不少国有企业面临极为严峻的生存问题,在“低工资、多就业”模式下存在多年的“隐性失业”现象开始公开化,大量冗员被推向社会,相当一部分下岗人员因为收入的突然减少而陷入了贫困的境地;问题的另一端是,大量的离退休职工也因为所在单位不尽人意的经济效益不得不去面对离退休金得不到保障的窘境,本来这些老职工的收入就十分有限,如此一来,自然是“雪上加霜”。新贫困阶层的出现和脆弱人群的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系列性社会问题业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新话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蒋南平  蒋若凡  
中国贫困人口的消费与贫困标准及消费标准密切相关。政府可以根据消费标准制定及实施中国贫困人口的消费政策。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应优先解决贫困人口的消费问题。我们应正确地引导中国贫困人口的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