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8)
- 2023(8378)
- 2022(7343)
- 2021(7041)
- 2020(6000)
- 2019(14036)
- 2018(13814)
- 2017(27444)
- 2016(15416)
- 2015(17652)
- 2014(18005)
- 2013(18191)
- 2012(17419)
- 2011(15683)
- 2010(16001)
- 2009(15012)
- 2008(15499)
- 2007(14183)
- 2006(12353)
- 2005(11317)
- 学科
- 济(64220)
- 经济(64159)
- 管理(48119)
- 业(45013)
- 企(36386)
- 企业(36386)
- 财(30494)
- 方法(30415)
- 数学(27349)
- 数学方法(27062)
- 农(19745)
- 中国(17679)
- 制(15650)
- 务(15199)
- 财务(15175)
- 财务管理(15124)
- 企业财务(14343)
- 贸(14195)
- 贸易(14191)
- 地方(14072)
- 易(13827)
- 财政(13643)
- 业经(12353)
- 学(12274)
- 农业(12094)
- 银(11384)
- 银行(11364)
- 政(11168)
- 策(10910)
- 行(10710)
- 机构
- 学院(223068)
- 大学(222313)
- 济(96677)
- 经济(94565)
- 管理(84492)
- 研究(76215)
- 理学(71304)
- 理学院(70562)
- 管理学(69432)
- 管理学院(69009)
- 中国(61169)
- 财(54504)
- 京(46514)
- 科学(44574)
- 所(40002)
- 财经(38720)
- 农(37850)
- 江(36166)
- 中心(35773)
- 研究所(35362)
- 经(34815)
- 业大(31039)
- 经济学(29977)
- 北京(29805)
- 农业(29726)
- 范(28126)
- 财经大学(28110)
- 州(27930)
- 师范(27897)
- 经济学院(27183)
- 基金
- 项目(135434)
- 科学(105353)
- 研究(101585)
- 基金(96929)
- 家(82780)
- 国家(82061)
- 科学基金(69693)
- 社会(62763)
- 社会科(59495)
- 社会科学(59476)
- 省(53041)
- 基金项目(50398)
- 教育(47378)
- 划(44488)
- 自然(43934)
- 编号(42955)
- 自然科(42855)
- 自然科学(42840)
- 自然科学基金(42089)
- 资助(41674)
- 成果(36841)
- 部(31116)
- 重点(30461)
- 课题(29834)
- 发(29166)
- 创(27465)
- 性(27184)
- 教育部(26718)
- 科研(26285)
- 大学(25891)
- 期刊
- 济(110185)
- 经济(110185)
- 研究(72564)
- 财(47247)
- 中国(45153)
- 农(34005)
- 学报(31572)
- 管理(29223)
- 科学(28548)
- 融(27538)
- 金融(27538)
- 大学(23837)
- 教育(22424)
- 学学(22360)
- 农业(22052)
- 财经(19865)
- 技术(19025)
- 经济研究(18192)
- 业经(17186)
- 经(16957)
- 问题(14850)
- 贸(13566)
- 技术经济(11828)
- 理论(11750)
- 统计(11480)
- 业(11475)
- 财会(11340)
- 会计(11295)
- 国际(11170)
- 实践(10527)
共检索到351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亦春 郑瑜
本文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澳大利亚、挪威政府开启加息程序的背景下,考虑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速、投资与进出口增速、国内政策之间的配合程度、国际之间政策的协调程度等可以作为对财政货币政策调整与退出作出判断的重要指标。文章提出,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在2011年下半年或2012年开始逐渐淡出直至退出,货币政策应该继续维持"适度宽松"的基调,真正向"适度宽松"回归,并注意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从而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的作用,同时还应密切关注美国货币政策的动向。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财政货币政策 退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章晟
为启动内需 ,我国于 1998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 ,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调整的取向是向适度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 ;调控方向应由基础建设投资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行的制度建设 ,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财政政策的运行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文学 张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在调整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正面作用,也有一定的负效应。本文对历次调整时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正负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趋利避害,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国民经济 经济调整 财政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文甫
次贷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的冲击,取得一定成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再次引起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选择1996第1季度至2009第3季度相关数据,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比较分析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效应,得出主要结论有: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货币政策的效果明显;货币政策的实施受财政政策一定的影响;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是中性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向量自回归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放鸣 王利华
2001年,我国克服了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58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7.3%,增速高于年初确定的7%的目标。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是我国正确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结果。下面,简要分析2001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并就2002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章和杰 何彦清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属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可依宏观经济调控要求进行合理搭配。本文在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框架下,用修正的M-F模型深入分析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综合影响,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郝洁
一、美国财政政策的调整与趋势(一)美国财政政策的调整1.财政收入政策。美国今年初开始实行增税法案,内容主要包括上调富裕家庭的所得税、拒绝延长实施两年的工资减税计划、增加房产遗产税等。根据国会批准的法案,富裕家庭在年收入超过45万美元的情况下,需要按照39.6%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敏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傅丽
欧元区集中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权力分散的财政政策 ,已有 4年多的实践历程 ,实践表明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性较差 ,欧盟的机构设置与政策结构的设计的确存在缺陷 ,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缓解内部冲击与价格稳定首要目标已处于两难境地。实现统一的“大财政”,通过财政转移 ,重新配置资源 ,以帮助成员国吸收不对称冲击的影响 ,是提高欧元体系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性措施之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开焰 蔡雪雄
针对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态势,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误差纠正模型(ECM)基础上,本文运用DAG技术,研究了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中,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同期因果关系,货币政策则没有;短期中,财政扩张导致信贷扩张,由于消费信贷尚处起步阶段,信贷渠道影响居民消费效果甚微。货币渠道比信贷渠道能更有效地影响居民消费,两渠道之间相互影响,有同期因果关系。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DAG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涛
首先比较了经济政策有效性和效率性的差别,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效率性的涵义,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一个涵盖了经济稳定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两大目标的宏观经济目标变量,最后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和比较中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率水平。研究发现,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在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率之间应该赋予同样的权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率水平整体不高,平均效率低于美国约10%的水平;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季节性的影响,而美国的政策效率则显示出较好的连续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新霞 黄显林 何旭波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10余年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从宽松走向稳健,进而收紧后又回到放松。这些调控政策以哪些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文章以1999年第一季度~2008年第三季度为观测期,选取财政货币政策的若干中间变量,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方差分解,研究财政货币政策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渠道及影响力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我国今后的宏观调控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康 孟艳
为了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更好地维护我国在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利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在协调配合的各领域求同存异,提高协调配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开拓协调配合的广度和深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孟艳
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特征,即政府调控主体主要通过政策手段把经济参数附加到市场上多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信号上,进而调节、引导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间接调控所依仗的主要政策手段,便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两大宏观调控政策共同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冬 范蕊 唐建新
以2005~2011年货币政策调整相对频繁的时期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地区财政自决压力会削弱货币政策对国企资本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国企资本结构向下调整程度较小,地区财政自决程度增强了这一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竞争资金的需求引致国企实际资本结构持续偏离目标资本结构,实际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较慢。
关键词:
财政自决 货币政策 资本结构 投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