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3)
2023(8640)
2022(7152)
2021(6563)
2020(5102)
2019(11694)
2018(11332)
2017(20995)
2016(11435)
2015(12992)
2014(13225)
2013(13258)
2012(13042)
2011(11687)
2010(12130)
2009(11390)
2008(11713)
2007(10467)
2006(9568)
2005(9181)
作者
(33409)
(27807)
(27565)
(26492)
(17946)
(13179)
(12624)
(10717)
(10608)
(10229)
(9470)
(9458)
(9129)
(8999)
(8945)
(8509)
(8220)
(7960)
(7865)
(7860)
(7296)
(6806)
(6658)
(6416)
(6301)
(6244)
(6202)
(6185)
(5774)
(5492)
学科
(56741)
经济(56678)
管理(37429)
(33142)
(26431)
企业(26431)
(24662)
中国(20962)
地方(19420)
方法(16179)
(16022)
业经(13616)
财政(13240)
数学(12774)
数学方法(12652)
(12412)
(11537)
(11203)
银行(11195)
农业(10845)
(10842)
金融(10842)
(10836)
(10793)
(10350)
财务(10333)
财务管理(10287)
地方经济(10140)
(10124)
企业财务(9855)
机构
学院(168176)
大学(166886)
(71957)
经济(70344)
研究(62909)
管理(60393)
中国(49902)
理学(49902)
理学院(49261)
管理学(48519)
管理学院(48170)
(43546)
(37340)
科学(36024)
(32459)
财经(29333)
研究所(28274)
(27982)
中心(27626)
(26334)
(24902)
北京(24882)
(24759)
师范(24564)
(22519)
经济学(22465)
(22389)
财经大学(21172)
(20859)
业大(19959)
基金
项目(97945)
科学(76868)
研究(76705)
基金(68677)
(58273)
国家(57657)
科学基金(49243)
社会(49177)
社会科(46448)
社会科学(46439)
(38924)
基金项目(35149)
教育(34591)
编号(32073)
(31940)
自然(28349)
成果(28289)
资助(28185)
自然科(27655)
自然科学(27650)
自然科学基金(27136)
(26774)
课题(23288)
重点(22403)
发展(22163)
(21779)
(21376)
(20212)
国家社会(20056)
(20051)
期刊
(95329)
经济(95329)
研究(62993)
中国(42586)
(37846)
管理(24697)
(24674)
教育(23584)
学报(22697)
科学(21488)
(20465)
金融(20465)
大学(17911)
学学(16484)
农业(16409)
经济研究(15903)
财经(15723)
业经(15518)
技术(14355)
(13545)
问题(12175)
图书(10876)
会计(9455)
(9097)
(8724)
财政(8724)
书馆(8500)
图书馆(8500)
(8408)
论坛(8408)
共检索到291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贾康  
本文对财政理论的源流试作一个由西方而中国的概要回顾,进而考察近年中国经济管理部门、社会公众与财政理论界已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公共财政"概念的要点,并阐明作者基于中文语境中"公共财政"的基本导向和四大基本特征的认识而形成的公共财政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以张馨发表在1997年第1期《经济学家》上的《论公共财政》为标志,公共财政论在中国正式作为一种财政理论走到历史的前台,并从出生伊始,就处于和其它财政流派——其中又主要是“国家分配论”——的激烈论战中。归纳起来,各界关于公共财政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财政和财政是什么关系?主要观点是认为公共财政是public finance的英文直译,与我们惯常使用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李全  
财政,按照我们的理解和尽可能简约的表述,可称之为:是以社会权力中心为主体的(在国家存续期间的社会则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关系。现代国家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借助各级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财政在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政府的一系列收入分配活动。政府一般通过税收、公债和罚没收入等形式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取得收入,并通过财政支出进行再分配。政府为了顺利地实施这些分配活动,还制定了一系列税务、会计制度。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贾康  
本文通过改革开放20年我国财政政策、财政体制的基本情况概述,阐述财政在发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作用。着重剖析1998年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所带来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成效,并对“挤出效应”、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减税、国债风险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湛志伟  
新中国财政伴随共和国成长,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断改革发展壮大的历程。回顾过去的七十年,新中国财政先后在恢复建国初期国内经济秩序、建设新中国工业化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历史使命和担当。根据当时面临的不同形势和任务,可以将新中国财政归纳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国清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财政本来就是公共的,但其公共性又是发展的,在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实现形式和存在范围是不完全相同的。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公共性才真正取得独立、成熟、规范、完全的存在形式———公共财政,亦即市场经济财政。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体系,乃势所必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晓燕  郑敏  严兴华  
本文阐述了公共财政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对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基础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应借鉴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合理成分,实现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邦驰  
纵观世界各国,财政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而财政理论作为经济社会活动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至今不过200多年。一、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变迁概况 众所周知,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较之其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要晚得多。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英国重商主义学派托马斯·曼倡导的“贸易差额论”,“国防财政论”就是西欧各国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资本主义发展与专制君主利益相一致的产物。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是在重商主义走向古典经济学派过渡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货币关系扩大,为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斗争需要出现的,并没有完全摆脱重商主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永明  
总体来看 ,我国“九五”期间实施的是由适度从紧向积极扩张转变的财政政策 ,本文对这一时期财政政策的基本评价为 :( 1 )“九五”前半期我国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 2 )截止到“九五”期末 ,积极财政政策虽初见成效 ,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稳固 ;( 3)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防止经济再度滑坡 ,“十五”期间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大预算投入,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强化财政专项债券作用,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强力支撑了“三农”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稳住农业基本盘,要从我国农业基础尚不稳固的现实国情出发,围绕完善财政政策设计、聚焦精准性和有效性、强化财政与金融联动几方面持续加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庆红  
1998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目标后,中国财政制度改革便从之前侧重于财政收入的改革转向强化政府预算管理的改革。自1999年起,中国启动了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评估全部预算过程的一系列预算改革,其改革目标是要建立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现代预算制度。通过20年的预算改革,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行政控制"为取向的预算系统,未来改革的重点是在完善现有行政预算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绩效预算管理,以及加强人大部门对政府预算进行有效监督的"政治控制"。笔者对中国20年的预算改革进行系统梳理,明确了未来预算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文学  
我国封建社会对国家以行政手段直接参与或间接干预国民经济、安排百姓生活与生产的活动,通常以"食货"一词来概括,清后期从日本引进"财政"一词,辛亥革命以后逐渐采用西方的现代财政理论。新中国对旧中国的财政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从而形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分配论"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以"国家分配论"为内涵,以公共财政为外延,将二者科学地揉为一体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财政理论,即"公共财政框架论"或"新公共财政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卜紫洲  伍景华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大部分农村地区公路、通讯、清洁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教育水平与城镇教育水平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医疗和公共卫生水平落后,农民有病无处就医,许多传染病有重新抬头的迹象,社会保障覆盖面小,除了个别试点地区以外,绝大部分的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处于靠土地保障、靠子女保障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农业自身积累缓慢等特点约束,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虽然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坤  刘新波  
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于公共财政理论的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并对未来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是对财政"公共性"的一种理性回归,未来发展将突出财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晔  
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产生发展是市场经济改革实践发展的要求与结果,具有其积极的理论创新意义。但由于理论渊源上的原因,使得西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在制度分析上的不足和欠缺延伸并体现在我国现有的公共财政理论上。我国公共财政理论需要超越西方主流经济学及其公共财政学的制度既定观,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