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7)
2023(6227)
2022(5431)
2021(5171)
2020(4262)
2019(9270)
2018(9137)
2017(17354)
2016(9559)
2015(10771)
2014(10332)
2013(10153)
2012(9244)
2011(7761)
2010(8017)
2009(7591)
2008(7776)
2007(6905)
2006(6111)
2005(5828)
作者
(24316)
(19830)
(19784)
(19332)
(12620)
(9577)
(9052)
(7484)
(7449)
(7412)
(6676)
(6639)
(6528)
(6277)
(6090)
(6049)
(5952)
(5867)
(5836)
(5574)
(4947)
(4859)
(4774)
(4635)
(4590)
(4465)
(4419)
(4357)
(4054)
(3920)
学科
管理(32784)
(30605)
经济(30555)
(29665)
(29020)
(23621)
企业(23621)
财政(13153)
(12603)
财务(12581)
财务管理(12523)
(12496)
中国(11991)
企业财务(11888)
方法(11456)
(10908)
(10668)
数学(9618)
收入(9429)
数学方法(9424)
农业(8181)
地方(8147)
(7480)
银行(7478)
业经(7475)
(7217)
制度(6873)
(6873)
(6846)
(6634)
机构
学院(123323)
大学(119200)
(49358)
经济(48210)
管理(43565)
研究(39459)
(37096)
理学(36029)
理学院(35702)
管理学(35016)
管理学院(34808)
中国(34083)
(24670)
财经(23830)
科学(22321)
(21313)
(20409)
(20362)
中心(18721)
研究所(17122)
财经大学(17103)
(16700)
(16267)
北京(16130)
(15649)
师范(15543)
经济学(15489)
(14587)
业大(13974)
经济学院(13908)
基金
项目(71175)
研究(57072)
科学(55229)
基金(49741)
(41495)
国家(41083)
社会(35561)
科学基金(35482)
社会科(33615)
社会科学(33604)
(28975)
教育(26778)
基金项目(25283)
编号(25029)
(23096)
成果(22078)
资助(21079)
自然(20709)
自然科(20208)
自然科学(20202)
自然科学基金(19785)
课题(17622)
(16541)
重点(15987)
项目编号(15710)
(15705)
(15343)
(15115)
(14795)
(14647)
期刊
(63425)
经济(63425)
研究(45348)
(35396)
中国(28521)
(16708)
(16564)
金融(16564)
管理(16444)
教育(16123)
学报(15394)
科学(13513)
财经(12558)
大学(12164)
学学(11339)
经济研究(11122)
业经(10983)
(10725)
农业(10721)
技术(9819)
会计(9655)
财会(8877)
(8461)
财政(8461)
问题(8081)
(7801)
(6898)
理论(5909)
通讯(5858)
会通(5839)
共检索到208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培勇  
中国地方债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数量上,而在于形成机制和运用机制上。随着地方债自发自还机制的出现,在发行渠道上地方债分为两类:包括统发统还的地方债和自发自还的地方债;地方债在形式上也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债券,二是专项债券。专项债券的用途为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到期债券的清偿。受既有赤字和国家发行规模的控制,有些地方债没有办法自发自还。在控制视野之外的地方债将是一个风险源。另外,自发自还地方债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债务人格。中国地方债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军  
毋庸置疑,作为担负宏观经济调控任务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其经济目的当然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就中、长期而论,目前各国普遍将实施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经济目的置于抵御经济波动、实现并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方面。然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问题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赫东旭  胡筱  王善认  
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真实的财政收入能给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而虚假的财政收入则掩盖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文对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地方虚假财政收入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在分析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偏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绪程  徐远征  
198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提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和紧缩政策,通货膨胀有所遏制,过热的经济开始降温,治理整顿初见成效。我区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在治理整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区属于后进地区,在紧缩条件下,如何发展经济却是需要认真探讨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劲光  
在当前我国通货紧缩形势下,经济回升较慢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存在着严重问题,表现为储蓄闲置,投资萎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利率作用机制受阻等。应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强化商业银行约束和激励机制,推广消费信贷,改善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预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元璋  程建国  秦春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凤萍  薛一凡  
在通货紧缩条件下 ,非稳定型的经济环境使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心里成为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负面因素 ,它抵消政府政策的作用 ,扭曲做为经济主体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延长经济调整时间。由此 ,政府在制定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政策时 ,必须重视消费者消费预期心理。政府制定的政策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 ,消费者消费行为才有可能按着政府政策所预期的方向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办公室课题组  关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国星  
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不适度、收入结构不合理、收入信息不真实是地方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必须有适度的财政收入规模、合理的财政收入结构和真实的财政收入信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管智超   付敏杰  
预算制度改革是财政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预算执行紧缩问题综合反映了政府预算管理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的不足。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典型事实,利用1997—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民生性支出偏向对地方预算执行紧缩的多重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财政纵向失衡的直接效应将会加重地方预算执行紧缩,但民生性支出偏向会间接地缓解地方预算执行紧缩。异质性分析发现,民生性支出偏向在发达地区加重了地方预算执行紧缩,发达地区失业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缓解地方预算执行紧缩。机制分析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在总体上加重了地方预算执行紧缩,央地政府财力结构的不合理进一步加重了地方预算执行紧缩。因此,为了缓解地方预算执行紧缩,应控制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调整央地间财权-事权的分配关系;优化地方政府支出结构,提高民生性支出比重;进一步推进现代预算制度改革,缓解地方预算执行紧缩,落实好预算制度的关键性细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江云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货币市场当前面对的棘手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调节,目的是减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本文通过分析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制约紧缩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并使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根本办法是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鹏  
我国经济已进入结构调整阶段,经济内在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物价低位运行是这一阶段矛盾变化的集中反映。目前,由于受传导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难以显现出来,并导致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弱化。本文的研究认为,面对通货紧缩,政府一方面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合理实施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性调控功能,刺激宏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投资支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投资乘数效应强、能引导企业和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和作用,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义伦  高秀菊  
通货紧缩对新中国来说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面对通货紧缩如何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 ,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削减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调整心态 ,形成合理预期 ;以客户为中心 ,以特色服务为导向 ;企业要与员工共担风险 ;提高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 ;尽可能生产与经营进口替代程度低的产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敏  尹忠明  
本文以通货紧缩的含义为切入点 ,以开放经济为研究的背景条件 ,在分析通货紧缩的一般原因及综合治理原则的基础上 ,推论了中国通货紧缩的一般原因和治理原则 ,作出了“中国通货紧缩是各层次国际国内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和“中国既没有能力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 ,也不可能输入通货紧缩”的基本判断 ;据此判断 ,本文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方法分析了中国通货紧缩的现实原因及实践中制约治理政策良性效应的因素 ,提出了切实解决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