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8)
- 2023(8468)
- 2022(6895)
- 2021(6529)
- 2020(5411)
- 2019(11948)
- 2018(11493)
- 2017(22108)
- 2016(11939)
- 2015(13356)
- 2014(13144)
- 2013(13277)
- 2012(12499)
- 2011(10901)
- 2010(11458)
- 2009(11206)
- 2008(10535)
- 2007(9630)
- 2006(8864)
- 2005(8374)
- 学科
- 济(48562)
- 经济(48510)
- 业(46558)
- 农(45273)
- 管理(33977)
- 农业(30183)
- 财(27509)
- 企(25787)
- 企业(25787)
- 融(25776)
- 金融(25776)
- 银(24644)
- 银行(24643)
- 行(23835)
- 中国(22789)
- 制(18335)
- 业经(16220)
- 地方(16179)
- 方法(13812)
- 务(13360)
- 财务(13340)
- 财务管理(13294)
- 财政(13216)
- 企业财务(12750)
- 数学(12468)
- 体(12372)
- 数学方法(12360)
- 中国金融(11049)
- 政(10807)
- 制度(10560)
- 机构
- 学院(159313)
- 大学(152901)
- 济(72273)
- 经济(70751)
- 管理(60188)
- 研究(53671)
- 中国(52769)
- 理学(50531)
- 理学院(50149)
- 管理学(49519)
- 管理学院(49248)
- 农(43909)
- 财(42967)
- 农业(32775)
- 京(31028)
- 中心(28968)
- 财经(28848)
- 科学(28455)
- 江(27455)
- 所(26781)
- 业大(26642)
- 经(26032)
- 银(23425)
- 研究所(22906)
- 银行(22639)
- 州(21619)
- 行(21394)
- 经济学(21380)
- 省(21067)
- 财经大学(20525)
- 基金
- 项目(95947)
- 研究(77626)
- 科学(75296)
- 基金(68411)
- 家(56891)
- 国家(56211)
- 社会(50525)
- 科学基金(48866)
- 社会科(47593)
- 社会科学(47582)
- 省(39967)
- 基金项目(35913)
- 编号(33899)
- 教育(33353)
- 划(30659)
- 成果(28269)
- 自然(27334)
- 资助(27141)
- 自然科(26685)
- 自然科学(26682)
- 农(26453)
- 自然科学基金(26192)
- 发(22789)
- 课题(22724)
- 性(21941)
- 部(21592)
- 重点(21034)
- 制(20975)
- 国家社会(20856)
- 创(20546)
共检索到276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石丹 魏华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系统观的视角,运用协同理论,在分析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原则,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体系的理论框架,最后提出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政策建议,供实践部门予以借鉴。
关键词:
金融支农 财政支农 协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吉富星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财政部门及金融部门亦承受了较大压力,支农压力日益剧增。与此同时,财政与金融在支农过程中,往往处于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的状态。本文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对支农的目标分类、主体分层,分析各个主体面临的经济环境、行为与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整合财政及金融支农政策,进而形成互补互促、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以加强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协同性、有效性。
关键词:
支农 机制设计 财政 金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丹 严高
本文基于DEA模型,运用2002~2013年的时序数据,选取财政支农、金融支农、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三组指标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指标体系,研究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组指标对农村的支持均是无效的;财政支农效率相对较高,金融支农效率次之,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效率最低且下降幅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笔者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发展的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慧 吉富星
长期以来,我国“三农”支出获得了财政优先保障和金融大力支持,但资金缺口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在当前政府隐性债务整肃和财政紧平衡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保障在合规性、风险、规模和可持续性上都面临较大挑战。与此同时,乡村振兴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任务艰巨,可成为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发力点。这需要统筹好安全与发展,发挥好政府与市场机制作用,推进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加强融资规范和创新。其中,“三农”项目融资的合规性和可得性核心在于还款来源和信用结构,落脚点在于财政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和激励相容制度。当前,应立足于项目谋划,加强政策衔接和模式创新,提升“三农”自身“造血”能力;保持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方式更加有效,打好财政金融的“组合拳”;加大政策倾斜、强化激励约束,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内生动力;加强多方互动合作,撬动、引导多元投入,合理分担风险,增强投入的精准性、有效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邹晓峰 韦广春
论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揭示耦合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均恰好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但耦合水平值仍然偏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经济发展质量、政府重视力度、农村信贷投入及社会支持水平是耦合水平提升的显著促进因素。因此,论文认为,政府须结合各方资源推动全国整体均衡发展,并采取优惠政策促进财政金融支农体系相协同。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耦合协调度 空间计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沈蕾 查筱芳
新型城镇化资金需求量大且复杂,需要依赖财政与金融的共同支持才能保证资金供给。本文从我国财政与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现状入手,切合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升级、人口市民化及城市布局对资金的需求特点,研究财政与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财政与金融的结合能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力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协同效益。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财政 金融 协同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良芳
论文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分析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财政与金融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以期为实践部门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推进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银保监会的政策规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成立以来,坚持政策性定位,紧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积极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鲍曙光 冯兴元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此对应,财政金融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也应该是这两方面。其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从资金保障、事权和支出责任、资金绩效三个方面来推进;增加农民收入要从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流量方面)、促进农民财产形成与财富积累(存量方面)两个方面来着力。因此,论文从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民财产形成和财富积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层面梳理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财政金融政策现状,分析了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进思路和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俊勇 张乐柱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研究财政金融协同对农村产业发展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2008—2019年数据作为样本,采用DEA评价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效率有效年份仅占50%,总体效率偏低;财政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效率与金融、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效率相比最低。进一步梳理美国财政金融在农村产业化中的协同模式,结合我国财政金融协同创新性实践,包括江苏南通“财政+金融+担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山东诸城“财政+金融+按揭农业”模式及山东武城县“财政+金融+粮食商行”模式,总结我国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完善支农法律法规、健全支农管理制度、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模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丹 严高
本文以系统协同分析为基础,通过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相互作用,构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复合系统协同模型,并以我国1991-2013年的财政金融支农相关数据,研究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协同演化过程。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子系统有序度整体呈上升趋势;金融支农子系统有序度波动较大;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复合系统协同度太低,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机制。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协同演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松 曹峥林 王钊
基于1985~2009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与GARCH模型对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显著提高,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西部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最低的是中部地区;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演化中存在"集簇性"、"非对称性"以及长短期演化存在差异的规律性特征。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 协同效率 演化规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冼海钧
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然而在扶贫实践中,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各自为政、资金分散、缺乏协同效应,以致扶贫政策组合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以广西为案例的研究表明,针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和特点,发挥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支持精准扶贫,要按照财政打基础、金融补缺口、产业促增收的协同框架,因地施策、分类施策、精准到户。具体而言,财政类扶贫资金要按用途精确配置,扶贫产业要精准扶持贫困户就业和持续增收,普惠金融要精准对接贫困户和扶贫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冼海钧
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然而在扶贫实践中,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各自为政、资金分散、缺乏协同效应,以致扶贫政策组合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以广西为案例的研究表明,针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和特点,发挥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支持精准扶贫,要按照财政打基础、金融补缺口、产业促增收的协同框架,因地施策、分类施策、精准到户。具体而言,财政类扶贫资金要按用途精确配置,扶贫产业要精准扶持贫困户就业和持续增收,普惠金融要精准对接贫困户和扶贫龙头企业资金需求;要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户的税收支持和贷款贴息力度,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信用担保机制,从而撬动信贷投入,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合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倪慎军 卫东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