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1)
- 2023(6606)
- 2022(5824)
- 2021(5268)
- 2020(4845)
- 2019(11187)
- 2018(11294)
- 2017(21608)
- 2016(12051)
- 2015(14077)
- 2014(14550)
- 2013(14601)
- 2012(14098)
- 2011(12718)
- 2010(13042)
- 2009(12101)
- 2008(12502)
- 2007(11854)
- 2006(10125)
- 2005(9214)
- 学科
- 济(55287)
- 经济(55240)
- 业(37327)
- 管理(36967)
- 企(30465)
- 企业(30465)
- 方法(29897)
- 数学(26506)
- 数学方法(26088)
- 农(14264)
- 技术(13867)
- 财(13461)
- 学(13179)
- 中国(12413)
- 贸(10090)
- 贸易(10087)
- 业经(9910)
- 易(9792)
- 农业(9611)
- 地方(9313)
- 制(9292)
- 理论(9087)
- 务(8621)
- 财务(8587)
- 财务管理(8559)
- 和(8552)
- 企业财务(8010)
- 银(7773)
- 银行(7743)
- 行(7260)
- 机构
- 大学(189010)
- 学院(188082)
- 济(75946)
- 经济(74149)
- 管理(71498)
- 研究(63475)
- 理学(60932)
- 理学院(60225)
- 管理学(58878)
- 管理学院(58520)
- 中国(48198)
- 科学(41652)
- 京(41429)
- 农(36029)
- 所(34326)
- 财(34142)
- 研究所(31144)
- 业大(30867)
- 中心(30034)
- 江(29914)
- 农业(28723)
- 财经(26992)
- 北京(26460)
- 经(24179)
- 范(24093)
- 师范(23828)
- 州(23423)
- 经济学(23260)
- 技术(22729)
- 院(22225)
- 基金
- 项目(120038)
- 科学(92445)
- 研究(85118)
- 基金(84859)
- 家(74731)
- 国家(74141)
- 科学基金(62265)
- 社会(51236)
- 社会科(48609)
- 社会科学(48588)
- 省(48122)
- 基金项目(44517)
- 自然(41419)
- 划(40607)
- 自然科(40452)
- 自然科学(40437)
- 教育(39986)
- 自然科学基金(39664)
- 资助(36546)
- 编号(35171)
- 成果(28824)
- 重点(27437)
- 部(26717)
- 发(25596)
- 创(24927)
- 课题(24308)
- 创新(23453)
- 科研(23446)
- 计划(23347)
- 教育部(22158)
共检索到280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盛法生
1.引言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对发展生产的作用已越来越大。运用管理手段分析和测定本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已普遍被各行业所关心和重视。运用新的思维方法,解决现代企业的实际问题,已成为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实行人员优化组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某冷冻配件厂依靠技术进步,重视科学研究,注重引进人才,注重职工的岗位培训,注重新技术的消化吸收,依靠管理手段进行科学决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盛法生
再论计量技术进步新方法的参数选择盛法生一、引言用熵增加方程计算企业技术进步,所采用的参数,应该是直接与企业人、财、物和数据、计划、图表、资料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企业的劳动力因素,它包括量的因素和质的因素,在熵增加方程中若把劳动力质的因素(即人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广华
利用矢量代数原理导出了测算技术进步的一种新方法。这一方法的最大优势是把规模经济的效应从技术进步中分离出来。文章后一部分采用澳大利亚的数据证实了所提方法论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同时表明了Solow余值法带来的误差不可忽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师萍 张其凯
用生产函数测算企业技术进步的优点在于,它用精练的数学模型,描述了生产的投入与产出过程。从世界范围讲,对生产函数的研究已有了较长的历史,并有一部分较为成熟的理论与研究成果。更为重要的是,用生产函数理论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分别计算出技术进步和投入要素在总产出中各自贡献的份额,它是一项概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羡华 黄念诚
一、引言 魏权龄等(1990,1991)首次利用DEA(Data Enve Lopment Ana Lysis)方法研究了技术进步测算问题,冯英浚等(1991)给出了一种单输出的技术进步增长速度的测算方法。这些方法比起生产函数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这方法也有不足之处。首先这些方法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测算S型生产技术进步问题;其次这些方法或只能处理单输出的情况,或虽然能处理多输出的情况,但计算结果往往偏低,而且有可能产生技术进步增长速度为零这个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杰义,刘西林
本文根据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建立了一个新的测算企业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模型,该模型思路清晰,计算简单。使用该模型不仅可以测算企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出的贡献,也可以测算企业各生产要素对总产出的贡献。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效益 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梁东黎
技术进步的价值决定于投资品交易的收益:投资品的购买者通过购买投资品并将其投入生产获利。在开放经济情况下,投资收益在初次分配上产生差异,表现在投资收益相同情况下,我国实行自主创新型技术进步(购买国产投资品)优于引进技术型技术进步(购买进口投资品),更优于引进生产型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在1993—2007年,对我国技术进步总体而言,自主创新型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最大但趋于下降,引进技术型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次之而趋于提高,引进生产型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最小且趋于下降。鉴于这种情况,鼓励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的政策应该有所调整。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投资 初次分配 贡献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家龙
基于传统因素分析方法存在着不一致性、不确定性和不真实性的缺陷,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因素分析法,即:影响系数分析法。这种分析法既划清了总指标差异的不同构成部分,又区别了不同因素在不同部分差异额形成的影响大小,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因素分析法所存在的缺陷。两者相比较而言,影响系数分析法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旭 田艳慧 郝翌 张伊珍
研究目标:更准确地估算我国的技术进步率、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方法: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构建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潜变量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MIMIC Model)。利用MCMC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最后用贝叶斯插补法估算两个潜变量。研究发现:利用新方法估算出的技术进步率更加合理,新方法也显示出了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更为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中国技术进步率。研究价值:为SEM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规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建国
文章对已有的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已有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文章指出,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不应把眼光和精力放在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而应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交互作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上述观点和方法的目的是使经济效益最大,而不是使经济增长最大,更不是为了将技术进步从经济增长中分离出来。按照上述观点,文章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新思路,并且提出了为了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交互作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应运用正交设计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交互作用 正交设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旭 田艳慧 郝翌 张伊珍
研究目标:更准确地估算我国的技术进步率、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方法: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构建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潜变量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MIMIC Model)。利用MCMC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最后用贝叶斯插补法估算两个潜变量。研究发现:利用新方法估算出的技术进步率更加合理,新方法也显示出了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更为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中国技术进步率。研究价值:为SEM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规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汤清 邓宝珠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全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局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省域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全域层面的人力资本投入和外资技术溢出是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局域层面看,东北经济区的人力资本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贡献较大,而广东等南部地区省份的外商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贡献最大。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宋凯 陈悦
揭示技术演化脉络是把握技术发展规律的前提,基于专利信息的主题挖掘是基于技术发展微观机制呈现宏观规律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技术超前布局和创新驱动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技术主题动态演化分析DPL-BMM (Dirichlet process biterm-based mixture model with labelling)是一种附有标签的基于双项狄利克雷过程的混合模型,其突破了传统主题模型在进行主题识别时需固定主题数目的局限,通过增加技术主题表示模块使识别到的技术主题内容更加明确。本文以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技术主题及其演化脉络展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技术演化 主题识别 人工智能 可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