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2)
2023(15017)
2022(12903)
2021(11821)
2020(10086)
2019(22908)
2018(22788)
2017(44833)
2016(24093)
2015(27072)
2014(26718)
2013(26971)
2012(24820)
2011(22137)
2010(22110)
2009(20767)
2008(20653)
2007(18658)
2006(16686)
2005(14822)
作者
(69399)
(57740)
(57502)
(54570)
(36761)
(27694)
(25917)
(22728)
(21882)
(20734)
(19736)
(19538)
(18385)
(18157)
(17614)
(17518)
(17090)
(17006)
(16556)
(16524)
(14416)
(14208)
(14038)
(13323)
(12910)
(12906)
(12844)
(12783)
(11576)
(11524)
学科
(107733)
经济(107600)
(101007)
(82946)
企业(82946)
管理(81680)
方法(50042)
(47971)
数学(40678)
数学方法(40350)
业经(33153)
(32352)
农业(32022)
中国(26314)
(23542)
财务(23482)
财务管理(23451)
企业财务(22294)
(20822)
地方(20443)
技术(19985)
(18441)
贸易(18433)
理论(18127)
(17911)
(17872)
(17729)
(17269)
(16618)
(15830)
机构
学院(354337)
大学(349466)
管理(148972)
(148731)
经济(145866)
理学(129210)
理学院(128013)
管理学(126265)
管理学院(125632)
研究(109533)
中国(85869)
(73120)
(67698)
(66943)
科学(65502)
业大(54866)
财经(54611)
(53891)
(52750)
农业(51178)
中心(50819)
(49693)
研究所(48507)
北京(45672)
经济学(43810)
(42708)
师范(42386)
(42218)
经济管理(40980)
财经大学(40225)
基金
项目(236884)
科学(188418)
研究(176952)
基金(173898)
(149029)
国家(147641)
科学基金(129501)
社会(114158)
社会科(107999)
社会科学(107970)
基金项目(93008)
(92910)
自然(82931)
自然科(81034)
自然科学(81017)
自然科学基金(79635)
教育(79252)
(76006)
编号(73079)
资助(70852)
成果(57668)
(52968)
重点(51264)
(50979)
(50619)
课题(47925)
创新(46912)
国家社会(46788)
人文(45951)
(45898)
期刊
(169162)
经济(169162)
研究(102768)
(67028)
中国(64462)
管理(55017)
(53183)
学报(50920)
科学(49339)
农业(45248)
大学(40108)
学学(38251)
业经(33390)
(32892)
金融(32892)
教育(31609)
技术(31007)
财经(27157)
经济研究(24601)
(23165)
问题(22938)
(22857)
技术经济(19878)
现代(17191)
理论(17001)
商业(16861)
(16766)
科技(16600)
世界(16201)
经济问题(15776)
共检索到518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伟  
本文采用了两种方法对我国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计算和估计。首先是利用经济系统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和收入最大化的资金及劳动力配置均衡必要条件 ,得出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估算公式 ,在对有关公式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我国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按照省份进行了实际估计。第二种方法是推出采用产量和一劳动力的生产能力指标的新计算公式 ,对实际需要劳动力就业数量进行计算 ,进而得出西部各省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本文并对两种方法得出的数据进行简单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玲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方法与实证分析王红玲(中南财经大学博士后430064)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虽然流向乡镇企业以及外出打工等转移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但农业剩余劳动力仍大量存在,劳动力资源配置远未达到最优状态。中国的农业劳动力和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萍  
以测算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为切入点,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采用统计学软件Eviews,根据云南统计年鉴提供的有关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测算出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析出的速度和数量,并结合云南农业的特点,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唐宏雁  张晓钟  
贵阳市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 ,应对措施有 :1 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2 合理地区布局。 3 劳动力本土消化。 4 建立经济中心辐射带。 5 提高农田使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建进  
一个农户劳动力模型及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实证研究刘建进中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各专家学者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不同的看法和估算方法,估算的数值也从4000多万[1]到2亿多[2],相差甚远。然而对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民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宿静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由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效益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劳动力的产业和空间上的转移,使得劳力资源得以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变迁,带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总产出,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芳  雷海章  
有限的农业资源制约着农业的劳动力容纳能力。大规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不仅会增加西部地区发展的压力,同时会给生态环境及资源利用带来高破坏性的风险压力。本文试图从估计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入手,量化当前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以寻求相应对策,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祥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莎莉  丁福云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 ,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其成因不同 ,转移模式也就不同。因此 ,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成因 ,对于选择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方明  
本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解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迟迟不得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初始条件、转移机制或途径?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跨度内挖掘一下“转移滞后”深层的历史成因,并对1978年后获得启动的“非农化”浪潮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吴玉麟  
本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排斥力、吸纳力以及摩擦力的形成与结构,分析总结了吸纳一内转型、外推—转出型、推拉一综合型等三大区域类型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