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8)
2023(4591)
2022(3882)
2021(3197)
2019(6331)
2018(6086)
2017(11643)
2016(5681)
2015(6330)
2014(6296)
2013(6600)
2012(6667)
2011(6425)
2010(6741)
2009(6420)
2008(6141)
2007(5759)
2006(5699)
2005(5604)
2004(5050)
作者
(18188)
(15345)
(15044)
(14716)
(9936)
(7156)
(6842)
(5839)
(5775)
(5565)
(5501)
(5241)
(5070)
(4933)
(4810)
(4783)
(4498)
(4494)
(4393)
(4183)
(3803)
(3761)
(3717)
(3576)
(3548)
(3492)
(3231)
(3165)
(3024)
(3011)
学科
(54845)
经济(54811)
管理(15763)
地方(15648)
方法(13327)
地方经济(12081)
数学(11557)
数学方法(11459)
(11297)
中国(10566)
(9018)
企业(9018)
(8976)
业经(8393)
(7178)
经济学(6588)
(6446)
(6063)
金融(6063)
(6005)
关系(5831)
(5756)
环境(5657)
(5342)
(5123)
(5121)
银行(5121)
(5022)
产业(4990)
农业(4984)
机构
大学(96546)
学院(94990)
(53986)
经济(53081)
研究(39809)
管理(32403)
中国(30554)
理学(26525)
理学院(26156)
管理学(25709)
管理学院(25501)
(23649)
(20910)
科学(20531)
(20512)
经济学(18332)
研究所(17980)
财经(17875)
中心(16574)
(16022)
经济学院(16020)
(15886)
北京(14058)
(13703)
财经大学(12920)
(12690)
师范(12628)
(12076)
科学院(12025)
社会(11800)
基金
项目(52299)
科学(41534)
研究(39684)
基金(38659)
(32920)
国家(32675)
社会(28071)
科学基金(27801)
社会科(26695)
社会科学(26687)
基金项目(19256)
(19238)
教育(17212)
资助(16388)
(15570)
自然(15270)
自然科(14910)
自然科学(14905)
自然科学基金(14623)
编号(14502)
(12987)
(12855)
成果(12754)
经济(12751)
国家社会(12468)
重点(11986)
(11680)
发展(11398)
(11263)
课题(10994)
期刊
(72386)
经济(72386)
研究(39327)
中国(21289)
(18001)
管理(15371)
经济研究(13088)
科学(12091)
学报(11648)
(11161)
(10977)
金融(10977)
财经(10543)
大学(9459)
技术(9401)
(9319)
问题(9067)
学学(8688)
业经(8548)
教育(8245)
(7485)
技术经济(7205)
农业(6864)
统计(6777)
世界(6757)
国际(6640)
经济问题(5803)
(5531)
经济管理(5489)
改革(5371)
共检索到171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英守信  
西德动力经济中的煤炭1953年西德动力平衡的计算。按其被利用的动力资源之发热量潛能(不计算对外贸易,折合成标准燃料)计,西德的动力平衡如下(%):固体燃料……………………………………97其中:煤炭…………………………………81.9褐煤…………………………………14.5泥炭………………………………0.5柴薪…………………………………0.5石油…………………………………………2.5水力…………………………………………0.7包括进、出口在内的计算,各种能量来源在动力总消费中的地位如下(%):固体燃料……………………………………95.7其中:煤炭…………………………………78褐煤…………………………………15泥炭和柴薪…………………………0.7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祖葆  
新经济地理学是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它采用收益递增一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重新进行了分析,对传统经济地理学进行改造,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丰富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善余  
一、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全球性问题。有人认为,资源和环境,或者说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从实质上讲指的都是一个东西;整个环境中能被人们加以利用的部分,就是资源,有一部分目前还不能利用,也应被视为潜在的资源。资源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人类赖以生存,从中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基本源泉,是一切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不管将来生产力进步到何种程度,人类总脱离不开这个基础。经济地理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分布规律的科学,显然,应该把对自然资源的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什么是自然资源?一般认为,凡是自然界生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与能量(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心贤  
一、关于中国经济地理这门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地位、作用问题中国经济地理(以下简称中经),是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但多年来却一直未能被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来,至今还有不少关系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亟待探讨、解决,显然尚属薄弱环节。这是我国经济地理学领域,存在着偏重部门地理分支、忽视区域综合研究倾向的反映。要搞好中经这门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建设,提高中经教学质量,首要的应当是在新形势下,研究解决好中经地位、作用的认识问题。众所周知,在近代地理学发展史上,区域地理曾是地理学主要内容之一。十九世纪中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该文从经济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出发 ,指出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改革应包括 :第一 ,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反映学科的新进展。第二 ,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是使学生掌握分析与解决经济地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第三 ,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使之成为创造型人才。第四 ,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并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情况 ,提出教学改革的八大原则 ,即内外结合 (洋为中用 )原则 ,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共性与个性结合原则 ,课内与课外结合原则 ,专、博结合原则 ,难易结合原则 ,传统与现代结合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进而分别探讨了教材改革 ,教案改革以及教法改革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乐育  
我国经济地理学在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曾逐步形成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或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科学这一看法,此观点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地理工作者与生产(力)布局实践相结合,从而发展了生产(力)布局的应用研究;而另一方面,则由于它混淆了学科研究对象(理论问题)与具体工作任务(实际问题),模糊了经济地理学的主攻方向,从而削弱了经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胡兆量、陆大壮《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一文指出了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诗图  
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商业部系统中等专业学校教材《中国经济地理》(下称教材),是经国家商业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由商业、供销、财贸、粮食等部门中专学校大量使用的教材。此教材按照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运用较新的理论和统计资料,比较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质量。但在编写上,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迫切需要改进和修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菊新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高师用中国经济地理教材的体系、内容均亟待改革与创新。本期刊登曾菊新同志的文章,就是为引起关心中国经济地理学科建设同志们的兴趣,希望就中国经济地理的基础理论、体系结构、内容选取等方面展开讨论,促进学科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王兵  
文化转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文章简要介绍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对文化与文化转向的理解,分析了文化转向得以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经济对社会文化的根植性,提出了我国经济地理学开展“文化转向”研究的一些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段巍  吴福象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勾勒的开放格局,构建两国四地区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析开放格局变迁与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地理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格局的变迁会引致国际市场对产业的"向心力"与"离心力"发生改变,临近一个区域的国际市场规模越大,集聚力就越大;临近的外国竞争产品越多,分散力就越大;构建内陆的国际贸易通道,会使得本国产业布局趋于分散化,降低外部市场一体化对本国造成的冲击;内陆国际贸易通道改变了本国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地理重塑的影响,当国内一体化优先于国际一体化时,本国市场进一步一体化会导致产业布局沿"从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的"钟状曲线"路径演化。因此,以统一的大国市场体系为基础,打造欧亚大陆上的陆路开放通道,是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以及破解"胡焕庸线"难题的关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在宏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使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理念。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使地理相邻地区外化为一个发展整体,以取得较明显的规模经济和降低过高拥挤成本的"双赢"。目前江苏产业的空间发展正处于倒U形曲线的后半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苏南、苏中、苏北的协调发展与共同发展。该文以经济地理的研究为视角,探讨了江苏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如何实现空间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展  
根据原中央粮食部1980年2月关于粮食系统院校计划统计专业、财务会计专业设置《经济地理》的教学计划要求,1981年11月湖北、广西、河南等四省粮校合编了一本《粮食经济地理》试用教材;1983年9月南京粮食经济学院也编了一本《中国粮食地理》试用教材。从内容上看都比较丰富,题目也都比较新颖,但从科学性质上来看,两者都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进一步开展经济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特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明珠,刘鸿  
一、教材问题中国经济地理(以下简称中经地)是目前我国各财经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一本适于财经院校使用的中经地教材。各财经院校所采用的中经地教材主要来自高师和综合性大学的地理系,即使有财经院校自己单独或联合编写的教材,其内容也与地理系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家君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经济地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使我的研究问题逐渐得以聚焦,由最初关注的企业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人口区划及可持续发展等,逐渐集中于村域、乡村社区的人文—经济地理研究;研究区域逐渐地方化,最初研究多为全国层面的问题,后来逐渐缩小、聚焦至河南省的微观地域单元、微观个体的研究;研究视野也由个人上升到集体,由国内兼顾到国际;由个人发展逐渐关注团队建设。《经济地理》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剑勇  张雁  
地区间收入差距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由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来解释?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流量数据,通过引力模型计算了衡量各地级城市空间需求大小的市场准入,并以此解释地级城市间的职工工资差异。本文发现:(1)各地级城市的市场准入差异极大;(2)工资对市场准入的弹性系数为0.22—0.32之间。基于上述实证依据,本文认为,各地级城市的市场准入差异是其工资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而市场准入差异是劳动力流动的不充分性所产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