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0)
- 2023(2932)
- 2022(2467)
- 2021(2390)
- 2020(1910)
- 2019(4134)
- 2018(4243)
- 2017(7360)
- 2016(4193)
- 2015(4714)
- 2014(4952)
- 2013(5032)
- 2012(4577)
- 2011(4442)
- 2010(4585)
- 2009(4516)
- 2008(4611)
- 2007(4163)
- 2006(4125)
- 2005(3935)
- 学科
- 管理(17744)
- 济(16644)
- 经济(16626)
- 业(10248)
- 环境(9220)
- 企(8695)
- 企业(8695)
- 资源(7263)
- 学(6979)
- 生态(6342)
- 和(5635)
- 方法(5305)
- 中国(5215)
- 农(4999)
- 划(4758)
- 地方(4504)
- 发(4332)
- 理论(4203)
- 业经(3954)
- 财(3802)
- 数学(3713)
- 数学方法(3630)
- 制(3521)
- 农业(3478)
- 规划(3059)
- 环境规划(2968)
- 银(2914)
- 银行(2907)
- 人事(2802)
- 人事管理(2802)
- 机构
- 大学(67701)
- 学院(67059)
- 研究(25703)
- 管理(24773)
- 济(22796)
- 经济(22002)
- 中国(20414)
- 理学(20070)
- 理学院(19780)
- 管理学(19292)
- 管理学院(19183)
- 科学(18479)
- 京(16881)
- 所(14160)
- 研究所(12799)
- 农(12178)
- 江(12019)
- 中心(11936)
- 财(11709)
- 北京(11487)
- 业大(10728)
- 范(10618)
- 师范(10500)
- 州(9691)
- 省(9414)
- 院(9293)
- 农业(9219)
- 财经(8602)
- 科学院(8488)
- 师范大学(8405)
- 基金
- 项目(43772)
- 科学(33717)
- 研究(30779)
- 基金(30617)
- 家(27895)
- 国家(27689)
- 科学基金(23022)
- 社会(18326)
- 省(17327)
- 社会科(17308)
- 社会科学(17301)
- 基金项目(16200)
- 自然(15793)
- 自然科(15015)
- 自然科学(15008)
- 划(14819)
- 自然科学基金(14717)
- 教育(13210)
- 编号(12497)
- 资助(12476)
- 重点(10232)
- 成果(10111)
- 发(9935)
- 部(8742)
- 课题(8730)
- 计划(8498)
- 创(8286)
- 科研(8050)
- 科技(7900)
- 创新(7788)
共检索到112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琼 施涵
近年来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核算引起了中国生态环境学者以外的经济学家、会计核算和统计研究人员等的关注,但不同学科人员对其核心概念产生了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认识。为此,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首个国际统计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SEEA CF)和准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验性生态系统核算》(SEEA EEA)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接着,阐明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核算所涉若干核心概念——自然资源、环境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系统资产、生态系统服务、交换价值和自然资本——的内涵,并就上述核心概念在《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2008 SNA)、SEEA CF和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方案下的定义差异,及其与国民核算重要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特别分析了绿色GDP在中国提出的背景、研究进展、理论缺陷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态系统核算的最终目标暨核算框架,阐述中国现阶段开展生态系统核算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并对中国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特别是生态系统核算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增文 李雅素 李文华
Tansley提出的生态系统概念为众多生态现象的解释提供了一个框架,但随着应用的深入,该概念中存在的一些模糊性和歧义性愈发显露出来,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方法所假定的其在空间上的封闭性、均质性和物种可替代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物种自然选择作用的弱化、生态稳定性的尺度和物种扩散等问题。由于生态系统在空间上是开放的、异质的,自然选择是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过程,只强调功能而削弱物种角色的生态系统概念不足以成为解释生态现象的一般理论,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概念和理论必须能很好地解决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问题,因此,正确认识生态系统概念并加以完善和优化,有助于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玥璠 徐灿宇
本文尝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结合目前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探索通过对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量化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的可能性,从而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生态系统服务 资产计量属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国霞 赵学涛 吴琼 潘韬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目标的关键点之一,但很多研究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与生态系统资产的概念相混淆。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核算边界、核算单元、核算框架和核算方法,并分析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面临的主要困境。认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内部流、支持服务和非生物服务等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范围。提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资产存量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的变化,二是生态系统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玥璠 徐灿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资源环境也日趋枯竭。在此情况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秉持"重要性"原则,以重点核算经济价值最大、影响最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基础,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下的报表项目价值计量进行探讨,并列举阐述了国内外应用较多的四种价值评估方法,以合理确定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能更好地为进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敏雪 刘茜 黎煜坤
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相应政策实施的需求,生态系统核算的研究与开发具有紧迫性。本文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布的《实验性生态系统核算》手册(EEA)出发,对生态系统核算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做深入探讨。首先基于EEA文本进行提炼归纳,阐述生态系统核算的基本组成要素。进一步经由"SNA-SEEA-SEEA/EEA链条"考察生态系统核算对SNA、SEEA的继承和扩展,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核算的原理、方法和目标,并指出其局限性。最后基于这些认识,对生态系统核算的实施和EEA文本的改进完善提出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艳锋 王长松 彭柳林 余永琦
采用江西省2004—2018年相关数据和耦合模型,探讨江西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江西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周期性波动上升态势,经历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低水平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发展"等5个阶段,其中两系统在2004—2005年间处于中度协调下降状态,2006年之后处于良好协调波动上升状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消耗仍较大。研究结论显示,要促进江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应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践行"两山"理念,促进三产融合,适当加大财政投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促使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趋于协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宥延
随着“两山”论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在我国草业领域的实践与应用,科学认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内涵,对保证草地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草地自然资源、自然资产、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的认识不尽相同,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别与关系混淆不清。本研究从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解释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其采用的评估方法,明晰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点,提出了草地生态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界限,为构建科学的草地生态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准确地核算草地资产和评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方
借鉴生态学中的食物链理论,探讨信息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生态链的概念、特点及类型;认为信息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生态链是信息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主体之间的链式依存关系,进一步探讨信息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生态链的主要特点,并依据信息产业集群生态主体的活动性质、产权关系以及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对信息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生态链进行分类。
关键词:
生态链 工业生态链 信息产业集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文林 郭丽平 王海婷 陈伯南
社区是居民生存、活动的主要场所,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对社区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威胁。论文首先提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概念及其内涵。接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以海绵城市、基于社区的适应和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为理论基础,构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能力建设和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然后,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值,结果表明:排在前三位的指标是“生态系统建设及维护资金支持”“绿地率”和“生态系统维护制度与实施”,其权重分别为0.17、0.12和0.10。最后,依据专家意见和权威标准制订各指标的评分准则,给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指数计算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炜 付超 刘健 刘宇 封志明 于秀波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cosystem-BasedAdaptation)(简称EBA)定义为:在总体适应战略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对当今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不断增加,EBA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支柱之一。介绍国际上EBA概念的历史由来、相关定义与特点进行,阐述了EBA的应用原则和相关分析工具,简要分析总结了国际上实施EBA项目取得的经验教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思博 李冬冬 李婷伟 龚晶 陈俊红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概念界定,采用实地调查、网络数据抓取、文献资料整理等方法获得数据,围绕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认为:(1)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研究历经"功能认识""功能量化核算",并逐渐向"消费量核算"演进。(2)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是指被人类社会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生产法计量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存量价值,后者采用消费法计量已实现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价值。(3)近20年,中国居民日常与外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论文主要贡献在于弥补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领域理论与量化研究的不足,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领域研究,力求为相关施政方针制定与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消费 概念界定 量化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龚艳青 谭荣
"社会—生态系统"治理的关键挑战是知识的积累和转移。一方面,"社会—生态系统"的情景依赖使得很难得出有关有效治理的一般结论;另一方面,通用的制度设计又可能由于过于抽象而无法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这看似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但是,比较分析现实中成功或失败的治理案例,为寻找"社会—生态系统"治理之道提供了可能。在"社会—生态系统"治理研究中,原型揭示了人与自然互动中反复出现的规律(pattern),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论文厘清了原型的概念与特征,阐述了原型分析的意义,梳理并评述了原型分析在"社会—生态系统"治理研究领域的进展。研究发现:(1)原型分析在一个中间抽象层次上探索解释某个现象的重复模式,可视为案例中的"积木";(2)应将原型分析作为一种基于整体主义的方法论(methodological holism)来理解,而不是一种特定的方法、框架或理论;(3)原型分析能促进案例研究知识的积累与转移、"兼容"多种研究方法并在"社会—生态系统"治理中实现一定程度的预测性;(4)原型分析基于"类型—子类型"的多层次分析,有助于找到复杂"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强"因果关系;(5)原型不仅是研究的结果,也是研究的起点,对原型的测试、修正、完善和可信度检验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思博 李冬冬 李婷伟 龚晶 陈俊红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概念界定,采用实地调查、网络数据抓取、文献资料整理等方法获得数据,围绕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认为:(1)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研究历经"功能认识""功能量化核算",并逐渐向"消费量核算"演进。(2)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是指被人类社会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生产法计量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存量价值,后者采用消费法计量已实现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价值。(3)近20年,中国居民日常与外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论文主要贡献在于弥补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领域理论与量化研究的不足,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领域研究,力求为相关施政方针制定与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消费 概念界定 量化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文林 郭丽平 王海婷 陈伯南
社区是居民生存、活动的主要场所,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对社区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威胁。论文首先提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概念及其内涵。接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以海绵城市、基于社区的适应和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为理论基础,构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能力建设和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然后,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值,结果表明:排在前三位的指标是“生态系统建设及维护资金支持”“绿地率”和“生态系统维护制度与实施”,其权重分别为0.17、0.12和0.10。最后,依据专家意见和权威标准制订各指标的评分准则,给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指数计算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