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8)
- 2023(9286)
- 2022(8147)
- 2021(7330)
- 2020(6493)
- 2019(15050)
- 2018(14814)
- 2017(28310)
- 2016(15785)
- 2015(18110)
- 2014(18418)
- 2013(18606)
- 2012(18221)
- 2011(16678)
- 2010(17210)
- 2009(16302)
- 2008(16222)
- 2007(14931)
- 2006(13503)
- 2005(12524)
- 学科
- 济(88171)
- 经济(88090)
- 管理(43769)
- 业(39626)
- 方法(32900)
- 企(31346)
- 企业(31346)
- 数学(28941)
- 数学方法(28685)
- 地方(22552)
- 学(20318)
- 农(19919)
- 中国(19682)
- 财(17240)
- 业经(15961)
- 制(14752)
- 地方经济(14129)
- 农业(13332)
- 贸(12489)
- 贸易(12480)
- 易(11963)
- 和(11652)
- 银(11547)
- 银行(11518)
- 融(11404)
- 金融(11402)
- 环境(11312)
- 行(11026)
- 理论(10933)
- 体(10357)
- 机构
- 大学(243021)
- 学院(240108)
- 济(107517)
- 经济(105232)
- 管理(89420)
- 研究(86777)
- 理学(75408)
- 理学院(74488)
- 管理学(73250)
- 管理学院(72773)
- 中国(66433)
- 科学(52322)
- 京(52064)
- 财(48986)
- 所(45567)
- 江(44296)
- 农(42582)
- 研究所(40966)
- 中心(40293)
- 财经(38111)
- 业大(34816)
- 经(34188)
- 经济学(33710)
- 农业(33281)
- 范(32863)
- 师范(32525)
- 北京(32425)
- 州(31005)
- 院(30061)
- 经济学院(30060)
- 基金
- 项目(148537)
- 科学(116298)
- 研究(108007)
- 基金(107326)
- 家(93161)
- 国家(92374)
- 科学基金(78321)
- 社会(69153)
- 社会科(65384)
- 社会科学(65363)
- 省(58681)
- 基金项目(56387)
- 自然(49786)
- 教育(49702)
- 自然科(48562)
- 自然科学(48542)
- 划(48438)
- 自然科学基金(47698)
- 资助(44965)
- 编号(43652)
- 成果(37075)
- 重点(33906)
- 部(33435)
- 发(33001)
- 课题(30694)
- 创(29618)
- 教育部(28440)
- 国家社会(28287)
- 科研(28285)
- 大学(27825)
- 期刊
- 济(129928)
- 经济(129928)
- 研究(77229)
- 中国(49324)
- 财(39154)
- 学报(38124)
- 农(37979)
- 科学(34308)
- 管理(33051)
- 大学(28033)
- 学学(26061)
- 融(24844)
- 金融(24844)
- 农业(24541)
- 教育(24467)
- 技术(21124)
- 经济研究(20709)
- 财经(20195)
- 业经(19090)
- 经(17458)
- 问题(17104)
- 技术经济(14072)
- 图书(13665)
- 贸(13060)
- 统计(13027)
- 业(12857)
- 理论(11838)
- 世界(11619)
- 版(11340)
- 商业(11311)
共检索到382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功勋
腐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为消除这一痼疾,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严厉打击行为,但是这些打击不仅没有取得原来预定的效果,反而腐败随着社会、经济等的发展,变的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腐败问题,特别是干部官员的腐败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道德败坏的所造成,而是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文章运用经济学,结合原湖北天门市市委书记张二江腐败案例对我国目前出现的腐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我国目前出现腐败的部分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
腐败 原因 经济学思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日新
腐败指的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为获取不正当的个人收益而收受第三方支付、并损害国家或公众利益的行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个人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并指出要遏制腐败,必须构造一种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权力设置、控制、监督和使用的运行机制,并采取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等多种措施。
关键词:
腐败 经济学 权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桂汕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应用博弈论剖析张二江的案例,探讨其走向腐败的经济道理。文章指出,政治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腐败的收益(π)和监督的成本(C)很高,而对腐败的惩罚(F)却偏小。因此,根治腐败的根本在于改善政治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和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关键词:
腐败 经济解释 博弈论 案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秋菊 李金龙
以经济学的视角对腐败现象 ,就应该对腐败的成本和收益 ,不腐败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反腐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探究。因此 ,要有效遏制腐败的发生 ,必须三管齐下 :通过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加大打击力度 ,增加腐败的成本 ;通过提高公务员的薪金 ,改革完善招聘晋升制度 ,提高掌权者奉公守法的收益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 ,缩小公权运行的范围 ,减少反腐败的成本。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不腐败 成本 收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张本照
政府腐败问题是近年来人们议论的热点之一。它既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又导致社会福利损失、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增加、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有效需求不足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们必须从经济意义上充分认识其危害性,科学、合理地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建华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揭示腐败链状现象,初步构建“腐前-腐中-腐后”反腐败制度链系统。认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必然要求与之相关的制度协同跟进,制度链中某一环节缺失会严重制约反腐效率,甚至诱发新的腐败行为。因此,现阶段我国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建设,提高反腐败成效的关键在于制度链的协同完善。
关键词:
腐败 制度变迁 制度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厚思 曹文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程厚思曹文文章认为,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即社会约束软化、腐败成本过低、腐败利润较高。遏制腐败必须健全以下约束机制:加快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步伐,将权力的行使过程置于法律和公众的监督之下;使由于政府权力干预所形成的租金公开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阎坤 周雪飞
一、腐败——一种病态经济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渐进转型,腐败,也像瘟疫一样在神州大地滋生、蔓延。从1982年起,中国共发起五次“严打”高潮:1982年、1983年、1988—1990年、1993年、1995年。时至今日,全国范围的腐败之风非但没有抑制住,反而呈现出规模增大、频率加快趋势。一方面,腐败主体由中低权力层向高层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莫克,杨贤,李怀祖
本文指出政府产品商品化乃腐败之源。按贪污型腐败和寻租型腐败剖析权钱交易过程,分析政府产品供应体制对腐败过程的影响,阐明腐败导致社会财富流失、腐败网络形成和人才流向寻租部门。讨论了堵塞腐败的途径:限制政府产品数量,削弱政府官员“权钱交易”的动因和提高政府产品交易过程的透明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宇明
目前反腐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改善政治体制、提高道德水平、完善干部选拔、教育和监督制度以及打击惩罚力度等非经济因素方面。本文试图对腐败活动中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腐败参与人的经济行为规律。本文的分析发现 ,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 ,目前中国的腐败泛滥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制度存在更多的腐败供给源和对腐败更强的需求。本文的结论是 :给定中国非经济领域体制的现状 ,改革公有企业所有制和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可以大幅度缩小腐败的活动范围 ,大大降低腐败的供给 ,有力地扼制腐败活动的内在冲动 ,是遏制腐败事半功倍的得力措施。如不能根除腐败赖以泛滥的经济根源 ,反腐败的非经济手段所需的巨大成本是无法承受的 ...
关键词:
腐败 需求 供给 公有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军
官员处于社会的特殊地位,掌握着实权、特权。这种实权、特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形成"政治市场",成为商品,进行权钱交易。人的腐败行为总是遵循"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经济学原则。加大腐败者的腐败成本,可以减少腐败,从而降低腐败风险。本文分析了腐败发生的原因,对腐败风险决策、成本与收益、风险偏好、以及加大腐败的风险成本与反腐败的博弈等进行了阐述,提出治理腐败的措施。
关键词:
腐败风险 腐败成本 腐败收益 风险博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怀
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政策导向李怀(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公共权力腐败是一个在世界各国都引人注目的共性问题。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里,权力腐败则更具有了新的涵义。即它已不仅仅停留在经济租金寻觅的传统涵义上,而是向包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雪峰
人最基本的效用动机导致了公共权力腐败的普遍存在,权力掌控者为收回预先支付的高额"进入"成本而选择权力寻租。现实生活中,权力掌控者的权力行为会受到需求偏好、道德自律、查处风险以及权力制衡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条件的约束。公共权力腐败能否发生,关键取决于权力掌控者在突破条件约束时所耗费的成本大小以及对腐败收益的预期,构建权力掌控者和社会反腐机构之间的博弈模型并求该模型的混合纳什均衡解可知双方的最优策略选择,并可由此提出相关预防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业良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如何惩治以权谋私并最终消除党政机关以及其它权力机构内腐败现象的重大举措和制度性变革,持续成为全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仍有情节严重、数量惊人的腐败案件不断被新闻媒介爆光。 鉴于产生腐败现象的滋生土壤和基础并未得到制度性的根除,惩治腐败的直接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不断上升,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分配与竞争的公平性、保持政府清正廉洁形象的社会总成本变得愈加昂贵,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企望证明唯有从制度变革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和频率,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会净福利水平。
关键词:
反腐败 成本 贿赂 市民社会 制度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