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9)
- 2023(10071)
- 2022(8928)
- 2021(8537)
- 2020(7136)
- 2019(16808)
- 2018(17008)
- 2017(33246)
- 2016(18072)
- 2015(20442)
- 2014(20707)
- 2013(20642)
- 2012(19180)
- 2011(17352)
- 2010(17691)
- 2009(16562)
- 2008(15183)
- 2007(13068)
- 2006(11464)
- 2005(10318)
- 学科
- 济(71397)
- 经济(71303)
- 管理(51087)
- 业(48268)
- 企(41596)
- 企业(41596)
- 方法(34371)
- 数学(28866)
- 数学方法(28519)
- 中国(17787)
- 农(17564)
- 财(17367)
- 学(17088)
- 业经(15854)
- 理论(14346)
- 地方(13619)
- 和(12446)
- 贸(12421)
- 贸易(12415)
- 制(12209)
- 易(12024)
- 农业(11892)
- 融(11612)
- 金融(11611)
- 务(11243)
- 财务(11184)
- 财务管理(11164)
- 教育(10963)
- 银(10943)
- 技术(10930)
- 机构
- 大学(262307)
- 学院(256474)
- 管理(104981)
- 济(100235)
- 经济(97927)
- 理学(90997)
- 理学院(90002)
- 管理学(88513)
- 管理学院(88056)
- 研究(85422)
- 中国(64684)
- 京(56933)
- 科学(52590)
- 财(46175)
- 所(42680)
- 研究所(38861)
- 农(38805)
- 中心(38537)
- 业大(37518)
- 财经(37285)
- 北京(36561)
- 江(36383)
- 范(35854)
- 师范(35597)
- 经(33885)
- 院(30694)
- 农业(30293)
- 州(30110)
- 经济学(29462)
- 师范大学(29204)
- 基金
- 项目(174625)
- 科学(136855)
- 研究(130036)
- 基金(126262)
- 家(108812)
- 国家(107877)
- 科学基金(92780)
- 社会(79989)
- 社会科(75669)
- 社会科学(75649)
- 基金项目(67549)
- 省(67122)
- 自然(60566)
- 教育(59936)
- 自然科(59109)
- 自然科学(59096)
- 自然科学基金(58011)
- 划(57096)
- 编号(54185)
- 资助(52351)
- 成果(44981)
- 部(38864)
- 重点(38532)
- 课题(36753)
- 发(36342)
- 创(36116)
- 项目编号(33902)
- 教育部(33608)
- 创新(33520)
- 科研(33294)
- 期刊
- 济(109664)
- 经济(109664)
- 研究(81272)
- 中国(45707)
- 学报(39566)
- 管理(37639)
- 科学(36526)
- 农(35064)
- 财(33450)
- 教育(32953)
- 大学(30297)
- 学学(27818)
- 融(26143)
- 金融(26143)
- 农业(24054)
- 技术(21631)
- 财经(17733)
- 业经(16952)
- 经济研究(16688)
- 图书(16610)
- 经(14965)
- 理论(14507)
- 问题(14192)
- 实践(13413)
- 践(13413)
- 科技(12433)
- 技术经济(12228)
- 业(11715)
- 现代(11710)
- 情报(11528)
共检索到376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薛昊旸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演化升级,向实体经济扩散,急剧冲击着世界经济格局,对我国经济亦造成重大影响。对两年多来理论界出现的有关次贷危机成因的主要学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分类,并做了具有针对性的评述,对危机发生中的中国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理论展望,以期为政策的制定、危机的应对和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立尧 陈凯
文章从五个方面回顾了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展,并尝试性地扩展了该理论的研究思路。文章分别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能力的提高等角度探析了企业危机管理理论。指出企业核心管理层警戒意识的提高与企业知识资本的加强与全面创新,对实施有效的危机管理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持续发展 知识资本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明棋
本文对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各种观点做了理论上的归纳和评析,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做了辨析。笔者认为,欧债危机暴露了欧盟经济的脆弱性以及欧元区制度上的各种缺陷,但是不能将欧盟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上的各种缺陷看成欧债危机的直接原因和表现,更不能因为克服这些缺陷以及重振经济增长困难重重而认为欧债危机也将长期化。狭义的欧债危机随着欧洲中央银行的注资已经得到大大缓解,而欧洲经济增长和制度的改革将是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关键词:
欧债危机 欧元 欧洲经济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胡海峰 罗惠良
本文将国外学术界关于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的研究按研究视角的不同整理为五大观点:货币政策失误说、金融自由化过度说、会计标准不当说、道德风险上升说和经济结构失衡说。其中,金融自由化过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证券化过度、信贷标准与信贷质量下降;经济结构失衡主要有三种类型:经常账户失衡、财富与收入分配失衡、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间的失衡。本文认为,不同研究视角之间是内在联系或统一的,并不相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建青 俞颖
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及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首先从外部的经济周期和内部的资产证券化运作两方面概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然后归纳了次贷危机对全球及中国的金融机构、资本流动、实体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风险防范、加强监管、把握宏观政策平衡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资产证券化 金融风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贺春 李艳
1.政策导向不切实际。本世纪初,在美国网络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连续降息、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以保持经济增长。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各放贷机构采取了极为宽松的放贷政策,大量次优级和次级客户成为放贷机构业务竞争的主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瑞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艳 何泽荣
由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主要债务国,美元又是世界主要流通货币和储备货币,因此,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播,不同于以往金融危机,它是通过金融渠道、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从美国蔓延到与美国经济、金融联系密切的其他国家,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渠道 贸易渠道 货币渠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诸濛 佘传奇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短短20多年,美国金融业先后爆发了以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为导火索的储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均不同程度地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关键词:
储贷危机 次贷危机 借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亮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出发,着重考察金融危机期间欧洲各国的财政刺激政策和救助措施及其对主权债务危机的传导。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全球金融动荡和欧洲银行业的经营情况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较大影响。对于政府而言,为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是比直接的财政支出救助更好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良芳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于2007年2月间露出苗头,到了7、8月间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亚洲市场也不能幸免。欧美等国央行不得不动用4000多亿美元巨额资金扑火。次贷危机的成因次贷危机同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密切相关。美国自住房比率高达68%,人均居住面积近60平方米,居世界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危机已经演变为金融市场上的系统性危机,且已经扩散到全球。次贷危机的演进方向如何?中国如何在不牺牲结构性调整的前提下,缓解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国如何通过储备资产多元化来最小化外汇储备在次贷危机中的潜在损失?请看本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厉伟
介绍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演变,对此次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的诱因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结合中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现状,对中美两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之间的相同及差异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政府在防范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方面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几个领域。
关键词:
住房 抵押贷款 次级抵押贷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雷良海 魏遥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于房地产市场繁荣背景下激进的住房抵押贷款行为,本质是由房价下跌和利率提升导致的信用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缺失。文章以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基础为切入点,利用金融危机传导模型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在其传导过程中,美国次贷危机形成了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到信贷市场、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和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传导路径。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传导到全球市场,并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不确定性影响。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传导机制 金融创新 流动性缺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磊
自1929年大危机爆发起,经济学界就没有停止过对危机根源的反思。可是主流的反思却始终不得要领,总是在"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之类的老生常谈上转圈。遗憾的是,对当下次贷危机根源的认识依然如故。表面上看,这两次危机的原因大相径庭:1929年大危机的导火线是有效需求不足;当下次贷危机的导火线却不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需求"过度"。其实,资本世界的古典危机与当代危机并无本质不同:都是生产过剩危机。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危机,只不过是把皮球从供给方踢给了需求方。由于危机根源于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仅用"风险一监管"的分析框架,已经很难对其做出本质上的把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