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7)
- 2023(12935)
- 2022(11381)
- 2021(10500)
- 2020(8855)
- 2019(20246)
- 2018(20353)
- 2017(39157)
- 2016(21077)
- 2015(23899)
- 2014(24027)
- 2013(23825)
- 2012(22254)
- 2011(20176)
- 2010(20388)
- 2009(18886)
- 2008(18312)
- 2007(16419)
- 2006(14803)
- 2005(13262)
- 学科
- 济(103686)
- 经济(103575)
- 管理(63783)
- 业(56275)
- 企(48055)
- 企业(48055)
- 方法(41711)
- 数学(35565)
- 数学方法(35121)
- 地方(23244)
- 中国(23002)
- 学(21948)
- 农(21569)
- 业经(21263)
- 财(19766)
- 理论(16150)
- 制(16126)
- 贸(15494)
- 贸易(15485)
- 和(15261)
- 易(14925)
- 地方经济(14442)
- 农业(14420)
- 环境(13973)
- 技术(13086)
- 融(12560)
- 金融(12558)
- 银(12545)
- 银行(12508)
- 划(12432)
- 机构
- 大学(313694)
- 学院(310450)
- 济(128541)
- 经济(125627)
- 管理(123539)
- 理学(106497)
- 理学院(105284)
- 研究(104932)
- 管理学(103399)
- 管理学院(102848)
- 中国(77138)
- 京(67447)
- 科学(65048)
- 财(56517)
- 所(52992)
- 研究所(48034)
- 中心(46739)
- 农(45828)
- 江(45585)
- 财经(45429)
- 业大(44418)
- 北京(43022)
- 范(41595)
- 师范(41228)
- 经(41050)
- 经济学(38631)
- 院(37788)
- 州(37160)
- 农业(35616)
- 经济学院(34390)
- 基金
- 项目(207042)
- 科学(162653)
- 研究(151407)
- 基金(150218)
- 家(130183)
- 国家(129124)
- 科学基金(111282)
- 社会(95617)
- 社会科(90523)
- 社会科学(90498)
- 省(80160)
- 基金项目(79792)
- 自然(72305)
- 自然科(70631)
- 自然科学(70619)
- 自然科学基金(69343)
- 教育(68973)
- 划(67132)
- 资助(62499)
- 编号(61456)
- 成果(49976)
- 重点(45663)
- 部(45226)
- 发(44140)
- 创(42360)
- 课题(42059)
- 创新(39416)
- 教育部(39089)
- 科研(39011)
- 国家社会(38891)
- 期刊
- 济(149427)
- 经济(149427)
- 研究(95647)
- 中国(57778)
- 学报(48653)
- 管理(48151)
- 科学(44854)
- 财(42037)
- 农(41808)
- 大学(36919)
- 学学(34544)
- 教育(34005)
- 农业(28923)
- 技术(28415)
- 融(25020)
- 金融(25020)
- 经济研究(23931)
- 财经(22989)
- 业经(22599)
- 经(19719)
- 问题(18903)
- 图书(18819)
- 技术经济(17197)
- 理论(15942)
- 科技(14816)
- 实践(14403)
- 践(14403)
- 业(14276)
- 现代(14262)
- 统计(13866)
共检索到464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龙
在网络经济中 ,顾客通过互联网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到关于产品、服务以及厂商的大量信息 ,从而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力。因此 ,愈来愈多的企业将面临逐渐失去以往建立的顾客品牌忠诚的困境。重新审视品牌塑造的新途径已逐渐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引用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国内外企业案例 ,深入研究了网络经济中品牌作用及价值的变迁 ,创新地提出并论证了虚拟社区将成为网络经济中企业塑造品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网络经济 品牌塑造 虚拟社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德胜 王建金
首先,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社区涉入、负面网络口碑强度、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以及相关调节变量的刻画要素,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假设,构建了研究的理论模型。其次,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和对研究模型的修正,对虚拟社区涉入、负面网络口碑强度、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描述,并证明了抱怨反应的调节作用。最后,文章从消费者、网络监管者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跃 付世敏 卜曲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品牌价值共创过程理论,构建了虚拟品牌社区与品牌价值的关系模型。以一个典型的虚拟品牌社区为研究对象,搜集该社区的节点交互数据,将其分成18个阶段进行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各个阶段的网络结构,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社区自发价值共创和品牌价值进行测量,使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社会网络结构、自发价值共创、品牌满意和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节点数、连接数对自发价值共创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平均路径长度对自发价值共创有负向的影响作用;节点数、连接数、自发价值共创对品牌满意和品牌忠诚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虚拟品牌社区 社会网络结构 品牌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跃 付世敏 卜曲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品牌价值共创过程理论,构建了虚拟品牌社区与品牌价值的关系模型。以一个典型的虚拟品牌社区为研究对象,搜集该社区的节点交互数据,将其分成18个阶段进行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各个阶段的网络结构,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社区自发价值共创和品牌价值进行测量,使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社会网络结构、自发价值共创、品牌满意和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节点数、连接数对自发价值共创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平均路径长度对自发价值共创有负向的影响作用;节点数、连接数、自发价值共创对品牌满意和品牌忠诚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虚拟品牌社区 社会网络结构 品牌价值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秀琪 颜士刚 温淑霞
本文在简要介绍虚拟社区的概念及其功能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虚拟社区居民的交流方式,每种交流方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条件和时机,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网络教学 应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少宽 黄晓斌
网络虚拟社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社区形态。本文分析了网络虚拟社区概念的基本内涵与特点;论述了网络虚拟社区的主要功能;探讨了网络虚拟社区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
网络 虚拟社区 图书情报工作 应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刚
基于虚拟社区的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研究是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试图对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网络信息行为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该领域论文发文量、作者、期刊和高频关键词分布状况进行梳理,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脉络,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主题从信息搜寻行为、信息交流行为、知识共享行为和质量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指出虚拟社区用户信息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纪晓丽 郭锋
研究了虚拟社区组织的知识传播复杂网络,分析了组织整体的知识传播状况。基于对5个虚拟组织的问卷调查数据,得到具有不同知识传播程度的复杂网络图,并计算了不同的虚拟社区组织知识传播复杂网络的结构特性指标,包括度分布指数、聚集系数、网络平均距离、网络中心势等;将虚拟社区组织知识传播复杂网络与现实组织知识传播复杂网络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影响虚拟社区知识传播复杂网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知识传播 复杂网络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孟韬 王维
【目的/意义】随着个体在虚拟社区这种新兴知识组织中互动的不断深入,虚拟社区也呈现出社会网络的相关特征,这也带动了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的进行,厘清该视角下现有研究的种类与研究框架十分必要。【方法/过程】通过社会网络研究分类的六个方面,文章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现有的研究框架。【结果/结论】通过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和群体层面,并且主要关注社会网络属性对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对关系层面以及社会网络属性前因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社会网络 网络属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彭晓东 申光龙
顾客参与虚拟品牌社区中价值共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同时学者对其驱动因素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尚缺乏虚拟社区感对顾客参与价值共创影响的研究。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社区感对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理论假设模型。基于477份对虚拟品牌社区问卷数据的分析表明:成员感、影响力和沉浸感显著正向影响自发的价值共创,成员感则对发起的价值共创有积极影响。同时自发的价值共创对发起的价值共创也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自发价值共创在成员感和影响力对发起价值共创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沉浸感对发起价值共创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
虚拟社区感 价值共创 顾客参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洋 刘嘉
虚拟企业,是一种能够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模糊了传统的企业边界,向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的传统公司治理结构安排提出了挑战。本文对虚拟企业这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的特点和经营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爱国 王亚萍 邓召惠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已经成为品牌传播的新型途径,但对虚拟社区中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内在机制尚未明晰。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整合精细加工模型(ELM)和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虚拟社区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概念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主体特征和客体属性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消费者感知有用性两个中间变量,对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发生劝导作用。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知识共享 品牌态度 影响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敏
品牌消费在虚拟社区成员之间存在同侪关系,品牌获客能力不仅来自企业的虚拟社区运营策略,还源于虚拟社区互动引致的消费同侪关系。本文研究发现:消费者同侪通过信息影响、规范影响和比较影响三种路径促进品牌消费行为,信息影响的路径系数更明显;虚拟社区互动氛围环境在消费者同侪与品牌获客能力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其中支持性氛围在信息影响和比较影响路径中的正向中介效应显著,约束性氛围在三种路径中的中介效应均显著;虚拟社区类别在社区氛围环境影响品牌获客能力中存在调节机制,“拉新型”虚拟社区对支持性氛围环境的品牌获客能力正向调节更明显,“促活型”虚拟社区对约束性氛围环境的品牌获客能力正向调节更明显。为此,企业在品牌营销中应构建消费者同侪关系的虚拟社区平台、优化虚拟社区互动环境和提升虚拟社区质量。
关键词:
消费者同侪 虚拟社区 社区互动 获客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俞林 许敏
网络社交媒介的涌现导致企业越来越趋向于以虚拟品牌社区的方式进行产品营销,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品牌形象深植到消费者心中,进而形成较高的品牌忠诚度。鉴于此,可基于社会网络、品牌社区等理论,构建社会强化动机、网络中心度及虚拟品牌社区成员品牌选择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而通过设计问卷对虚拟社区成员进行调研,检验社会强化动机对虚拟品牌社区成员品牌忠诚度的作用机理,探究网络中心度在虚拟品牌社区强化动机与品牌选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会强化动机能有效提高虚拟社区成员的程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虚拟社区成员的程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越高,社会强化动机越强,其对虚拟社区的归属感越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越强,越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品牌并抵制竞争品牌。由此可见,企业为更好地进行虚拟品牌社区管理,需要注重对成员社会强化动机的激发,鼓励成员参与社区活动;需要重点关注网络中心度高的成员,激发其信息分享热情;需要致力于虚拟品牌社区建设,不断增强成员归属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红
虚拟社区作为互联网时代知识共享的新平台,为企业改变消费者品牌态度、传播品牌理念提供了新途径。本文通过阐述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及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理论基础,构建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而对调查问卷获取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数据进行分析,并验证了结构方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社区认同作为中间变量的中介效应也较为显著。因此,企业应根据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的品牌营销方式,形成消费者积极的品牌态度,提升企业品牌社区影响力。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知识共享 消费者 品牌态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