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1)
2023(6120)
2022(5257)
2021(5119)
2020(4192)
2019(9412)
2018(9260)
2017(17147)
2016(10026)
2015(11256)
2014(11349)
2013(11271)
2012(10872)
2011(9440)
2010(10112)
2009(9506)
2008(9860)
2007(9153)
2006(8443)
2005(7952)
作者
(27991)
(23167)
(22966)
(22394)
(14882)
(10895)
(10515)
(8867)
(8861)
(8783)
(7891)
(7675)
(7673)
(7631)
(7585)
(7126)
(6982)
(6886)
(6820)
(6737)
(6060)
(5771)
(5599)
(5419)
(5373)
(5355)
(5241)
(5220)
(4823)
(4676)
学科
管理(35514)
(33531)
经济(33485)
(30632)
(25693)
(25563)
企业(25563)
财政(13184)
中国(13072)
(12891)
(12537)
(11650)
财务(11633)
财务管理(11590)
企业财务(11013)
方法(10753)
(10692)
地方(9478)
(9398)
数学(9068)
数学方法(8835)
(8376)
银行(8362)
(8247)
制度(8246)
业经(8002)
(7861)
农业(7809)
(7718)
(7631)
机构
学院(134269)
大学(132715)
(54894)
经济(53404)
管理(49022)
研究(48254)
中国(40394)
理学(39726)
理学院(39316)
管理学(38664)
(38500)
管理学院(38389)
(28679)
科学(27018)
(25589)
(25093)
财经(24666)
中心(23194)
(22143)
(21992)
研究所(21484)
(20062)
(19231)
北京(18941)
(17857)
师范(17729)
(17445)
财经大学(17431)
农业(16960)
业大(16870)
基金
项目(75547)
研究(59595)
科学(58481)
基金(52623)
(44855)
国家(44391)
科学基金(37442)
社会(35818)
社会科(33844)
社会科学(33834)
(29776)
教育(28148)
基金项目(26070)
编号(25748)
(25083)
成果(23835)
自然(23036)
资助(22794)
自然科(22467)
自然科学(22458)
自然科学基金(22031)
课题(19029)
重点(17225)
(17169)
(17011)
(16296)
(15781)
项目编号(15640)
(15091)
教育部(14671)
期刊
(72828)
经济(72828)
研究(51006)
中国(36552)
(35499)
(21006)
教育(20395)
(20053)
金融(20053)
管理(19879)
学报(18048)
科学(16068)
大学(14134)
农业(13349)
学学(12832)
财经(12814)
技术(11757)
经济研究(11006)
(10936)
业经(10891)
会计(9609)
问题(8974)
(8728)
(8659)
财政(8659)
(8575)
财会(8139)
图书(7915)
国际(7267)
(6918)
共检索到242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樊明太  
在目前条件下,我国仍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有必要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式和结构,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效率;并合理限定积极财政政策目标,谨防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化、长期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邱华炳  刘晔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早已改变了初期“汲水政策”的短期调节性质而呈现出中长期化的趋势。我国的财政政策在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上必须从初期简单的增债扩支上摆脱出来而更多地着眼于与中长期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内容相衔接,并针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制约因素寻找对策,以增强政策的效力和可持续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健夫  吕宝生  杨文杰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中央果断决定,实施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的宏观经济政策。如今,积极财政政策已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文毅  
作者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应马上进入收敛时期;要逐步缩小增发国债扩大支出的力度;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主体;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减缓基尼系数扩大的趋势;适当加大减税的调控与刺激力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国荣  曾宪道  
我国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表现在:投资增长缓慢,民间投资启动乏力;消费需求不足依然存在。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发展需要,仍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调整政策重点:注重适度发行国债与有效发挥国债投资使用效益并举;注重供给调节与加强需求管理相结合;注重利用财政贴息刺激投资需求;注重积极财政政策与其它改革措施配套等,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合金  曾山  
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看,要实现“十五”计划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我国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与三年前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策理应有所调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着眼点上应逐步由扩大需求为主向改善供给为主转变;在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式上应由增加政府投资为主逐步向启动企业投资为主转变;在继续实施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要注意降低财政风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彭亚星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减税降费和扩大支出。本文将赤字率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赤字率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财政收支的规模,赤字率的变化趋势反映了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分析了两种赤字率,一种是基于统计局数据计算而得的,另一种是基于政府财政预算报告数据计算而得的,同时分析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占比变化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赤字率规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共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仅仅三个年头已经取得重大成效 ,这说明我国的宏观调控既取得了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 ,也取得了治理通货紧缩的初步经验 ,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这种经验的重要方面。中央已经明确今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这是根据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做出的决策。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是 :为什么应当继续实施 ,为什么可以继续实施 ,以及通过理论的论证来解除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些疑虑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坤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宏观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进一步巩固,但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短期下行压力仍然不可忽视。基于国际债务违约的历史经验,本文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存在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不存在系统性违约风险,因而积极财政政策存在充足的宏观调控空间。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在财政赤字率的“天花板”约束下,我国财政政策存在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并且受到地方政府融资以及货币政策的双重约束。因此,本文建议通过改革财政赤字率约束、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总量管理、协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强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等措施,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  
199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5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推进社会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这说明学术界在如何认识积极财政政策,对当前乃至今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是否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等重大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综合权衡基础上实行的阶段性政策,与发达国家以反周期为特征的短期扩张性政策有明显不同。今后一段时期应当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只有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为实现财政长期稳固、健康运行提供基础和保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潘永和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的关键一年。为此,要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立足扩大内需,突出民生保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靠市场规律的自身调节,另一方面要靠政府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国家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财政政策运用得当,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财政政策运用失当,也会引起经济的失衡和波动[1]。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迎春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了 4年 ,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但也导致了巨额赤字和巨额债务 ,作为经济政策 ,其使命不是永久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