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8)
- 2023(4947)
- 2022(4219)
- 2021(3537)
- 2019(6688)
- 2018(6637)
- 2017(12890)
- 2016(6914)
- 2015(7801)
- 2014(7987)
- 2013(8279)
- 2012(8356)
- 2011(7627)
- 2010(8157)
- 2009(7898)
- 2008(7535)
- 2007(7102)
- 2006(7004)
- 2005(6916)
- 2004(6181)
- 学科
- 济(56180)
- 经济(56137)
- 管理(19894)
- 地方(16339)
- 业(16223)
- 方法(14286)
- 数学(12535)
- 数学方法(12422)
- 地方经济(12158)
- 企(12080)
- 企业(12080)
- 中国(11721)
- 学(9874)
- 农(9797)
- 业经(9297)
- 制(8610)
- 财(8354)
- 农业(7033)
- 经济学(7018)
- 融(6687)
- 金融(6687)
- 体(6669)
- 银(6601)
- 银行(6595)
- 行(6379)
- 税(6349)
- 环境(6245)
- 税收(6068)
- 收(6023)
- 发(5899)
- 机构
- 大学(111254)
- 学院(110110)
- 济(59590)
- 经济(58448)
- 研究(44415)
- 管理(37717)
- 中国(35294)
- 理学(30335)
- 理学院(29960)
- 管理学(29522)
- 管理学院(29300)
- 财(27886)
- 京(23916)
- 科学(23167)
- 所(22895)
- 财经(20665)
- 江(20064)
- 经济学(19954)
- 研究所(19904)
- 中心(19831)
- 经(18477)
- 经济学院(17490)
- 农(16052)
- 北京(15857)
- 省(15657)
- 院(15254)
- 州(15196)
- 财经大学(14881)
- 范(14525)
- 师范(14444)
- 基金
- 项目(59519)
- 科学(46844)
- 研究(45088)
- 基金(43412)
- 家(36946)
- 国家(36643)
- 社会(31231)
- 科学基金(31020)
- 社会科(29655)
- 社会科学(29647)
- 省(22464)
- 基金项目(21477)
- 教育(20026)
- 资助(18581)
- 划(18262)
- 自然(17336)
- 编号(17065)
- 自然科(16913)
- 自然科学(16909)
- 自然科学基金(16593)
- 成果(15491)
- 发(14600)
- 重点(13625)
- 国家社会(13555)
- 济(13453)
- 部(13443)
- 经济(13327)
- 课题(12946)
- 发展(12557)
- 展(12390)
共检索到201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章认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日益低下的根本原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改善国有企业境况的重要途径。文章还认为: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强化和优化管理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坚实基础;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提高职工的素质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条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少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军
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三次提出过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始概念:一是在分析两类剩余价值时,马克思指出,因延长工作日而产生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由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靠提高劳动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永清
两个转变的关系和主体 从1996年开始以及整个“九五”期间乃至2010年,我国外经贸工作的中心是要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 在世纪之交适时提出“两个转变”,是保证我国顺利迈向21世纪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志松
2006年12月2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开放战略再探索”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80余位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如何提升中国开放战略、优化开放政策等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为反映本次研讨会的精彩内容,本刊特将与会专家的发言要点整理并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洪基
对襄樊市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几点思考经济纵横陈洪基转变增长方式是新一轮周期发展的关键"八五"期间,襄樊市工业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质量上讲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从经济运行周期长度看,"八五"计划提前完成,经济增长振幅稳中回落,新的经济运作周期已经开始,转变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爱明 廖祥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及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揭示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提高经济发展各层面,尤其是提高投资实效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二是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从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入手,调动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积极性,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企业法人治理、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政策等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体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技术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祖才 刘宇南 陈磊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方针,并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要素三个方面明确了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途径。这也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现代社会事业不但具有公益属性,也具备产业属性,社会经济功能日益强大,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整个产业体系已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关于流通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王建华一、流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和问题改革以来,特别是“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流通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流通体系和流通结构,扩大了流通规模,对促进生产发展和满足消费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晓华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内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客观要求,也只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能提供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客观条件,超前实现转变不可能,滞后实现转变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从全国来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与效率相统一问题的一个中心环节,也是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根本立足点。我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握三方面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江其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之一是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如何实现这个转变,特别是金...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永淳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两个转变”的重大任务,其中的根本性转变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险业在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笔者拟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首要问题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长期影响下,“追求速度、忽视效益”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打破这种思维方式,更新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切实做到“三个转变”。 1.在指导思想上,由习惯于追求速度、粗放经营向讲求效益、集约经营转变。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是以追求速度为主,集约型是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立群
经济增长方式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一是增长内容,一是增长机制。增长内容主要由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所决定,增长机制则主要由经济体制所决定。从这一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现实中的结合形式。增长内容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居民消费内容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表现为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实际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具体体现。生产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生产创造着消费,消费拉动着生产。产业经济学认为,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因。由此看也是增长内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安全 宋军
一、衡量经济增长方式是否转变的指标选择 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或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种是主要或完全依靠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的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技术创新,从广义理解,是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和改善管理,从而建立起效能更强,生产费用更低的效率更高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技术进步,经济学家们常用这一术语来表示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程度越大,经济增长的集约程度越高;反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