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9)
- 2023(8643)
- 2022(7350)
- 2021(6754)
- 2020(5701)
- 2019(12718)
- 2018(12585)
- 2017(24243)
- 2016(13425)
- 2015(15085)
- 2014(15533)
- 2013(15487)
- 2012(15249)
- 2011(13674)
- 2010(14378)
- 2009(13843)
- 2008(13867)
- 2007(12943)
- 2006(12066)
- 2005(11654)
- 学科
- 济(76113)
- 经济(76026)
- 管理(39178)
- 业(35475)
- 企(28090)
- 企业(28090)
- 方法(24233)
- 数学(20807)
- 数学方法(20442)
- 地方(19229)
- 中国(18662)
- 财(16691)
- 农(16514)
- 学(16386)
- 制(14760)
- 业经(13954)
- 地方经济(13129)
- 银(11842)
- 银行(11825)
- 融(11418)
- 金融(11418)
- 行(11300)
- 农业(11280)
- 体(10471)
- 贸(10141)
- 贸易(10130)
- 理论(9776)
- 易(9731)
- 务(9455)
- 财务(9424)
- 机构
- 大学(204700)
- 学院(202839)
- 济(92164)
- 经济(90100)
- 研究(76658)
- 管理(69714)
- 中国(60627)
- 理学(57488)
- 理学院(56735)
- 管理学(55561)
- 管理学院(55163)
- 财(45686)
- 科学(44773)
- 京(44209)
- 所(40546)
- 研究所(35726)
- 中心(35190)
- 财经(34577)
- 江(34573)
- 农(33817)
- 经(31080)
- 经济学(29836)
- 北京(28825)
- 范(27652)
- 师范(27384)
- 州(27273)
- 院(26686)
- 业大(26679)
- 经济学院(26363)
- 省(26228)
- 基金
- 项目(118230)
- 科学(92173)
- 研究(85801)
- 基金(85782)
- 家(74863)
- 国家(74218)
- 科学基金(62295)
- 社会(55892)
- 社会科(52860)
- 社会科学(52846)
- 省(45157)
- 基金项目(43428)
- 教育(39320)
- 自然(38690)
- 自然科(37822)
- 划(37813)
- 自然科学(37811)
- 自然科学基金(37139)
- 资助(37128)
- 编号(33120)
- 成果(30072)
- 重点(27062)
- 部(26410)
- 发(26189)
- 课题(24606)
- 性(24451)
- 国家社会(23577)
- 创(22903)
- 教育部(22735)
- 科研(22148)
共检索到344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骆玉鼎
在货币经济框架下得出的“流动性陷阱”及经济危机理论要运用于今天的信用经济现实,必须作相应改变。本文从凯恩斯关于“信心状态”的表述出发,提出信用经济中存在三种“陷阱”,宏观政策要有相应的措施与之对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龙静 吕四海
近年来,央行一直采用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力图通过促进投资来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扭转经济增长乏力、物价持续下降的不景气局面,但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经济已处于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之中。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首先对我国货币政策和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流动性陷阱"并不能解释实际情况;接着把国有部门和私人部门区分开来分析其资本收益和投资量的关系,发现投资扭曲(即资本没有流向收益最高的部门)是造成投资后劲不足的瓶颈;最后分析了投资扭曲的危害和成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又称凯恩斯陷阱,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虞吉海 王劲松
日本自 1 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 ,在预期通货紧缩和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这种流动性陷阱具有的新特征使日本政府传统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改革在新形势下失效。日本经济只有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政策及进行永久性减税 ,并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才能走出萧条。
关键词:
流动性陷阱 日本 经济萧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士斌
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在经济增长的第一个阶段,增长主要靠物质资本推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可以相互替代,户籍制度促进了物质资本积累,促进了经济增长。第二阶段,人力资本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更多体现了互补性,而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使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关键词:
户籍制度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贫困陷阱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碧波
中国经济中存在着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现象。从宏观总量的角度看,消费需求较投资需求具有更高的就业提高作用,且长期最终消费支出的就业弹性要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这种现象主要源于经济增长方式对投资需求的依赖。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缺陷在于经济增长依赖投资需求,但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却大于投资需求。正是这种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陷阱,导致经济需求无法持续提供就业需求,从而在长期形成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局面。为改变这种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增长方式,从政策层面来看,应该考虑的是采用更高工资水平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而形成新的就业需求。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在短期内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 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大兴 姚洋
本文从经济不平等的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给出了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模型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平等对经济的影响不尽相同。在经济起飞阶段,财富集中促进社会物质资本积累,有利于落后国家逃脱贫困陷阱。但是,过度的不平等剥脱了穷人物质投资的机会,形成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之后,过度的不平等限制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先进生产部门无法替代落后生产部门,最终形成第二类中等收入陷阱。当穷人有能力积累人力资本后,经济不平等便不再重要,经济最终将收敛于高收入水平阶段。
关键词:
不平等 中等收入陷阱 非齐次性偏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晶 涂巍 邹恒甫
本文从OLG随机增长模型出发,使用中国城市数据估计参数化的产出运动方程,对人均实际产出分布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发现,尽管产出运动方程并非严格凹,但稳态均衡唯一,经济增长未出现"贫困陷阱"。长期来看,地区经济最终趋于单峰收敛,采用离差指数衡量经济发展平衡程度的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将有所下降。外生扰动(如技术进步、政策扶持)的持续性越强,经济增长收敛越快。
关键词:
OLG模型 贫困陷阱 分布预测 单峰收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生 盛见
就地区经济增长而言,丰裕的自然资源既存在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又存在比较优势弱势化的约束作用。因而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要看到其促进作用,更要关注其约束作用。中部地区既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更要消除其约束作用,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华民
本文从国别对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三种增长陷阱(马尔萨斯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代际贫困陷阱)的成因、后果以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如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只有“制度红利”、“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得到充分的释放,中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早日成为一个高收入发达国家。
关键词:
经济增长陷阱 国别经验 中国应对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超 张家瑞
我国经济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以后,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为了防止经济下滑过快,政府和央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刺激手段。从2009年"后金融危机时代"开始,财政支出额都处于高位,赤字占GDP的比重至少也维持在1.4%以上,在2010年甚至达到了2.4%。同期,我国货币供给量M2的同比增速也维持在13%以上。也许是雷曼的故事过于惨痛,经历次贷危机以后,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