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6)
- 2023(7875)
- 2022(6935)
- 2021(6102)
- 2020(5364)
- 2019(12564)
- 2018(12324)
- 2017(24518)
- 2016(13400)
- 2015(15383)
- 2014(15677)
- 2013(16134)
- 2012(15519)
- 2011(14373)
- 2010(14680)
- 2009(13970)
- 2008(13923)
- 2007(12916)
- 2006(11657)
- 2005(10845)
- 学科
- 济(80499)
- 经济(80439)
- 管理(36715)
- 业(33555)
- 方法(29867)
- 数学(26707)
- 数学方法(26537)
- 企(26239)
- 企业(26239)
- 税(21823)
- 税收(20371)
- 收(20200)
- 地方(19324)
- 财(18873)
- 中国(16752)
- 农(16692)
- 学(15104)
- 业经(13422)
- 地方经济(13140)
- 制(11917)
- 贸(11250)
- 贸易(11245)
- 农业(11134)
- 易(10794)
- 和(10790)
- 环境(9917)
- 务(9528)
- 融(9519)
- 金融(9517)
- 财务(9513)
- 机构
- 大学(208073)
- 学院(207317)
- 济(98305)
- 经济(96401)
- 管理(75014)
- 研究(74737)
- 理学(63420)
- 理学院(62687)
- 管理学(61737)
- 管理学院(61342)
- 中国(56667)
- 财(48950)
- 科学(44031)
- 京(43467)
- 所(39543)
- 财经(37146)
- 研究所(35230)
- 农(34995)
- 经(33335)
- 江(33243)
- 中心(33051)
- 经济学(32083)
- 业大(28852)
- 经济学院(28793)
- 北京(28032)
- 农业(27403)
- 财经大学(26971)
- 范(25485)
- 州(25467)
- 院(25394)
- 基金
- 项目(124523)
- 科学(96613)
- 研究(90958)
- 基金(89707)
- 家(77640)
- 国家(77035)
- 科学基金(64698)
- 社会(58813)
- 社会科(55782)
- 社会科学(55761)
- 省(48146)
- 基金项目(47008)
- 教育(40519)
- 划(40191)
- 自然(39673)
- 自然科(38687)
- 自然科学(38671)
- 自然科学基金(37979)
- 资助(37704)
- 编号(37030)
- 成果(31345)
- 发(28316)
- 重点(28171)
- 部(27992)
- 课题(25223)
- 创(25080)
- 国家社会(24664)
- 性(24069)
- 教育部(23935)
- 科研(23744)
共检索到328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薛钢
税收腐败现象在许多国家相当普遍,并且与其他政府腐败形式相互依存,其危害巨大。本文从税收腐败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性入手,探讨税收腐败现象的若干形式,从经济学角度对税收腐败进行分析。认为,应建立以合理分权为基础的权力制约机制和赋予纳税人权利为基础的权力制约机制,以增强税收管理透明度,提高税收执法效率。
关键词:
:税收腐败 寻租 税收管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玉凤
本文从国民收入账户的基本原理对腐败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国民收入简易账户加以分解,从而提出腐败所引起的财富转移本身在短期内对国民总财富构不成威胁,而腐败的社会成本会直接减少国民总财富;要使国民收入最大化,就必须使腐败财富转移与腐败的社会成本最小。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削减政府支配公共资源的权力的观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阎坤 周雪飞
一、腐败——一种病态经济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渐进转型,腐败,也像瘟疫一样在神州大地滋生、蔓延。从1982年起,中国共发起五次“严打”高潮:1982年、1983年、1988—1990年、1993年、1995年。时至今日,全国范围的腐败之风非但没有抑制住,反而呈现出规模增大、频率加快趋势。一方面,腐败主体由中低权力层向高层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腐败(Corruption)一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腐败一词的含义可以定义得非常宽泛,也可以定义得比较狭窄。由于腐败总是与政府、组织、权力和官员联系在一起,因此它自然可以放到政治学的范围内从政治学的视角加以研究,例如詹姆斯·斯各特(James Scott)的《比较政治腐败》(1972)就可以视为从政治学来研究腐败的一种尝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说强调政治结构和法规的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杨
腐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权力干预经济、对政治领域腐败监督不力和社会物质利益合法分配形式不公是腐败现象产生与蔓延的根源,而通过市场化改革、矫正公职人员激励机制及党政体制改革,以有效解决这三方面问题是我国走出腐败高峰期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斌 林辉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我们必须对腐败现象具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有别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以及法学等社会学科,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对腐败现象的研究做出了独到的贡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外经济学界对腐败现象成因与后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关于腐败现象的经济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论。
关键词:
腐败 成因 后果 经济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烨
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因素是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定的社会经济阶段,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资源配置是有限的,由于人的经济性,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寻租不可避免,从而滋生腐败。文章通过对腐败的机会成本、边际效应和风险等方面的经济分析,探究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并提出预防腐败的经济对策。
关键词:
经济分析 腐败 利益 机会成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葛延风
一、腐败现象的产生根源 腐败现象,按照最一般的理解,是指社会中掌握一定经济与社会生活权力的公职人员,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而抛弃甚至践踏国家利益以及各种公众利益,违反各种法定或公认社会规范的行为。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任何社会都未能彻底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但在不同社会及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规模,则往往有较大差异。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与社会中,也存在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但作为一种引起社会各界充分关注的社会问题,众多腐败行为的出现以及普遍社会不满情绪的出现,基本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德容 李浪
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腐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目前,我国公务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政府反腐的力度也很大。公务员腐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政治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利益驱使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从政府、寻租人和公务员的概率因素出发,通过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三者的期望效用,得到他们的最优策略,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的结论,提出反腐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博弈 期望效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玉平 兰迎春
经济领域的贪污腐败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自1995年起陆续在上海、河北等省市进行了一种新的遏制贪污腐败现象的举措——政府采购制度。实践证明,政府采购制度是节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长义 孙楠
土地征收领域腐败高发源于地方政府在征地领域存在角色冲突、腐败收益畸高以及土地征收中的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应从积极化解政府角色冲突、压缩土地征收中的政府收益空间、规范土地征收监管秩序和构建均衡的权力体系等方面对土地征收领域的腐败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理。
关键词:
土地征收 腐败 经济学分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伟
本文研究了外汇体制、税收和腐败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在有外汇管制和无外汇管制两种情况下,外汇体制对税收和腐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腐败对产出有正作用时,外汇管制将导致较高的税收和较严重的腐败。如果腐败对产出的正作用较小,那么外汇管制将导致税收增加。如果税收扭曲的作用非常大,那么外汇管制将导致腐败下降。当腐败对产出有负作用时,外汇管制将会导致较轻微的腐败和较高的税收。如果腐败对产出的正作用非常大,足以弥补由于高税收所造成的产出减少时,政府会采取外汇管制措施。如果腐败对产出的正作用较小,并且高税收对产出负作用很大,那么政府将采取没有外汇管制的体制。
关键词:
外汇体制 税收 腐败 外汇管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厚思 曹文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程厚思曹文文章认为,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即社会约束软化、腐败成本过低、腐败利润较高。遏制腐败必须健全以下约束机制:加快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步伐,将权力的行使过程置于法律和公众的监督之下;使由于政府权力干预所形成的租金公开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宇明
目前反腐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改善政治体制、提高道德水平、完善干部选拔、教育和监督制度以及打击惩罚力度等非经济因素方面。本文试图对腐败活动中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腐败参与人的经济行为规律。本文的分析发现 ,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 ,目前中国的腐败泛滥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制度存在更多的腐败供给源和对腐败更强的需求。本文的结论是 :给定中国非经济领域体制的现状 ,改革公有企业所有制和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可以大幅度缩小腐败的活动范围 ,大大降低腐败的供给 ,有力地扼制腐败活动的内在冲动 ,是遏制腐败事半功倍的得力措施。如不能根除腐败赖以泛滥的经济根源 ,反腐败的非经济手段所需的巨大成本是无法承受的 ...
关键词:
腐败 需求 供给 公有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