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397)
- 2022(3078)
- 2021(2872)
- 2020(2548)
- 2019(5817)
- 2018(5617)
- 2017(11327)
- 2016(6486)
- 2015(7432)
- 2014(7352)
- 2013(7648)
- 2012(7498)
- 2011(6730)
- 2010(6866)
- 2009(6616)
- 2008(6883)
- 2007(6503)
- 2006(6256)
- 2005(6119)
- 2004(5442)
- 学科
- 济(22449)
- 经济(22396)
- 税(21739)
- 税收(20284)
- 收(20115)
- 管理(18925)
- 业(17427)
- 企(14197)
- 企业(14197)
- 财(12318)
- 农(7724)
- 方法(7531)
- 中国(7518)
- 制(7088)
- 学(7059)
- 数学(6138)
- 数学方法(5954)
- 务(5747)
- 财务(5733)
- 财务管理(5714)
- 财政(5641)
- 企业财务(5373)
- 农业(4969)
- 业经(4963)
- 政(4746)
- 银(4678)
- 银行(4656)
- 收入(4612)
- 贸(4576)
- 贸易(4572)
- 机构
- 大学(94773)
- 学院(93532)
- 研究(37606)
- 济(36215)
- 经济(35272)
- 中国(30455)
- 管理(29785)
- 财(26327)
- 科学(24073)
- 理学(23823)
- 理学院(23502)
- 管理学(22943)
- 管理学院(22794)
- 京(22001)
- 所(21728)
- 农(20028)
- 研究所(18769)
- 财经(17806)
- 江(17523)
- 中心(16413)
- 省(16116)
- 经(15898)
- 农业(15708)
- 北京(15048)
- 业大(14256)
- 州(13415)
- 院(13085)
- 财经大学(12891)
- 家(11937)
- 范(11755)
- 基金
- 项目(51688)
- 科学(38740)
- 基金(36163)
- 研究(35867)
- 家(33345)
- 国家(33061)
- 科学基金(26267)
- 社会(20908)
- 省(19665)
- 社会科(19624)
- 社会科学(19613)
- 基金项目(17904)
- 自然(17832)
- 划(17711)
- 自然科(17399)
- 自然科学(17389)
- 自然科学基金(17080)
- 资助(16643)
- 教育(15925)
- 编号(14608)
- 成果(14349)
- 重点(12169)
- 部(11181)
- 发(11055)
- 课题(10994)
- 性(10793)
- 计划(10605)
- 科研(10221)
- 创(10170)
- 创新(9626)
共检索到170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郎立研
一、关于中性税收 中性税收是西方税收学界所倡导和推行的一条重要原则。它的基本思想是经济生活中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避免国家征税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不良影响,避免税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凯强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本文关注税收中性和税收稳定器在微观企业的实践和表现,以阐述和论证金融发展对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机制。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引入金融发展和企业投资成本的概念,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的实际特征下,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地方政府通过降低企业的实际税率来扩大企业产出,从而推动社会福利最优化。经验证据表明,较高金融发展水平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鼓励企业选择债务融资机制,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这也有利于地方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缓解财政压力,并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从而再次推动企业产出的扩大。研究结果表明,当金融发展水平提高10%,该地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总体税负的实际税率将分别减少1.59%、0.76%、1.02%。本文的结论可为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政府宏观治理能力以及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韬 吕碧君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税收的感知程度发生了巨大改变,中国人作为纳税人的权利也逐渐觉醒,我国正式迈入了"税感时代"。总体而言,中国的宏观税负并不算高,且政府近两年也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支出进行建构性减税和社会公共福利的建设,但税收制度存在的不合理导致的不公平使得纳税人的"税负痛苦"难以消退。本文从多层次的税收公平原则解释"税负痛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税收公平原则 “税负痛苦” 等价交换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杨 杜剑
理论上,一个地区有多大规模的税源就应该收到多少税,但在现实中,由于税收体制设计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普遍存在着税收与税源相背离的现象。这违背了税收与税源相一致的原则,造成了区域间财力的不平衡,并进一步加重了西部地区的税收负担。为此,建议将"税收收入归属"列入税制要素,并从立法层面确立税收与税源的一致性原则;在完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实践中审慎灵活操作,以促进东中西部之间的实际税负趋于一致。
关键词:
区域税负 税负差异 税负公平 税收 税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琪 曹爱民
宏观税负的持续增长既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合理增长,也有法律约束和监管不到位导致的不合理增长。本文提出,完善加强税收立法建设是确保宏观税负合理水平的制度性前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
宏观税负 税收法定主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夏岚 胡祖铨 刘怡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区税负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对地方政府筹集税收收入水平的差异尚有待深入研究。一般认为影响地区税负水平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管理、政策等。本文将税负差异分解为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两个层面,通过税收努力模型拟合估算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的差异以及演变,评估各省税负差异程度。各省税收能力、税收努力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为合理评价地方财力、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
税收能力 税收努力 地区税负水平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春雷 夏文丽 李晶
税收中性理论是当前我国税收理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加强税收宏观调控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税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应该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伦俊 仰远
税负问题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季节调整、HP滤波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994~2011年间我国的季度税收进行实证分析,以解读经济对税收的影响效应。研究证实,经济是税收之根本,税负设计应基于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并保持税收增长的适度弹性。
关键词:
宏观税负 经济增长 季节调整 税收弹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德志
本文通过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揭示了1994年以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持续升高的主要成因是经济结构优化和税收征管能力增强两大因素,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转型时期,宏观税负水平持续升高和税收弹性大于1是正常的。当前我国税收弹性的合理区间应是围绕1.19上下波动,当我国完成经济转轨并进入经济成熟稳定期后,我国的税收弹性合理区间应在1.11~0.89之间,弹性值将逐渐逼近1。
关键词:
宏观税负 税收弹性 动态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凤良 于泽 李彬
在经济持续增长目标下,通过识别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关系,我国最优宏观税负应为16.47%。这低于实际宏观税负水平,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减税。根据税收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通过核算行业TFP,促进长期增长条件下的税收结构调整需要重点降低营业税。
关键词:
最优税负 行业TFP 税收结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汤贡亮 张晓霞
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若干问题研究□汤贡亮张晓霞近几年来,我国财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对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加强税收调控和重视税收中性原则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肯定的观点有,质疑的观点亦有。笔者认为,对税收中性原则与加强税收宏观调控若干重要问题作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朝举 张忠任
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国税收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基于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显示,中国的税收收入在经过一个高速增长期以后,开始出现明显的放缓趋势,尽管有进一步推行减税措施的需要,但与GDP总额同中国相近的日本相比较,税负并不算过重。为解决财权与事权相匹配问题,应考虑把量能课税原则和受益课税原则作为划分我国国税与地税的标准;此外,共享税比重过高与直接税比重过低是中国现有税制存在的两大基本问题,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云霞 唐伟正 刘刚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省级税收计划的数据,本文发现地方税务机关很少出现未完成税收计划的情况;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税局的税收目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地税局的税收目标增长率反而逆势上升,与经济税源的偏离程度也相应拉大;与此同时,税务机关为避免出现未完成税收计划的情况,相机提高税务稽查的强度和平滑税收收入。这表明,在中国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下,税收计划具有很强的指令性,是税务机关必须完成的任务底线。进一步深入到企业层面,本文发现当地方税务机关完成税收计划的压力较大时,企业税负显著上升;而当年初税收目标增长率较高时,这一情况更加严重。此外,地方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显著提高了非国有企业的税负,但是对地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揭示出,中央政府在运用税收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特别是治理衰退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设计本身,还需要改革当前脱胎于计划经济的税收征管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