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5)
- 2023(11862)
- 2022(10515)
- 2021(9754)
- 2020(8290)
- 2019(19268)
- 2018(19071)
- 2017(38430)
- 2016(20691)
- 2015(23303)
- 2014(23090)
- 2013(23330)
- 2012(21514)
- 2011(19046)
- 2010(18660)
- 2009(17120)
- 2008(16808)
- 2007(14745)
- 2006(13015)
- 2005(11391)
- 学科
- 济(85307)
- 经济(85200)
- 管理(61441)
- 业(60907)
- 企(49654)
- 企业(49654)
- 方法(43933)
- 数学(38904)
- 数学方法(38580)
- 财(29547)
- 农(23342)
- 中国(21828)
- 税(21807)
- 税收(20359)
- 收(20184)
- 业经(17613)
- 务(16682)
- 财务(16622)
- 财务管理(16593)
- 学(16446)
- 农业(16346)
- 企业财务(15836)
- 地方(15795)
- 贸(14558)
- 贸易(14553)
- 制(14373)
- 易(14084)
- 理论(13611)
- 和(13483)
- 技术(12517)
- 机构
- 大学(294673)
- 学院(291818)
- 济(120655)
- 管理(120171)
- 经济(118226)
- 理学(104997)
- 理学院(103968)
- 管理学(102411)
- 管理学院(101887)
- 研究(91552)
- 中国(68737)
- 财(61920)
- 京(61507)
- 科学(54983)
- 财经(48930)
- 所(44826)
- 经(44541)
- 农(41937)
- 江(41571)
- 业大(41373)
- 中心(40977)
- 研究所(40292)
- 北京(39135)
- 经济学(37490)
- 财经大学(36564)
- 范(36020)
- 师范(35728)
- 经济学院(34137)
- 州(33340)
- 院(32914)
- 基金
- 项目(199593)
- 科学(157546)
- 研究(147475)
- 基金(147162)
- 家(126518)
- 国家(125500)
- 科学基金(109157)
- 社会(94469)
- 社会科(89665)
- 社会科学(89642)
- 基金项目(78414)
- 省(75641)
- 自然(70340)
- 自然科(68696)
- 自然科学(68683)
- 自然科学基金(67480)
- 教育(66924)
- 划(63753)
- 资助(61789)
- 编号(60234)
- 成果(48987)
- 部(44881)
- 重点(43210)
- 创(41167)
- 发(40770)
- 课题(39695)
- 教育部(39285)
- 国家社会(39157)
- 人文(38756)
- 创新(38343)
- 期刊
- 济(125916)
- 经济(125916)
- 研究(92671)
- 中国(49533)
- 财(46553)
- 学报(43703)
- 管理(41702)
- 科学(39361)
- 农(37087)
- 大学(33283)
- 学学(31330)
- 教育(27918)
- 农业(25575)
- 融(24254)
- 金融(24254)
- 技术(23847)
- 财经(23736)
- 经济研究(20701)
- 经(20008)
- 业经(19309)
- 问题(16715)
- 务(16105)
- 税(15851)
- 理论(15091)
- 技术经济(14752)
- 图书(14749)
- 税务(14100)
- 实践(13732)
- 践(13732)
- 科技(12762)
共检索到421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奕明 买买提依明·祖农
企业微观层面的三个利益相关方——政府、投资者(包括股东与债权人)和职工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体现为税、资本收益和劳动所得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00—2011年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单位资产上的税负、资本收益和劳动所得为衡量依据,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从高到低依次是:资本收益率、劳动所得率、税负率。从变动趋势上看,劳动所得率逐年上升、股东所得率波动较大。此外,股权性质、垄断行业、所属地区、公司规模等对企业收入分配结构有一定影响。从样本期间均值来看,税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地方国企、非国企、央企;劳动所得率依次是央企、非国企、地方国企;而股东所得率则依次是非国企、央企、地方国企。垄断企业的税负率较高...
关键词:
收入分配 资本收益 劳动份额 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晶
文章从技术进步与投入要素所得或回报关系的角度,通过构建劳动报酬份额、资本收益率、人均劳动报酬、技术水平之间一阶差分变量的实证模型,利用中国1993~2007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和验证实证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探求中国省际地区劳动报酬份额演变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收益率和人均劳动报酬的变动是影响劳动报酬份额演变的重要因素,同时技术进步又是资本收益率变动和人均劳动报酬变动的直接动因。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鹏
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趋势下,以税收公平为指导,设计我国个人劳动所得税前扣除是一种新的探索。基于个人劳动所得扣除原则,本文从扣除项目和扣除方式入手,比较各国在免征额、成本费用、支出流向三方面扣除设计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个人劳动所得税前扣除进行设计构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鹏
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趋势下,以税收公平为指导,设计我国个人劳动所得税前扣除是一种新的探索。基于个人劳动所得扣除原则,本文从扣除项目和扣除方式入手,比较各国在免征额、成本费用、支出流向三方面扣除设计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个人劳动所得税前扣除进行设计构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春超 冯大威 张志鑫
本文分析2011和2018年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中国劳动供给的影响,探讨了劳动者调整成本与收益对个体劳动行为决策的作用。研究发现:首先,2011年个税改革提高了个体劳动供给,其劳动激励效果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群体间具有显著异质性,调整成本因群体不同也各有差异;其次,调整成本会削弱劳动者对改革的行为反应;最后,2018年个税改革的调整成本对劳动者的影响较2011年进一步扩大。本文建议政府在推行个人所得税改革时,需全面准确考虑劳动者的调整成本和收益,优化税收与就业政策,持续释放劳动力供给潜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春超 冯大威 张志鑫
本文分析2011和2018年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中国劳动供给的影响,探讨了劳动者调整成本与收益对个体劳动行为决策的作用。研究发现:首先,2011年个税改革提高了个体劳动供给,其劳动激励效果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群体间具有显著异质性,调整成本因群体不同也各有差异;其次,调整成本会削弱劳动者对改革的行为反应;最后,2018年个税改革的调整成本对劳动者的影响较2011年进一步扩大。本文建议政府在推行个人所得税改革时,需全面准确考虑劳动者的调整成本和收益,优化税收与就业政策,持续释放劳动力供给潜力。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杨帆 刘怡
美国的劳动所得税抵免制度不仅是一种税收政策,更是一种反贫困的福利政策。从效率角度看,劳动所得税抵免有助于促进低收入者参与劳动;从公平角度看,劳动所得税抵免有助于扶助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儿童,且实施成本较低。本文通过对美国劳动所得税抵免制度的制定、实施方式、发展趋势和制度影响的分析,试图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寻找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劳动所得税 抵免制度 个人所得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为群 陶瑞翠
本文首先从税基、纳税人和纳税期限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和稿酬三项劳动所得从分类税制转向综合税制的改革路径。对工资薪金所得,先由按月征收改为按年征收再实行夫妻合并申报,维持现有费用扣除标准和适用税率不变;对稿酬所得,先以支付单位为基础由按次改为按年计税再并轨综合计税,同时微调费用扣除标准;对同类劳务报酬项目分别由按次改为按年综合计税,然后再对所有项目综合按年征税,同时对税率和费用扣除进行相应调整;其次提出应全面综合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和稿酬三类劳动所得,并相应改革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通过信息化技术和平台的支撑,最终实现劳动所得的综合课税,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关键词:
劳动所得 分类与综合 个人所得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蓉 林志建
根据有关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近5年以来劳动所得在个人总收入中占比约为56%,而劳动所得纳税额占个人所得税纳税总额65%左右,由此可见,个人所得税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CFPS2016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分解衡量各分项劳动收入的基尼弹性系数变化,评估个人所得税制度下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和稿酬三类劳动所得对劳动收入税负和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并按照个人特征分析影响劳动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揭示影响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具体原因,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劳动收入 分配效应评估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德勇 刘家志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数据,借助广义熵指数和基尼系数,通过对新个人所得税提高免征额与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前后各指标的测算,分析了在2018年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中提高免征额与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对劳动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提高免征额与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仅有利于高收入层群体劳动收入的再分配,且拉大了高收入层群体与中低收入层群体间劳动收入的差距;(2)提高免征额会使全国人均劳动收入增加6.5%,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会使全国人均劳动收入增加0.5%。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显才
个人所得税是最为复杂的税种之一,其完善需要以充分掌握各种相关信息为条件,这其中就包括了对纳税人税收行为的认识,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其中之一。国外的同类研究历史较长,成果较多,但国内的研究非常有限,这成了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一个阻碍。本文以大范围的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以计量分析和描述统计为手段,试图达到揭示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婚姻状况、收入、收入比和单位性质等在内的自变量对税收劳动供给弹性的不同影响的目的,以为制定与国情相符的税制提供纳税人税收行为的信息。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林颖 王伟域
与2018年国务院8 000亿元整体减税目标相适应,2018年8月31日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围绕减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在对综合劳动所得"三箭齐发"的减税政策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四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本次税改在综合劳动所得方面的减税效果,并基于充分释放减税红利的目标,对综合劳动所得的征管配套提出了改革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芳
2006年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提高了4次。每次提高免征额都大幅降低了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即纳税面),使我国个人所得税更加边缘化,不利于提高收入的分配效应。负所得税是由政府制定最低收入保障标准和负税率,对于实际收入低于最低标准的按负税率予以补助,补助额随着实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美国劳动所得税收抵免(Earned Income Tax Credit,简称EITC)是负所得税理论的成功实践。为缩小贫富差距,我国应当借鉴美国EITC的经验,在对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1)中引入负所得税,优化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
关键词:
负所得税 EITC 免征额 收入分配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建国 白红光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劳动要素收入之间的关系,之后利用中国1952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从宏观角度和采掘业等13个行业18年数据的行业角度及国际宏观数据角度对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我国劳动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论表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劳动收入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低技术含量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带来劳动收入长久、有效的增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荀关玉 白妍
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数据构建我国劳动力贡献模型,以此为依据测算我国劳动力合理收入比例,并与我国现实劳动力收入比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必须提高劳动在国民生产总值分配中的比重。本文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劳动收入 合理比例 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