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0)
2023(5269)
2022(4359)
2021(4047)
2020(3282)
2019(7289)
2018(7067)
2017(12812)
2016(6783)
2015(7792)
2014(8053)
2013(7776)
2012(7301)
2011(6484)
2010(7029)
2009(6822)
2008(5852)
2007(5617)
2006(5136)
2005(5016)
作者
(19181)
(15401)
(15249)
(14786)
(9772)
(7440)
(7180)
(6122)
(5953)
(5840)
(5305)
(5197)
(5001)
(4922)
(4832)
(4820)
(4668)
(4473)
(4413)
(4404)
(4063)
(3750)
(3645)
(3617)
(3579)
(3538)
(3531)
(3524)
(3215)
(3117)
学科
(24800)
金融(24799)
(23786)
经济(23754)
(22276)
银行(22271)
(22116)
(21671)
管理(20477)
(18635)
企业(18635)
中国(16811)
中国金融(10885)
(10694)
(10151)
地方(8226)
(8176)
(7879)
财务(7859)
财务管理(7837)
企业财务(7477)
业经(7215)
方法(7195)
理论(6869)
农业(6223)
(5997)
技术(5957)
数学(5732)
数学方法(5656)
(5130)
机构
学院(93024)
大学(89195)
(36734)
经济(35634)
中国(32107)
管理(31467)
研究(29289)
理学(25098)
理学院(24844)
管理学(24407)
管理学院(24246)
(21533)
(19135)
(17420)
银行(16864)
中心(16760)
(16581)
科学(16099)
(15897)
财经(15846)
(14866)
(14649)
金融(14556)
(14377)
(14094)
人民(13739)
北京(12801)
(12735)
研究所(12507)
国人(12217)
基金
项目(50769)
研究(42857)
科学(38851)
基金(33267)
(27122)
国家(26777)
社会(24845)
社会科(23536)
社会科学(23531)
科学基金(23089)
(22090)
教育(19578)
编号(19395)
(17176)
基金项目(17005)
成果(16925)
课题(14001)
资助(13974)
自然(12596)
自然科(12286)
自然科学(12283)
(12235)
(12183)
(12079)
自然科学基金(12063)
(12025)
项目编号(12005)
重点(11533)
创新(11276)
(10746)
期刊
(46079)
经济(46079)
研究(33860)
(28739)
金融(28739)
中国(26260)
(18845)
教育(15197)
管理(13104)
(12467)
学报(10531)
科学(9989)
技术(9644)
大学(8506)
财经(8112)
业经(7868)
学学(7647)
农业(6935)
(6919)
(6734)
论坛(6734)
经济研究(6703)
理论(6066)
财会(5903)
图书(5877)
实践(5592)
(5592)
科技(5583)
问题(5455)
职业(5434)
共检索到167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熊国胜  
科技与金融业结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深化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我刊收到不少有关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章,现摘编两篇刊登出来,以展开讨论,希望能引起科技界与金融界的重视,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寻求一种有效远作的机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钱晔  
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金融风险的产生、聚集和爆发均出现了新的变化,探讨金融生态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分析我国金融改革的难点和出路所在。本文就金融生态的含义、金融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我国现阶段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我国金融生态的趋向作了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飞鸣  王敬华  吴东立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本文分析了海南省在推进农业科技与金融结合实践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并对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海南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建平  曹小艳  王真真  
近年来,我国科技金融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针对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衡量体系和统计制度却相对滞后。为此,结合科技金融发展特点与现有统计条件,本文首次在制度层面研究构建了一个专门衡量和描述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即科技金融统计体系。文中从整个金融体系对科技(主要是科技活动单位)的资金支持角度,搭建了一个宽口径、多维度的衡量体系,通过总量规模和结构特征的并行测度,更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状况。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月田  宋立根  
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备受关注。笔者认为,要坚持"政府引领、市场运作、科技支撑、金融助力"的基本思路,以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为核心,积极探索新机制,构建新体系,促进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使"科技+金融"成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丰  
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明确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又是产品经济,这就要突出银行经济杠杆的作用,来调节财力、物力、人力的流向,平衡重大的社会经济比例关系。 金融体制的改革包括银行体制、信用形式和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改革,要在宏观上有利于对社会供需总量和重大比例关系以及重点建设给予控制,同时,在微观上运用价值规律发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段瑞春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中,健全科学技术事业的法制建设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制定法律规范和运用法律规范是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毫无疑问,它也是繁荣科学技术,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科技立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科技立法的历史渊源法律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并依据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在人类历史上,法的出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它几乎与私有制和国家同时问世。然而,科学技术法律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初始的科学技术性法律,是在手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简单技术规范。早在公元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耀标  周捷  
股份合作制的出现,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它集股份制与合作制优点于一身,较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但推进股份合作制健康发展与促进科技经济结合,也面临不少新问题。这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尤其是经济、科技界人士的共同关注。对此如何深化认识,如何正确对待,本文试图作一粗略的探讨。股份合作制出现的必然性股份合作制是以“自愿合作、股权平等、民主管理”的原则和“资金共筹、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盈亏共负、积累公有”的机制为景主要特包,具有丰富内涵的制度。从股份合作制成长过程来看,它大体上经历了萌芽、奠基、发展三个阶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伟中  房汉廷  邵学清  楼健人  李希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逐渐走向融合,建立了科技和金融的合作机制。我国陆续出台了创业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贷款、科技保险、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政策,让金融资本参与创新活动、分散科技创新的风险、分享科技创新收益,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本刊编辑部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讨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范文波  
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对支持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拓宽融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重要抓手。PPP模式有效落地的关键是如何在收益与风险平衡的前提下充分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引入互联网金融工具,提出了"P2P+PPP"和"众筹+PPP"两种模式,为有效开拓PPP项目资金来源提供了一个开放创新的思路和现实可行的方案,可供PPP模式推进实践借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计划生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各级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不仅拓宽了认识,而且创造出一系列适应于现行经济体制的新的计划生育工作模式,特别是提出的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和国家计生委的充分肯定。国家10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认真抓好农村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通知》。1995年10月22日国务院又在四川召开了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经验交流会,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和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到会并讲了话。会上指出:“三结合”是新形势下抓紧抓好计生工作的必由之路、希望之路。会上还提到:实行“三结合”的时间不长,经验还不多,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为此,本刊组织部分学者对“三结合”理论和认识方面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关于“三结合”问题的几点思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爱俭  
论金融与科技结合王爱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20—30%左右的平均水平。此外,我国工业的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育明  
科技与金融结合是产融结合的特殊形式。我国的科技与金融结合应向市场机制为主、财政性投资为辅的模式过渡。科技与金融结合制度安排的首要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安排,由于风险资本在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重要性,要特别注意风险资本参与风险企业运作的制度安排和风险资本的退出制度安排。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支撑体系由企业和金融机构、中介组织、交易场所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组成,起着不同的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彦菁  
经济增速换挡的过程必须打开科技引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离不开科技创新。浙江嘉兴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金融加快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生态环境,也对金融深化综合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分析当前科技金融发展的不同模式出发,借鉴不同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夹层融资"的优势和特点,探讨科技金融发展中运用"夹层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和主要设计思路,从而找到深化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的重点和切入点,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喜梅  邹克  
试图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拓展科技金融的内涵。宏观上,科技金融要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相结合,提升科技金融的地位;中观上,要利用"科技产业金融",覆盖不同企业生命周期的风险,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微观上,对科技的横向应用拓展的金融支持也是科技金融的范畴,横向应用包括军民技术融合、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产品出口等。政策建议提出:宏观上,根据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进行科技金融体系的顶层底层设计,在科技创新各个阶段、不同产业发展之间合理地分配金融资源,并加强科技管理与金融管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