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3)
2023(5447)
2022(4532)
2021(4246)
2020(3609)
2019(8234)
2018(8111)
2017(14859)
2016(8101)
2015(8875)
2014(8756)
2013(8449)
2012(7886)
2011(7097)
2010(7663)
2009(7885)
2008(7094)
2007(6344)
2006(6217)
2005(6137)
作者
(21559)
(17767)
(17430)
(17396)
(11436)
(8539)
(8132)
(6964)
(6637)
(6594)
(6255)
(6223)
(6077)
(5960)
(5893)
(5768)
(5401)
(5287)
(5018)
(4865)
(4850)
(4300)
(4248)
(4140)
(4132)
(4080)
(4015)
(3917)
(3748)
(3565)
学科
(27285)
经济(27236)
(25572)
金融(25572)
(23301)
银行(23296)
(22704)
(21329)
管理(20921)
(18869)
企业(18869)
中国(18098)
(14466)
(12464)
中国金融(10979)
(9119)
地方(9029)
(8826)
业经(8440)
体制(7955)
(7645)
财务(7626)
财务管理(7607)
方法(7556)
企业财务(7339)
(7104)
制度(7097)
(6452)
理论(6434)
数学(6292)
机构
大学(102033)
学院(101576)
(43886)
经济(42754)
中国(39252)
研究(39164)
管理(34637)
(27167)
理学(27109)
理学院(26826)
管理学(26446)
管理学院(26228)
(23119)
科学(20539)
中心(20437)
(19968)
(19917)
银行(19286)
财经(19000)
(18755)
(18040)
研究所(17323)
(17053)
人民(16492)
(16384)
(16322)
北京(16063)
金融(16018)
(15430)
(14600)
基金
项目(57461)
研究(46059)
科学(44008)
基金(39500)
(33866)
国家(33504)
社会(28146)
科学基金(27939)
社会科(26666)
社会科学(26659)
(23038)
教育(21265)
基金项目(19719)
编号(19158)
(18784)
成果(17630)
资助(17127)
自然(16031)
自然科(15606)
自然科学(15604)
自然科学基金(15338)
课题(14493)
重点(13514)
(13266)
(13045)
(12363)
(12123)
(12047)
(11964)
项目编号(11704)
期刊
(56433)
经济(56433)
研究(42218)
(32213)
金融(32213)
中国(29462)
(22605)
教育(17464)
(15003)
学报(14556)
管理(14277)
科学(13001)
大学(12250)
学学(11075)
财经(10170)
业经(9103)
(8713)
技术(8698)
经济研究(8483)
农业(7661)
问题(7295)
理论(6536)
林业(6390)
农村(5856)
(5856)
实践(5845)
(5845)
会计(5673)
图书(5590)
国际(5522)
共检索到194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伊春市政府林改投融资配套改革调研考察组  柏晓东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配套改革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主要工作。介绍了永安市和邵武市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和重点内容。主要作法:构建信用平台、规范贷款程序、开展信用状况评估、拓展小额抵押金融业务、成立林业要素市场。对伊春市林改的启示: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理念,尽快解决《林地承包经营合同》法律效力问题、建立多元化林业投资机制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蔡为茂  
讨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保持问题。涉及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价值实现路径、林地租金的形成及使用、林业要素市场及其交易成本、产权变更后的服务体系、政府与市场及社会力量的伙伴关系等问题。认为要长期保持林改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必须拥有相互独立的价值实现路径。在福建永安,土地租金是林地所有权实现的基本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平  朱源  王云珠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新阶段深化改革、探索不同区域改革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其政策核心是体制创新,目的是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起示范作用。山西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加快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运行方式和增长方式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管理体制改革,为同类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探索改革经验、思路和模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严玖祖  
为进一步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改革工作,巩固主体改革成果,近期,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与国家林业局林改司组成调研组,赴福建、江西、贵州、湖南四省13个县市进行了实地调研。总体来看,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曹垂龙  
新汇制实行以来的表现显示,弹性已逐步凸现,但随之而来的是外汇风险问题。滞后的中国金融尚存在不少影响新汇率制有效运行的因素,汇率机制改革推出后,对我国一系列金融相关领域提出了配套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迫切要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善长  
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新世纪以来推进改革、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几年来,试验区围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改革探索和突破,形成和积累了一些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改革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和借鉴,也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蔡昉  
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同样遵循经济学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依此认识框架可以判断,中国的经济改革没有倒退,也不是处于停滞状态,而是在发展阶段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面临着"高处摘果子"的攻坚困难。在分析下一步改革特点的情况下,本文提出要在更高的层次上设计,以法律为依据推进改革。改革的关键领域和突破口是结束城乡分割体制,创造人力资本积累和涌流的制度环境,重塑作为公共品供给者的政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先行先试,将在新时期为全国改革开放起到示范作用。当前这三个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有:进行政府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创新型社会体制和机制,建立法制社会,建立循环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进行金融体制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这三个试验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落实“选行先试”的有关政策,给这些地区一定的空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文玲  
在改革攻坚阶段,最艰难和最重要的是进一步突破制度和机制的约束,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为业已建立的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提供制度保证和支撑。因此,我们需要新的改革动力,新的改革思路,新的改革示范。综合配套改革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的非常重大的战略布局,要继续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俊坤  吴晓峰  
“以税还贷”政策的实施、金融法制的不健全及金融监管工作的不力,严重阻碍了税收改革的步伐;金融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滞后、金融业营业税率的提高、金融业税收政策的内外有别以及对金融企业自由拓展业务的限制,也给金融改革带来了阻力。建议通过协调与配套改革,改变当前两者相互掣肘的现状。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胡新华  
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其开发之初到现在,其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迄今已基本完成转型。然而在转型过程中,二者的管理体制亦经历了开发办公室到管委会的变迁,浦东新区业已成为行政区并组建政府。管理体制的变迁与经济社会进程紧密关联,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对转型路径的变异。通过对比分析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的转型进程,考察二者的差异与共同点,为以后的试验区发展提供清晰的可供借鉴的框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皮黔生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与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共同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由于天津的改革开放滞后于深圳与浦东,中共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所处阶段、发展所面临问题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将围绕着创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现代化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来进行,构建“五个体系”,实施六大战略举措。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敬琏  
去年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苗头。所谓经济"过热",是从物质生产系统的角度看的,它是指国民经济的某些部门,已经不能支持当时的增长速度。经济"过热"从货币角度看,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即"通货膨胀"。在1992年7、8月间,出现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明显迹象,这大致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短线部门"如交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调统处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