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1)
2023(9298)
2022(7522)
2021(6887)
2020(5310)
2019(12165)
2018(12111)
2017(21078)
2016(12549)
2015(14191)
2014(14377)
2013(13621)
2012(13332)
2011(12373)
2010(12932)
2009(11740)
2008(11510)
2007(10838)
2006(10311)
2005(9875)
作者
(34419)
(28414)
(28201)
(27077)
(18241)
(13714)
(13057)
(11148)
(10946)
(10565)
(9703)
(9616)
(9299)
(9245)
(8934)
(8901)
(8526)
(8403)
(8398)
(8288)
(7685)
(7118)
(6807)
(6789)
(6702)
(6518)
(6461)
(6378)
(5800)
(5733)
学科
(51255)
经济(51104)
管理(27886)
(26465)
中国(24653)
教育(21407)
(20461)
企业(20461)
地方(18649)
(16803)
业经(15541)
理论(13118)
方法(12481)
(12066)
(11951)
农业(11230)
(10749)
地方经济(10409)
(10216)
银行(10208)
(10049)
(10007)
(9863)
(9645)
金融(9644)
发展(9558)
(9431)
技术(8524)
数学(8126)
数学方法(7961)
机构
大学(172554)
学院(170174)
研究(68500)
(64092)
经济(62311)
管理(55110)
中国(48207)
理学(44619)
理学院(43903)
管理学(43074)
管理学院(42699)
(40548)
科学(38957)
(35759)
师范(35564)
(34804)
教育(33639)
(32435)
(31321)
研究所(30712)
中心(30158)
师范大学(28824)
北京(27559)
(26053)
(25090)
(24419)
财经(23378)
技术(22132)
(21753)
(20870)
基金
项目(98090)
研究(83504)
科学(78352)
基金(64802)
(54197)
国家(53435)
社会(52053)
社会科(47871)
社会科学(47856)
教育(45103)
科学基金(44948)
(41179)
编号(37571)
(35699)
成果(34744)
基金项目(32393)
课题(30467)
(28192)
(25762)
资助(25647)
自然(24077)
重点(23604)
发展(23578)
自然科(23485)
自然科学(23482)
(23109)
规划(23052)
自然科学基金(23040)
(22607)
项目编号(21956)
期刊
(88401)
经济(88401)
研究(71067)
教育(57349)
中国(54080)
(26607)
(24533)
管理(22770)
学报(22264)
科学(21510)
(20542)
金融(20542)
大学(18616)
技术(18574)
农业(17752)
业经(15657)
学学(15191)
职业(13952)
经济研究(13236)
财经(12108)
图书(11647)
(11116)
论坛(11116)
问题(10931)
(10578)
(10231)
技术教育(9045)
职业技术(9045)
职业技术教育(9045)
书馆(9028)
共检索到306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德广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歌猛进。人们不能武断地认为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就是"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失落了",也不应该随意地指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市场化的产物,更不能否认民间资本投入教育的功绩。人们应从中国的国情和高等教育现实出发,理性地看待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德广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展立新和陈学飞的长篇文章《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以下称"理文")。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否定潘懋元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否定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论",作者认为"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无奈的历史选择",导致两大失误:一是"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二是"不惜压制其他实践理性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保利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在编制第11个5年规划的过程中,正确认识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准确内涵及相互关系,以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为先导,有效监控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度规模,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虽然近些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步子还是缓慢的,与世界各国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应该与世界发展趋势一致,加快速度,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文章依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对民办高等教育如何摆脱困境,取得较大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淳  
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与社会大系统深度耦合,与其他子系统互动、交流、协调。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既表现出对社会系统的追随、顺应及依赖,又不时地以自觉、主动、超前的姿态展现出改造社会系统的主体性力量。随着我国逐步过渡到“知识型社会”,知识和技术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核心资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德广  忻建国  
正确评价1999-2006年的高教大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澄清在扩招认识上的三个误区。我国高等教育仍然要积极适度地发展。发展的途径有四条:增加投入,老校挖潜;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积极发展独立学院;将一部分公立高校改制为"公有民营"高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振朝  田秀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廷勇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指研究者在一种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教育关怀意识下,以服务于"满足和发展人的需求和天赋"为宗旨,围绕"什么是好的社会,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能促成一个好的社会"这类问题进行独立思想探索,研究高等教育中的真问题。当前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味着,研究者需要从自身而非仅从外部因素出发客观理智地反思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在肯定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薄弱、方法论体系还不完善和学术自主性缺失等问题,这严重制约和阻碍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社会责任的充分发挥。因此,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重新审视其当下使命及对"科学"与"国际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文涛  李正  翟振东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是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论述了社会力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式,指出社会力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多元的投资渠道、完善治理结构等措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林富  宗高峰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民族地区高校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自身找准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此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变化新要求,紧扣自身责任与使命;创新发展理念,突破传统思维窠臼,立足所在区域的实际需求;调整办学结构,转变发展思路,切实增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贡献力。这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科学发展应当遵循的逻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莉  
文章在介绍俄罗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基础上,从较深层次论述了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公平问题的表现特征和多重根源。通过分析俄罗斯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期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艳丽   王建华  
高等教育在满足工业社会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工业化高等教育系统。工业化驱动的高等教育系统有着强劲的路径依赖,主要用于服务工业社会而不是满足知识社会的需要。在从工业社会到知识社会的转型中,高等教育系统的工业化趋同与社会转型需求不适配,工业化高等教育系统表现出组织机构同质化和组织结构金字塔化。随着知识社会初露端倪,工业化高等教育在知识社会面临转型,工业化高等教育系统需要重构,即以开放环境为前提,提高系统的持续适应性;以转变认知为动力,增强系统的多态性;以更新组织结构为基础,加强系统的灵活性,实现工厂式的高等教育系统向欣欣向荣的生态系统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进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做强高职教育的持续过程。做强高职教育一是强化类型、强调特色,二是强化功能、强调内涵,全面地推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在高职领域充分而个性的展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可以从历史起点、理论起点、策略起点的角度思考,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依据可以从高职教育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与教育发展内部结构优化的匹配、与国际职业教育成熟经验的匹配的角度观照,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由发展基本理念、发展动力机制、发展特定方式、发展结构优化、发展资源配置、发展制度创新、发展理性追求等要素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