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4)
2023(4611)
2022(3870)
2021(3633)
2020(2790)
2019(6220)
2018(6214)
2017(11186)
2016(6091)
2015(6823)
2014(6763)
2013(6634)
2012(6462)
2011(5885)
2010(6059)
2009(5691)
2008(5855)
2007(5442)
2006(5067)
2005(4622)
作者
(18779)
(15536)
(15524)
(14992)
(9995)
(7644)
(7033)
(6068)
(5936)
(5653)
(5407)
(5331)
(5183)
(5061)
(5042)
(4781)
(4636)
(4588)
(4495)
(4456)
(4105)
(3799)
(3785)
(3731)
(3534)
(3531)
(3496)
(3211)
(3185)
(3151)
学科
(25589)
经济(25444)
管理(15026)
(13899)
(13740)
企业(13740)
方法(10663)
(10380)
理论(9481)
中国(7926)
业经(7844)
(7376)
(6741)
(6259)
教育(6250)
数学(5922)
数学方法(5802)
(5133)
经济理论(4852)
社会(4461)
企业经济(4376)
(4257)
农业(4162)
税收(3936)
地方(3910)
(3890)
经济学(3708)
(3686)
(3599)
银行(3587)
机构
大学(96613)
学院(92907)
研究(34985)
(34562)
经济(33649)
管理(31861)
理学(27063)
理学院(26628)
管理学(26000)
中国(25855)
管理学院(25816)
科学(22581)
(21170)
(18918)
(18143)
研究所(16439)
(15772)
师范(15640)
中心(15209)
(14986)
(14947)
财经(14477)
北京(13538)
(13054)
师范大学(12986)
(12398)
业大(12265)
农业(11573)
(11485)
经济学(11114)
基金
项目(58808)
科学(47043)
基金(43465)
研究(43060)
(38323)
国家(37958)
科学基金(32105)
社会(29121)
社会科(26152)
社会科学(26141)
基金项目(22522)
(21777)
教育(20804)
自然(20351)
自然科(19863)
自然科学(19859)
自然科学基金(19534)
(19427)
编号(17490)
资助(16629)
成果(16035)
重点(14051)
(13373)
课题(12542)
(12041)
(11858)
教育部(11601)
国家社会(11584)
科研(11519)
(11429)
期刊
(43774)
经济(43774)
研究(32337)
中国(20889)
学报(17163)
教育(15807)
科学(15708)
(15001)
(13776)
大学(12775)
管理(12346)
学学(11652)
农业(8538)
财经(8036)
(6979)
(6835)
金融(6835)
经济研究(6624)
技术(6265)
业经(5633)
问题(5546)
图书(5388)
(5298)
社会(4469)
(4344)
(4209)
论坛(4209)
资源(4178)
科技(4080)
现代(4025)
共检索到148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祥  洪永淼  
自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非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在曲折中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本文考察了"社会主义"一词的语用情况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指称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概括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他们后期提出的新见解,以及列宁的理论突破与演进。在经济文化落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里,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之后,应该按什么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一、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现代自然科学和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是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伟大杠杆。没有一个人能象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且他正是把科学当做这种力量来加以利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将黑格尔式的思维形式与近代科学精神结合起来,由此形成的理论结构类似于一种先验的结构。相对于黑格尔而言,马克思在思想方法上实现了超越,理论体系则有待完善,具有巨大的拓展空间。由于恩格斯的认识"偏差",这种拓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影响。恩格斯的认识"偏差"还模糊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特质,在理论逻辑方面引起一些质疑。这种"偏差"在促使人们把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理论当成僵化的简单模式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对于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解读未能充分加以体现。他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三卷的不同评价,主要是基于理论与现实经济关系的密切程度。他将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理论层面的分析,看成不同社会形态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历史差异的理论抽象,生产价格被直接当成市场价格的抽象反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小苏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思想不完全等同于理论界所言的计划经济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思想中,有两个鲜明的思想观点,即“有计划的盲目性”思想和“无计划的计划性”思想。这两个思想观点的发现及其论证为全面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思想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施有效的计划管理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希颜   代玉启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系统阐述了意识形态的真假性、功能以及建构问题,其间既有继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在真假性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都是一种掩饰性、颠倒性的“虚假的意识”,而列宁则认为意识形态“并不必然是虚假意识”。在功能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辩护体系的“合法化”和“自然化”功能,以及“教化”功能,列宁则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批判引领、社会整合”功能。在建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通过“理论武装”使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列宁则主张用“灌输”手段塑造工人阶级的“自觉”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意识形态真假性、功能以及建构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忠  
马克思、恩格斯的股份公司理论研究林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以及其它一些著作和文章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关系上,特别是从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一般规律上,对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作了深入细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艳  
所有制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解决所有制问题,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模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在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模式与中国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延明  
患难识知已,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团结战斗在一起,从来没有分离过。恩格斯的晚年,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崇高友谊,高风亮节,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纪念日,当人们深切怀念这位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伟大奠基人,庆祝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全世界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永远也不会忘记另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这块人类伟大里程碑上,刻写着两个人的名字,他们的生平和事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列宁所说:"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文军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通过对恩格斯学术理路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双向考察,可以发现恩格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丰富和完善的全过程。他不仅奏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音符",还是与马克思一道制定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指导思想"的"合作者"、科学解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与意涵的"阐释者"、编辑整理并出版马克思"遗著"的"编校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俗化"的"传播者"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果的"保卫者"。可以说,恩格斯虽然自谦为"第二小提琴手",但他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之无愧的创始人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原创性的贡献。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彬彬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道路观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指明了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要有发达的生产力,历史目标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路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胜利论"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道路观为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南。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恩格斯的"现代唯物主义"是对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唯物主义的束缚,具有"物性论"色彩;它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相比,在理论高度上存在相当的距离。马克思不仅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分析方法,还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将黑格尔的思维形式与近代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德国式科学主义的思想方法;恩格斯则把黑格尔的思维形式与"绝对精神"一起抛弃掉了。恩格斯过于偏重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定程度上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作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人理论所做的概括,不仅规定了《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人的基本任务,而且揭示了《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人思想体系的根本特征;不仅体现了共产党人党纲、党章的阶级性、战斗性,而且内含着唯物辩证法方法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它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分析、评价及态度,不仅为区别真假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标准,而且为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战略策略原则。践行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人理论的这一概括,不仅是共产党人永远保持其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根本标志,巩固和加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领导的基本前提,而且为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克思、恩格斯论股份经济(九)在一定发展阶段上,这种形式也嫌不够了;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他们中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振华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包括政治、社会及经济诸多方面内容。它不仅要求法律上平等,而且要求实际平等。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平等只是形式的表面(法律上)的平等,社会主义形式上平等和实际不平等不可避免。要实现真正平等,必须消除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