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8)
- 2023(7370)
- 2022(6202)
- 2021(5628)
- 2020(4601)
- 2019(10520)
- 2018(10257)
- 2017(20651)
- 2016(11104)
- 2015(12607)
- 2014(12886)
- 2013(12853)
- 2012(12640)
- 2011(11646)
- 2010(12399)
- 2009(11919)
- 2008(11882)
- 2007(11045)
- 2006(10678)
- 2005(10256)
- 学科
- 济(70464)
- 经济(70403)
- 管理(34667)
- 业(30640)
- 企(24232)
- 企业(24232)
- 方法(19288)
- 地方(18961)
- 中国(16997)
- 数学(16752)
- 数学方法(16481)
- 农(15866)
- 财(13860)
- 地方经济(13109)
- 制(12987)
- 业经(12943)
- 学(12082)
- 策(10975)
- 银(10511)
- 银行(10511)
- 农业(10450)
- 行(10185)
- 融(10079)
- 金融(10079)
- 贸(9631)
- 贸易(9623)
- 易(9256)
- 体(9068)
- 环境(8783)
- 及其(8650)
- 机构
- 学院(174127)
- 大学(172555)
- 济(87298)
- 经济(85502)
- 研究(65036)
- 管理(63842)
- 理学(52509)
- 中国(52076)
- 理学院(51953)
- 管理学(51193)
- 管理学院(50852)
- 财(42249)
- 京(36497)
- 科学(34116)
- 所(33192)
- 财经(31559)
- 江(29219)
- 中心(28986)
- 研究所(28863)
- 经(28290)
- 经济学(27837)
- 经济学院(24458)
- 北京(24327)
- 范(23205)
- 师范(23105)
- 农(22923)
- 州(22857)
- 财经大学(22765)
- 院(22513)
- 省(20051)
- 基金
- 项目(96463)
- 科学(76698)
- 研究(75797)
- 基金(69516)
- 家(58127)
- 国家(57584)
- 社会(50180)
- 科学基金(49514)
- 社会科(47504)
- 社会科学(47494)
- 省(36857)
- 基金项目(34589)
- 教育(34370)
- 编号(30841)
- 资助(30386)
- 划(30322)
- 自然(28585)
- 自然科(27869)
- 自然科学(27864)
- 成果(27514)
- 自然科学基金(27354)
- 发(22732)
- 课题(22611)
- 部(22157)
- 重点(21633)
- 性(20434)
- 国家社会(20421)
- 教育部(19655)
- 发展(19649)
- 展(19372)
- 期刊
- 济(114549)
- 经济(114549)
- 研究(66501)
- 中国(35884)
- 财(32044)
- 管理(26899)
- 融(24202)
- 金融(24202)
- 农(22377)
- 科学(20010)
- 经济研究(18897)
- 学报(18795)
- 教育(18435)
- 财经(17260)
- 业经(16457)
- 技术(15890)
- 大学(15431)
- 经(15077)
- 问题(14939)
- 学学(14387)
- 农业(14184)
- 贸(12320)
- 国际(10954)
- 技术经济(10813)
- 世界(10104)
- 统计(9880)
- 经济问题(9498)
- 经济管理(8877)
- 改革(8696)
- 革(8696)
共检索到298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茂生 柏冬秀
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选择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要选择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前提是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或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当然正确的理论指导也不可或缺。文中通过对1993年以来宏观调控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反思,提出了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需要选择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即:实行以增加政府支出为主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行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并以之支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行增加居民即期购买力的收入政策而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予以支持。强调利用收入政策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有:①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比如公务员工资3年翻1番);②建立规范的退休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以保障这一群体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永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国光
一、略议货币政策 这几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配合财政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按照人民银行的总结,稳健货币政策的内容是:适当增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德仁
把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对立起来,是我国经济学界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作者区分了评价性事实判断与描述性事实判断,并由此证伪了上述观点的理论渊源———“休谟命题”。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关系,得出了二者是协调与互补的结论。针对我国经济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奥利弗·布兰查德 乔瓦尼·德’拉里恰 保罗·毛罗 胡妍斌 王辰
大稳健时期让宏观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误以为大家已熟练掌握了宏观经济政策运用,本次危机显然对此观点提出了挑战。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专家对危机前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重视审视,分析了主要共识,指出其中存在的失误,以及哪些危机前的框架原则当前仍能适用,并尝试建立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建议应该对通货膨胀目标进行重视审视,协调运用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统一通货膨胀目标制与汇率政策,更广泛地提供流动性,注意积蓄财政政策空间,设计更好的财政自动稳定机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仲银
了解近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的人们也许已经发现,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常偏离计划目标,尤其是工业增长速度和投资增长速度,实际数字与计划数字往往有较大差距,以至计划数字从年初到年底要不断修正,有时甚至11月份,对全年的增长情况仍不能准确地把握。1992年和今年的情况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1992年初,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投资增长8%,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田秋生
本文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四次较为严重的过热,前三次过热的共同特征是高增长、高投资与高物价并存。目前过热的特征是高增长、高投资与低物价并存。这一特征表明,中国经济的潜在危险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对付这一特征的经济过热,最佳的政策选择是抑制投资和刺激消费。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基本特征 潜在危险 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立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看,失业无疑已成为最为突出的宏观经济问题,如何在不引致通胀复发的前提下解决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面临的最大挑战。下岗、失业等以结构问题形式出现,但在结构的背后存在总量问题,总量问题加大了结构问题的解决难度。当前的结构问题由于其特殊的产业组织特征,宏观经济政策松动时,容易形成一松就胀局面,强化和延误结构问题的解决;政策紧缩时,又容易陷入僵局,使结构调整难以实质性推进,这是当前结构问题的症结和结构调整的难点所在。1998年要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一致性,不引致人为波动的前提下,重新考虑政策可信度与灵活性的协调问题,适时调整,适度松动。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失业 总量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塞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若干问题张塞一、关于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现象我国经济在经过两年多13%以上的高速运行之后,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现象:一是从宏观看,经济总量基本平衡,运行比较协调,但从微观看,问题则比较多,也比较突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的若干问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逄锦聚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但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本文就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如下看法,与大家讨论。一、关于高速增...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郭杰 于泽 阎衍 段亚林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季下滑,宏观经济形势趋于严峻。事实上,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到新的转折阶段,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短期中金融危机深化、内需不足等长短期因素叠加的结果。从目前情况看,这种情况会持续较长一段时期,从而给我国宏观经济形成较大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