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6)
- 2023(13134)
- 2022(11678)
- 2021(10795)
- 2020(9223)
- 2019(21395)
- 2018(21265)
- 2017(42356)
- 2016(22907)
- 2015(25479)
- 2014(25296)
- 2013(25422)
- 2012(23728)
- 2011(21386)
- 2010(21122)
- 2009(19348)
- 2008(18908)
- 2007(16692)
- 2006(14681)
- 2005(13099)
- 学科
- 济(95199)
- 经济(95087)
- 管理(65054)
- 业(61853)
- 企(52012)
- 企业(52012)
- 方法(47126)
- 数学(41222)
- 数学方法(40831)
- 财(24790)
- 中国(23692)
- 农(23575)
- 学(21160)
- 业经(19900)
- 贸(19247)
- 贸易(19238)
- 易(18638)
- 地方(18507)
- 制(18340)
- 理论(15687)
- 农业(15530)
- 务(15279)
- 财务(15219)
- 财务管理(15185)
- 银(14703)
- 银行(14642)
- 企业财务(14474)
- 融(14333)
- 金融(14332)
- 和(14222)
- 机构
- 大学(329602)
- 学院(324984)
- 济(132599)
- 经济(129774)
- 管理(128662)
- 研究(112493)
- 理学(111672)
- 理学院(110415)
- 管理学(108480)
- 管理学院(107925)
- 中国(84539)
- 京(70823)
- 科学(69781)
- 财(61042)
- 所(57628)
- 农(54982)
- 研究所(52458)
- 中心(50423)
- 业大(50020)
- 财经(49192)
- 江(47028)
- 北京(45047)
- 经(44860)
- 农业(43357)
- 范(41734)
- 师范(41242)
- 院(40837)
- 经济学(40307)
- 州(38143)
- 财经大学(36965)
- 基金
- 项目(223468)
- 科学(175329)
- 基金(163517)
- 研究(159896)
- 家(143751)
- 国家(142600)
- 科学基金(121960)
- 社会(100425)
- 社会科(95195)
- 社会科学(95167)
- 基金项目(86720)
- 省(85852)
- 自然(81150)
- 自然科(79268)
- 自然科学(79246)
- 自然科学基金(77906)
- 划(73210)
- 教育(73186)
- 资助(69289)
- 编号(63686)
- 成果(51769)
- 重点(50248)
- 部(49804)
- 发(46849)
- 创(46008)
- 课题(43937)
- 科研(43296)
- 创新(42924)
- 教育部(42616)
- 大学(41686)
- 期刊
- 济(142220)
- 经济(142220)
- 研究(99381)
- 中国(59477)
- 学报(55441)
- 科学(49633)
- 农(48370)
- 管理(47403)
- 财(45009)
- 大学(41464)
- 学学(39006)
- 教育(33200)
- 农业(33117)
- 融(32330)
- 金融(32330)
- 技术(26770)
- 财经(24777)
- 经济研究(23954)
- 业经(22135)
- 经(21110)
- 问题(18479)
- 图书(17436)
- 业(16931)
- 理论(16675)
- 技术经济(16044)
- 科技(15223)
- 实践(15146)
- 践(15146)
- 贸(15047)
- 商业(14754)
共检索到477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鹏博
货币供给量作为金融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一直以来都是宏观调控机构和研究人员衡量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支付系统成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电子支付对经济金融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在电子支付对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替代性影响作用的视角,研究了电子支付与货币供给量指标的趋势关系和结构关系,认为电子支付在货币供给量指标的增长速度和结构变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也为货币供给数据的认知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支付系统 电子支付 货币供给结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晓龙 姜冉
本文首先介绍了非现金支付工具和货币供给的概况,然后从货币乘数和流通速度两个方面分析了非现金支付工具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最后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非现金支付 货币供给 货币乘数 流通速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璐璐 张之
文章主要梳理企业存款波动原因,尝试从数量角度研究企业存款的预测方法,特别是基于全社会货币供给总量的视角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国内企业存款与M1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文章的结论是:对商业银行而言,预测未来企业存款的增长趋势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M1的趋势得到。
关键词:
企业存款 预测 货币供给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刘海二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和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提高,移动支付完全有可能取代现金和信用卡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是电子货币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电子货币是移动支付存在的基础,二者具有网络规模效应,而预期在移动支付和电子货币网络规模效应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移动支付和电子货币网络规模效应的凸显,移动支付的低交易成本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减少了人们对现金货币的需求,改变了货币需求的形式。同时,中央银行和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并行发行货币,将会冲击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形式的改变和电子货币的私人供给,将会使得货币控制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这时需要中央银行发明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这一冲击。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史新鹭 周政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支付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支付媒介的电子货币日益普及。以中国电子支付发展为背景、以电子货币替代为视角,将电子货币划分为银行卡电子货币与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分别研究了这两类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并运用1999~2017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电子货币能够放大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应量,其中,银行卡电子货币扩大了央行监控下的货币供给,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不仅扩大了央行监控下的货币供给,而且也扩大了央行监控外的货币供给。因此,央行应适时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原则,尽快建立起电子货币统计监测系统及指标体系,借鉴国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成功经验,制定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
电子支付 电子货币 货币替代 货币创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燕红忠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大争论。本文通过对1650~1936年近三百年间中国的货币供给、货币制度和货币结构的变化,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了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货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表明:18世纪货币量的充足供给推动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为现代经济的成长准备了条件;近代时期的货币供给特别是纸币和银行存款快速的增长,则直接推动了近代意义的投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货币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现代经济的成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庞贞燕 王桓
中央银行承担着货币政策和向社会提供结算便利等金融服务的职责。近几年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建设使用对货币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在辨析既有讨论的基础上,从基本的概念出发,为研究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本文认为,由于支付是货币的基本属性,支付技术直接影响了货币的可接受性、使用的制度条件和范围、货币结构、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支付体系对货币的影响是实质的;而由于支付体系带来的货币变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为货币政策实施前提的货币当局对于货币形势的判断、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未改变货币政策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对...
关键词:
支付 支付体系 货币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贞燕 王桓
中央银行承担着货币政策和向社会提供结算便利等金融服务的职责。近几年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建设使用对货币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在辨析既有讨论的基础上,从基本的概念出发,为研究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本文认为,支付体系对货币的影响是实质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却是外在的,但这种外在影响是重要的,需要中央银行在调整货币供给模型时加以慎重考虑。
关键词:
支付 支付体系 货币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峥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型电子货币迅速发展、快速普及,广泛应用于小额、高频的交易场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传统货币理论产生了影响。本文从第三方支付视角出发,在分析新型电子货币替代流通中现金(纸质货币)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型电子货币替代现金的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以来,新型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量逐年迅速增加,至2016年,替代量已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现金流通总量的20%。中央银行需要完善对新型电子货币的监管,密切关注新型电子货币对央行控制货币能力及执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电子货币 第三方支付 现金 替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新鹭 周政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电子支付、电子货币有关的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我国电子支付发展为背景、从电子货币替代视角出发,将电子货币划分为银行卡电子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分别研究了这两类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效应。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分为交易需求、投机需求和预防需求,因此,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交易需求、投机需求还是预防需求,银行卡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都是不完全的,而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则能够对现金产生完全替代。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指出未来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在积极促进我国电子支付发展、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的同时,探索电子支付背景下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
电子支付 电子货币 货币需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施琍娅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多元储备货币时代。虽然美元仍是当今无可争议的世界货币,但其它各国(经济体)竞争国际货币地位的努力丝毫不减。在推动本国货币可兑换和走向国际的过程中,放松金融(外汇)管制成为主要内容,由此也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以直接投资、组合投资以及债务为主要方式的金融全球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互动中获得了空前发展,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全球经济金融化现象日趋明显。本文以国际货币竞争为主要内容,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介绍了学术界对国际货币形成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以期激发对货币国际化路径以及我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的方式的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甲贤
电子支付工具与传统支付工具共存情况下,表现为适用于不同的支付金额范围。从成本结构的视角,分析了用户使用支付工具的成本结构与支付选择之间的关系,比较了电子支付工具与现金、纸质支付工具之间成本结构关系变化所导致的各自支付金额范围变化,并结合分析了国内外部分国家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发展趋势。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支付工具之间由于成本结构差异形成的支付范围不同,以及相互间替代关系所导致的电子支付工具发展趋势不同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
支付工具 成本结构 支付金额 发展趋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邵腾伟 冉光和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Wald系数约束检验,对我国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短期内,财政收支、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财政收支、经济增长是货币供给增加的Granger原因;但从长期看,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显著。因此,结合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通胀预期的实际,应将财政政策与货币供给政策配合使用,即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要搭配,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要相搭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弋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的产生不仅改变了货币形态和支付方式,更给传统货币创造理论和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电子货币纳入货币供给的研究范畴中,考察了不同主体通过不同方式发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的影响,构造了包含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三级创造体系。研究发现,电子货币能够通过货币创造机制影响货币供给,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放大货币乘数方面尤为明显,需要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中更加关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关红玉
一直以来,通胀率都是一个很敏感的经济指标,很多时候一旦通胀率出现大的波动,央行便会采用利率政策进行调控。伴随着通胀率和利率的变化,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也会受其影响,以顺应利率变动和调节通胀率的需要。但利率和货币供给的变化是否会有助于通胀的调节,却有待考证。本文借助于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通胀率、利率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