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3)
2023(2225)
2022(1958)
2021(1772)
2020(1503)
2019(3443)
2018(3407)
2017(6034)
2016(3615)
2015(4183)
2014(4200)
2013(4324)
2012(4263)
2011(3858)
2010(4098)
2009(3950)
2008(3985)
2007(3775)
2006(3661)
2005(3659)
作者
(11345)
(9425)
(9278)
(9145)
(6090)
(4519)
(4155)
(3609)
(3530)
(3495)
(3324)
(3266)
(3248)
(3057)
(3036)
(3015)
(2843)
(2820)
(2775)
(2671)
(2585)
(2316)
(2265)
(2221)
(2190)
(2189)
(2149)
(2138)
(1997)
(1972)
学科
(16491)
经济(16468)
(11618)
管理(11238)
(8632)
企业(8632)
方法(6375)
(5816)
数学(5245)
数学方法(5164)
中国(5018)
(4528)
业经(4323)
地方(4034)
农业(3841)
(3793)
(3475)
(3349)
贸易(3341)
(3241)
(3214)
银行(3211)
(3101)
理论(2957)
教育(2863)
(2842)
(2549)
(2535)
(2485)
金融(2485)
机构
大学(54507)
学院(53827)
(23960)
经济(23386)
管理(20253)
研究(20112)
中国(17056)
理学(16359)
理学院(16181)
管理学(15943)
管理学院(15840)
(12464)
(12005)
科学(11413)
(10969)
(10781)
(10449)
中心(9939)
研究所(9096)
财经(8540)
(8273)
农业(8248)
(8196)
北京(8092)
业大(7749)
(7656)
(7615)
师范(7597)
经济学(7196)
(6965)
基金
项目(30798)
科学(24241)
研究(23484)
基金(21967)
(19214)
国家(19017)
科学基金(16050)
社会(15069)
社会科(14293)
社会科学(14292)
(12082)
教育(10919)
基金项目(10845)
(10076)
自然(9776)
编号(9651)
自然科(9571)
自然科学(9569)
资助(9509)
自然科学基金(9403)
成果(8495)
课题(7124)
重点(7023)
(6951)
(6884)
国家社会(6326)
(6113)
(5947)
教育部(5945)
人文(5894)
期刊
(30599)
经济(30599)
研究(20656)
中国(14890)
(10142)
(9589)
管理(8799)
教育(8562)
学报(8015)
(7612)
金融(7612)
科学(7463)
农业(6440)
大学(6291)
技术(5674)
学学(5546)
业经(4745)
财经(4523)
图书(4504)
经济研究(4399)
问题(4317)
(4033)
(3816)
书馆(3627)
图书馆(3627)
技术经济(3581)
(3456)
(3165)
论坛(3165)
统计(2973)
共检索到98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嘉增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社会主义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研究生产力的质和量,对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是十分重要的。(一)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质和量的统一。生产力的状况,就是生产力的质和量的统一。生产力的质,是指人们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来支配和控制自然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或尺度,是生产力的质的指示器。根据生产力的质的不同,人类社会经历了不同的时代: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昌森  
文化生产力系指具有一定智能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科学技术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人的智力、科学、生产管理、劳动组织等为其构成要素。 21世纪将是文化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世纪。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劳动能力”单纯看成体力、体能方面的能力,把“生产资料”看成有形的如机器设备、矿山、厂房、能源等物质生产资料。事实上,所谓生产力,本来就包括物质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忽视文化生产力的“生产力”是片面的。所以,必须十分重视文化生产力的研究与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校利  杨涛  
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就是智能化的生产力、社会化的生产力、市场化的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有自己的实现机制和社会条件。加强对先进生产力的研究,是一个很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显铸  
关于人与生产力的断想冯显铸社会是由人组成并管理的。没有人,我们这个社会就不存在。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劳动力,人是劳动的主体,生产资料是劳动的客体,人和生产资料这些物质要素,通过非物质要素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的作用,促使生产力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与社会得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军  徐万标  
老龄化社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按国际惯例和通行标准,60周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10%,或65周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便称为老龄化社会。目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60多个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文)的内容和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本文主要阐述四个方面的问题:(1)21世纪我国生产力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2)正确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辩证关系;(3)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去把握人口老龄化的问题;(4)当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云  刘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一些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这说明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企业规模的扩张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大企业就包括大规模企业、企业集团和跨国企业等形式。大企业是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红花",而伴随着其分布的辅助性的中小企业就是必不可少的"绿色",两者在我国生产力布局中共同发挥着巨大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文  魏农建  
流通生产力问题的提出,是当前社会经济矛盾的反映。现有理论与现 实需要之间发生了冲突。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正确认识“生产决定论”的理论地位和 历史局限。当流通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环节时,解放和发展流通 生产力,就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董心意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正>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等重要论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上至国家决策层,下至市场主体的统一共识。关于如何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蒋清海  
对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分析与思考(上)蒋清海生产力布局是一国一地区生产力要素在空间的有机组合,其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的40多年中,我们在生产力布局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但仍然有一些重大问题没有解决。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蒋清海  
对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分析与思考(下)蒋清海三、中国生产力布局的战略与总体框架生产力布局战略是一个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具有12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对生产力布局战略作出科学而审慎的选择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伟   汪祥耀  
本文在学习体会“新质生产力”含义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首先从生产力与会计联系的视角,简要回顾了会计从原始记录到古代会计、近代簿记和现代会计的发展史,指出社会生产力始终是会计发展的原动力和恒动力。然后,分别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对象(要素)、会计本质、会计程序、财务报告、审计鉴证等七个方面,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将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新挑战。最后,对我国深化会计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会计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若干思考和前景展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贵书  刘玉珊  杨风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泊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其中从重速度到重高效高速的转变和从忽视人民生活到重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转变是主要内容,这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表明我们的基本方针是正确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要求,并未完全达到,这仍是我们在发展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是指要高效高速发展生产力,决不是单纯追求速度,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这已被我国的实践所证明,只追求速度增长,不讲效益,不讲结构,也会带来许多问题,而且那样的速度也不会持久,甚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