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387)
2022(2957)
2021(2863)
2020(2537)
2019(5581)
2018(5580)
2017(9905)
2016(6090)
2015(6881)
2014(6885)
2013(6832)
2012(6900)
2011(6376)
2010(6827)
2009(6642)
2008(6880)
2007(6442)
2006(6114)
2005(5925)
2004(5095)
作者
(20883)
(17429)
(17283)
(16782)
(11295)
(8428)
(7731)
(6876)
(6650)
(6580)
(6461)
(6090)
(6001)
(5977)
(5972)
(5525)
(5308)
(5296)
(5129)
(5104)
(4984)
(4584)
(4364)
(4249)
(4059)
(3985)
(3926)
(3907)
(3781)
(3739)
学科
(22835)
经济(22795)
管理(14236)
(13955)
(13180)
(11477)
企业(11477)
(7683)
方法(7337)
(6581)
中国(6565)
理论(5718)
(5571)
数学(5430)
业经(5345)
数学方法(5247)
(5142)
银行(5114)
教育(5015)
农业(4991)
(4912)
地方(4575)
(4177)
金融(4176)
(4118)
(4019)
经济学(3910)
(3795)
(3459)
制度(3449)
机构
大学(97098)
学院(92738)
研究(38403)
(32882)
经济(31998)
管理(30146)
中国(29357)
科学(26332)
理学(24104)
理学院(23717)
管理学(23081)
(23046)
管理学院(22900)
(22476)
(21863)
研究所(19931)
(18393)
(17566)
农业(17138)
中心(16940)
业大(16831)
北京(15317)
(15279)
(15256)
师范(15106)
(13976)
(13720)
财经(12949)
师范大学(12269)
(11504)
基金
项目(55892)
科学(42005)
基金(38896)
研究(38488)
(36277)
国家(35947)
科学基金(28090)
社会(22158)
(21964)
社会科(20716)
社会科学(20706)
基金项目(19673)
自然(19238)
(19231)
自然科(18694)
自然科学(18683)
自然科学基金(18353)
教育(18122)
资助(16778)
编号(15327)
成果(14828)
重点(13442)
(11815)
课题(11794)
(11675)
计划(11390)
科研(11046)
科技(10703)
(10529)
创新(9945)
期刊
(45440)
经济(45440)
研究(32097)
学报(22369)
中国(21779)
(20480)
科学(18768)
大学(16054)
学学(14708)
教育(14583)
(13896)
农业(12514)
管理(11392)
(11196)
金融(11196)
林业(8472)
图书(8247)
业经(7566)
财经(7017)
技术(6968)
(6561)
问题(6474)
书馆(6448)
图书馆(6448)
(6276)
业大(6037)
(6037)
经济研究(5656)
(4786)
论坛(4786)
共检索到161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向阳  
我国是当今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如何在此基础上科学、生态、节俭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林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是我国林业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首先基于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理论的回顾,提出遗传学层面的理想森林概念,即拥有与分布区自然地理相适应的树种组成及群体遗传结构,优势树种持续保持丰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自然稀疏和自然更新能力,且生长等目标性状相关基因的正向等位变异高度聚合,可在更短时间内形成与立地环境相匹配的生态适应性和最高生产力的森林。通过不同森林类型的遗传特点分析,进一步提出基于遗传学和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选择和竞争等生物间及其与环境间的互作机制等自然力,并采取一定的人工辅助措施促进森林群体遗传进展和稳定性,培育生产力高的健康森林的理想森林经营概念。认为遗传基础窄化的商品林适合采取法正林类模式集约经营,而遗传基础宽泛的商品林则适合采取理想森林经营。并针对我国森林遗传品质劣化的问题,提出从良种抓起,铸牢森林遗传基础,推动森林遗传进展,重塑森林遗传品质的理想森林经营基本路径。建议在今后的森林质量提升工作中,应以理想森林为目标,建立森林经营国家机制,重构国家公益林和商品林比重,严格森林分类管理和分类经营,加强森林基础科学研究,按种子区划育种、制种和用种,通过专业化的理想森林经营,实现国家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小勇  
生态恢复是生态科学的最终实验,从种群角度看,恢复的目标是使种群(尤其是优势种或建群种)恢复到具有生长、繁殖和适应进化变化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种群遗传学知识必不可少。遗传变异是物种适应变化环境的基础,而局部适应则是种群适应局部环境遗传分化的结果,它们在生态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生态恢复过程中影响种群遗传变异的因素,主要有取样误差和小种群效应(主要是瓶颈或建立者事件及其以后的近交和漂变等);在进行生态恢复时也要考虑局部适应,对影响种群局部适应的因素(如选择和基因流)也进行了分析。以上效应均结合理论预测和实例分析进行讨论。同时,针对生态恢复过程中可以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和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为促进各国对世界森林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近日,FAO发布首份《世界森林遗传资源状况》报告。报告表明,世界上现有树种数量约为8万~10万种,其中人类利用最多的有8 000种,主要为乔木、灌木、棕榈和竹子。其中,约有2 400种(约占世界树种的30%)得到有效管理,包括约7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刚标  郭小丹  
空间遗传结构是保护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正确解释植物种群遗传特征,探讨植物适应、物种的形成与进化等因素交互作用,揭示珍稀植物濒危的种群遗传学原因的前提。森林片断化,是全球森林保护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影响植物种群空间遗传结构。本文综述了森林片断化对植物空间遗传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种群空间遗传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对植物空间遗传结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沈亦辰  
森林属于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何保护森林资源,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对森林实行合理培育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的关键举措。为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全面分析经营和培育环节存在的各类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经营工作和培育工作水平,为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荣妮  王勤  李新海  邓学梅  吴常信  
利用实验室保存的果蝇特定突变品系,设计了从基因组的提取到基因分型的系列实验教学。针对果蝇体色突变的2个基因,建立基因扩增、酶切、凝胶检测方法,判定2个体色突变的基因型,利用基因型回推被检果蝇的亲本组合。实验对学生进行分子遗传实验技术的基本训练,同时,让学生从分子层面理解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加深学生对表型选择与基因型选择的差别的理解。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璐  
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正在不断提升,森林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该定期对森林资源展开调查工作。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已经日渐受到了关注,基于此,文章对森林资源调查进行了思考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卞晓东  张秀梅  高天翔  肖永双  
为了准确鉴别在南黄海海区(33°49′N,122°10′E)采集的附着在海藻上的鱼卵种类,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遗传学方法开展了综合鉴别研究。在光学显微镜下:卵呈微扁圆形,卵径1.95~2.38 mm,粘着沉性;卵黄间隙较窄,卵黄囊呈乳白色,无龟裂;卵膜平滑,在其表面有5~7根细长角质管状卵膜丝;多油球数不定(4~145),油球径0.05~0.50 mm,油球在卵黄囊中的位置随不同发育时期而不断发生变化;胚体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特征符合颌针鱼目鱼卵的特征。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鱼卵受精孔明显,位于动物极的卵膜丝之间,外缘孔径12.3μm;卵膜壁孔不明显,在卵膜表面有大量颗粒状突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彬  杨连山  
本文通过对免疫遗传学与家畜品种改良、家畜抗病育种及动物亲缘分类等方面关系的分析,阐述了免疫遗传学在现代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美萍  
亲子关系是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发展领域的经典研究内容。随着20世纪60年代行为遗传学的兴起,一些行为遗传学家和心理学家对遗传和环境在亲子关系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获得了亲子关系具有遗传和环境基础的重要发现,从而更新和深化了既有关于亲子关系的认识。本文对既有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系统介绍了定量行为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及不足,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方美英  邓学梅  吴克亮  傅金銮  张浩  凌遥  吴常信  
根据本科教育的改革特点,即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为在新形势下讲授好动物遗传学课程,尝试增设课堂讨论,并在不同校区不同专业间进行组织实施,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讨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增进相互交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教学和科研的相互渗透,加深学生对遗传学前沿知识的了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元明  
论述了植物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发展与展望。重点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植物数量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学科建立、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的拓展、纯系品种群体和遗传交配设计群体的基因挖掘及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展望了植物数量遗传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遗传分析与作物育种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以及海量信息分析与云计算相结合。目的在于引导植物遗传工作者的思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向阳  朱之悌  张志毅  
对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其同源染色体联会较差,在终变期、中期Ⅰ可见到出现频率较高的单价体,在后期Ⅰ、末期Ⅰ亦可经常见到落后染色体的存在,证明部分同源染色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即毛白杨属杂种起源.进一步依据毛白杨、新疆杨和它们的杂种毛新杨染色体的联会情况及花粉育性等推断,银白杨或新疆杨有可能作为起源亲本之一参与了毛白杨种的形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房建军  韩一凡  
植物产生的特异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抗虫的化学基础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与植物抗虫有关化学物质的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同其它植物性状一样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异也是受遗传控制的 ;由于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是整个合成途径中大量酶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大多表现为数量性状 ,受多基因控制 ;次生代谢由主代谢分支而来 ,必然受到主代谢的控制 ,其变异的幅度是有限的 ;某种化学物质只对特定的昆虫种或亚种起作用 ,表现为化学抗性的专一性 ;近几年生物技术和分子数量遗传的发展为数量性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些农作物的抗虫性状数量基因定位工作也得已开展。文中分析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长处 ,以典型实例说明了数量性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艳华  
PBL教学法是近年兴起的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分为课前教学准备、创设课堂情境、课后查阅资料、课堂三步讨论、评价反馈几个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