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4)
- 2023(8937)
- 2022(7904)
- 2021(7519)
- 2020(6689)
- 2019(15460)
- 2018(15671)
- 2017(30623)
- 2016(17280)
- 2015(20103)
- 2014(20684)
- 2013(20683)
- 2012(19737)
- 2011(17677)
- 2010(18225)
- 2009(17225)
- 2008(17603)
- 2007(16245)
- 2006(14272)
- 2005(13057)
- 学科
- 济(68757)
- 经济(68675)
- 管理(50520)
- 业(47075)
- 企(36441)
- 企业(36441)
- 方法(31887)
- 财(30976)
- 数学(28278)
- 数学方法(28039)
- 中国(22457)
- 农(21792)
- 制(19720)
- 学(15404)
- 务(14960)
- 财务(14925)
- 财务管理(14870)
- 银(14490)
- 银行(14447)
- 地方(14444)
- 企业财务(14039)
- 财政(13982)
- 贸(13947)
- 贸易(13940)
- 行(13713)
- 农业(13576)
- 易(13553)
- 体(13518)
- 业经(13102)
- 融(11965)
- 机构
- 大学(253805)
- 学院(252898)
- 济(103455)
- 经济(101021)
- 管理(91862)
- 研究(87693)
- 理学(77199)
- 理学院(76335)
- 管理学(75019)
- 管理学院(74561)
- 中国(69242)
- 财(59368)
- 京(55014)
- 科学(53564)
- 所(47011)
- 农(46269)
- 财经(42388)
- 研究所(41765)
- 江(40882)
- 中心(40296)
- 经(37982)
- 业大(37690)
- 农业(36528)
- 北京(35413)
- 范(32644)
- 师范(32278)
- 州(31936)
- 经济学(31878)
- 院(30719)
- 财经大学(30679)
- 基金
- 项目(153369)
- 科学(117371)
- 研究(113595)
- 基金(107610)
- 家(93535)
- 国家(92717)
- 科学基金(76791)
- 社会(68809)
- 社会科(64950)
- 社会科学(64928)
- 省(60906)
- 基金项目(56685)
- 教育(53121)
- 划(51086)
- 编号(48695)
- 自然(48244)
- 自然科(47014)
- 自然科学(46997)
- 自然科学基金(46126)
- 资助(45351)
- 成果(42005)
- 重点(34753)
- 部(34615)
- 课题(34013)
- 发(32960)
- 创(30805)
- 性(29780)
- 科研(29613)
- 项目编号(29351)
- 教育部(29134)
- 期刊
- 济(120563)
- 经济(120563)
- 研究(81152)
- 中国(54114)
- 财(50814)
- 农(42074)
- 学报(41785)
- 科学(35585)
- 管理(32156)
- 大学(30890)
- 学学(28950)
- 教育(28535)
- 农业(27482)
- 融(26732)
- 金融(26732)
- 财经(21924)
- 技术(21701)
- 经济研究(19830)
- 业经(19762)
- 经(18759)
- 问题(16997)
- 贸(14383)
- 业(13833)
- 理论(13437)
- 版(12852)
- 统计(12752)
- 技术经济(12718)
- 会计(12541)
- 图书(12461)
- 商业(12245)
共检索到398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迪 唐雷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原财政包干体制中的转移支付因素、分税制中的税收返还和过渡期转移支付同时并存 ,双轨运行。现阶段应注意 :(1)目前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还是很小 ,为了更好地取得省区间横向平衡 ,转移支付体系应从“收入返还”调整为以均等化拨款为基础的转移支付体系 ;(2 )加大过渡期转移支付力度 ,明确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 ;(3)财政转移支付要在广度上、深度上落实好 ,同降低税收负担结合起来
关键词:
财政 转移支付 国际经验 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春梅
在中国现阶段,存在着很多制约建立新转移支付制度的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定型。在这一约束条件下,地方既得利益的调整十分困难;政府间事权划分不清导致转移支付设计依据不可靠;各级政府机构改革成效不明显,财政负担过重,转移支付运作空间不大。另外,当前我国统计工作总体质量不高,统计数据不全面,转移支付方案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缺陷。今后一个时期,以上因素将严重制约着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本立
论政府经济职能及其主次性调整─—兼论我国现阶段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能面临的问题童本立从宏观层面上考察,财政体制、财政职能以及由此决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都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并同政府的经济职能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分析财政问题离不开对政府经济职能的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牛海霞
现阶段国家财政采用的是财政分权管理,一个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的责任划分,会在不同层次政府间产生财政支出责任纠纷,更会影响各个政府之间的财政,使之存在纵向和横向的不平衡。在当地政府财政的收入与支出责任不协调时,将会引起当地的财政出现纵向不平衡的现象;而当在一些相同等级的政府之间的财政情况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时,就会引起这些政府财政之间的横向不平衡。由于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平衡,这样就会存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德超 阎宇
财政调控作为一种比行政控制更为适当和有效的调节地方政府行为的方式,可以通过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来实现。而我国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繁多、结构不合理、分配方法不规范,为此,迫切需要调整转移支付的模式选择、改进转移支付的结构和分配方法。
关键词:
财政调控 转移支付 模式 结构 方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对下级政府无偿的资金拨付,其目的在于解决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无论从规模设置还是从制度安排来看,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都是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运行的最主要内容,本文着重就此展开分析,对地方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暂不作探讨。对于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范围和形式划分,本文认为应与目前中央补助地方的形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1998 年下半年以后, 中央把宏观调控的重点, 放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即运用适当规模的财政赤字和向商业银行增发国债, 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作为启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 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持和货币政策的配套, 就不可能把行政启动转变为市场启动, 这种投资增长和经济回升, 是不会持久的。这就要求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着眼点, 要放在鼓励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上, 使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 才能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消费需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达昌
财政转移支付是最早出现于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一个理论概念。在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实践中,早已有财政转移支付的经济活动。作者结合实际,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揭示,并联系分税制的施行,提出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若干对策、途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亮
本文主要通过对1994年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绩效的实证分析,探讨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各地区之间财力横向均衡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绩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绩效 实证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怀宏
贫困和减贫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而财政转移支付是贫困治理的一种主要方式。主要阐述了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对城镇减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财政转移支付、经济开放度、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城镇化这六种影响因素对于中国城镇贫困问题的解决影响巨大,其中经济增长对于城镇贫困影响最大,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程度最小。
关键词:
公共财政转移支付 贫困 金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向云 杜元钰 金志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升
一、应借鉴国外经验,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纳入法制框架。将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纳入法制框架,使之规范化,改变中央单边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局面,形成良好的财政收支预期。德国的《税收分配法令》和《联邦与州间财政平衡法令》对有关的转移支付操作办法做出了明确规定。日本的《地方预算法》、《地方税法》、《地方自治法》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与形式都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吉富星 鲍曙光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统分结合地研究了中国式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体系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而转移支付则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但均等化效果不彰、政策引导效果较差。较为突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转移支付类型、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均等化调节效果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同时存在博弈与合作。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制度改革,重塑激励结构、行为模式,尤其重视教育、医疗等投入,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因而,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激励相容的政府治理模式,构建效率与公平兼具的转移支付体系,并强化省级政府主体责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山 张启春
政府设计实施转移支付制度有着多重目标 :实现纵、横平衡和矫正外溢及其他经济政治目标 ,这些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规范的转移支付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区域间财政能力或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 ,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对不同项目应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我国现阶段政府转移支付的具体政策目标既受政府转移支付的最终目标制约 ,更服从于现阶段的国家宏观经济社会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