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2)
2023(12001)
2022(10517)
2021(9694)
2020(8050)
2019(18372)
2018(18309)
2017(35444)
2016(19095)
2015(21586)
2014(21687)
2013(21679)
2012(20128)
2011(18356)
2010(18400)
2009(16860)
2008(16047)
2007(14066)
2006(12556)
2005(11219)
作者
(56603)
(46980)
(46539)
(44521)
(29917)
(22397)
(21191)
(18548)
(17870)
(16663)
(16052)
(15902)
(14966)
(14942)
(14514)
(14251)
(14011)
(13660)
(13352)
(13346)
(11698)
(11595)
(11216)
(10732)
(10580)
(10383)
(10297)
(10128)
(9467)
(9110)
学科
(99431)
经济(99339)
管理(55325)
(49058)
(41009)
企业(41009)
方法(38528)
数学(33395)
数学方法(33080)
地方(24553)
中国(21799)
(20491)
(20371)
业经(19434)
(17864)
地方经济(15399)
环境(14286)
(14152)
农业(14100)
(13934)
理论(13681)
(13027)
贸易(13019)
(12462)
(11798)
金融(11796)
技术(11487)
(11460)
(11304)
银行(11271)
机构
大学(282113)
学院(280065)
(119204)
经济(116676)
管理(112426)
理学(97406)
研究(96973)
理学院(96298)
管理学(94757)
管理学院(94256)
中国(70436)
(60155)
科学(59778)
(51262)
(48801)
研究所(44474)
中心(42480)
财经(41411)
(40735)
(40252)
业大(39716)
北京(38351)
(37546)
(37494)
师范(37265)
经济学(36070)
(35132)
(32754)
经济学院(32135)
农业(31599)
基金
项目(191125)
科学(150477)
研究(140802)
基金(138524)
(119983)
国家(119013)
科学基金(102391)
社会(89321)
社会科(84636)
社会科学(84612)
(74251)
基金项目(73999)
自然(65861)
自然科(64247)
自然科学(64236)
教育(63391)
自然科学基金(63060)
(62296)
编号(57292)
资助(56841)
成果(46123)
重点(42528)
(41873)
(41815)
课题(39215)
(39131)
创新(36499)
国家社会(36455)
科研(35966)
教育部(35941)
期刊
(136997)
经济(136997)
研究(87276)
中国(49263)
学报(41939)
管理(41845)
科学(40054)
(36772)
(36645)
大学(31503)
学学(29646)
教育(28798)
农业(25619)
技术(24876)
经济研究(22264)
(22215)
金融(22215)
财经(20523)
业经(20474)
(17549)
问题(17424)
技术经济(15505)
图书(15177)
理论(14333)
科技(13304)
资源(13011)
现代(12989)
实践(12944)
(12944)
商业(12487)
共检索到412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拉昌  
本文认为环南海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应积极通力合作,充分利用环南海经济圈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区域的多目标整合,建立环南海经济圈,形成一个“规模经济体”,增强区域经济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对抗欧洲及北美贸易集团,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沈超   宋农村   张艳华  
亚洲自进入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先是日本,继之是“四小龙”,再次是东盟各国和中国,相继踏上经济起飞架。在这个富有朝气、长期保持在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发展速度的区域内,比起北美和欧洲,区域内的合作和联系比较薄弱,除东盟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经济技术合作体制。七十年代特别是80年以后,各经济大国或经济联盟都相继提出了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合作构想。如东亚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日本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大中国经济圈、南中国经济圈等,并于1989年正式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但奇怪的是,没有见到环南海经济圈的提法,虽然关于这一区域的其它提法亦涉及环南海的有关国家和地区,但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桂玲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开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本文则尝试探讨高校在环首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软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雪芳  廖国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企业集团化等策略,以此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明  李光辉  
"环黄海经济圈"是中日韩三国学者根据环黄海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提出的以地方为主导的经济合作体系,其地理范围应该包括中国的四省三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及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蒋团标  
中心城市经济布局是区域经济布局网络的连接点与核心,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出现,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群有必要进行跨国的区域整合。通过研究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问题,探索开放经济下的中心城市跨国区域整合途径是本文的宗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杰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围绕中心城市开展生产力布局的模式,以放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构建城市群的实践,表明国内生产力布局模式正逐渐向城市主导型转变。为此,研究环昆经济圈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建设重点,加快环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云南省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距,以促进云南省经济统筹协调和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黎  
环新疆经济圈内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为该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在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推进以新疆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中国依托新疆参与区域合作的途径,以及未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杨丽莎  唐朝生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德鸿  
北部湾与珠三角及粤西具有空间整体性、文化同源性、经济与资源互补性等基础条件,因此,共同组成更大的"华南海湾经济圈"势在必行。这个构想既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区域规划,又适应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为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要以粤西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两大经济区的对接与融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初钊鹏  
根据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思想,探讨环首都经济圈构建中的区域管治问题。从空间一体化演变、经济一体化整合和制度一体化保障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管治模式和管治重点。研究表明,围绕河北周边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路径,环首都经济圈应构建由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事务的区域管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区域管治的重点要落实在城市空间分异格局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产业链对接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区域软环境建设,省直管县到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协调管理创新与培育共同市场等方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于文金  邹欣庆  朱大奎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以海洋为联系纽带的区域经济持续活跃。首次提出南海经济圈的概念,阐述了南海经济圈产生的条件,分析了其构成要素及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南海海岸带的砂矿资源丰富,港口众多,航道发达。区域内各国家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整体发展速度达4.5%,区域经济依存度增强。南海区域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性显著,互补性强,次区域经济体日趋活跃,各种经济要素流动性加强,经济圈条件日渐成熟,南海经济圈初显端倪。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亚明  胡泽明  唐朝生  刘邦凡  
文章采用极差、泰尔指数等方法,剖析首都经济圈的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现象,进而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首都经济圈的经济空间分异因素。结果表明,京津与河北之间的绝对差异依然较大,但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各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涛方  文超祥  
通过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就业行业数据,对首都经济圈,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山东、辽宁等省(市、区),进行了区域结构和变迁的研究,定量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论包括:第一,首都经济圈在地域功能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域整体性,首都经济圈的东部沿海地区为制造业主导性,西部地区为服务业主导,中间地带则为采掘业—制造业—高等级服务业混合区带;第二,从内部构成差异性来看,首都经济圈又由若干不同的亚城镇—区域空间单元组成,并且不同的空间单元发展动力各异;第三,从集聚和扩散角度看,首都经济圈发展仍呈现高度的集聚状态,从经济分工角度看,高端服务业、采掘业等空间专门化特征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有一定的均衡化趋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黎  
环新疆经济圈内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为该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各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如资金、技术、贸易、能源、交通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全球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各经济体应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经济圈资源的重新配置,进一步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在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推进以新疆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中国依托新疆参与区域合作的途径,以及未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