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8)
- 2023(12845)
- 2022(11357)
- 2021(10689)
- 2020(9050)
- 2019(20866)
- 2018(20822)
- 2017(40554)
- 2016(22353)
- 2015(25232)
- 2014(25118)
- 2013(25174)
- 2012(23496)
- 2011(21172)
- 2010(21257)
- 2009(19820)
- 2008(19486)
- 2007(17732)
- 2006(15968)
- 2005(14307)
- 学科
- 济(88848)
- 经济(88661)
- 管理(65043)
- 业(61994)
- 企(52413)
- 企业(52413)
- 方法(40506)
- 数学(32787)
- 数学方法(32322)
- 农(25464)
- 中国(25393)
- 财(23586)
- 学(22891)
- 业经(21138)
- 理论(18746)
- 制(17628)
- 地方(17075)
- 农业(16871)
- 和(16670)
- 贸(15199)
- 贸易(15190)
- 教育(14900)
- 易(14709)
- 务(14706)
- 财务(14630)
- 财务管理(14594)
- 企业财务(13830)
- 银(13450)
- 银行(13392)
- 技术(13209)
- 机构
- 大学(328077)
- 学院(322612)
- 管理(124591)
- 济(123506)
- 经济(120598)
- 研究(110606)
- 理学(106733)
- 理学院(105486)
- 管理学(103497)
- 管理学院(102916)
- 中国(82033)
- 京(71648)
- 科学(70569)
- 财(59566)
- 所(57469)
- 农(54614)
- 研究所(51909)
- 江(49477)
- 中心(49115)
- 业大(48971)
- 财经(46921)
- 北京(45950)
- 范(45622)
- 师范(45185)
- 农业(42597)
- 经(42400)
- 州(39876)
- 院(39514)
- 师范大学(36541)
- 经济学(36510)
- 基金
- 项目(213513)
- 科学(166416)
- 研究(156256)
- 基金(153683)
- 家(134508)
- 国家(133293)
- 科学基金(112930)
- 社会(97283)
- 社会科(91137)
- 社会科学(91104)
- 省(83099)
- 基金项目(81240)
- 自然(74002)
- 自然科(72227)
- 自然科学(72208)
- 教育(72140)
- 自然科学基金(70898)
- 划(70866)
- 编号(64261)
- 资助(63991)
- 成果(54469)
- 重点(47934)
- 部(47112)
- 课题(44706)
- 发(44633)
- 创(43495)
- 科研(40842)
- 创新(40414)
- 教育部(40225)
- 项目编号(39847)
- 期刊
- 济(143573)
- 经济(143573)
- 研究(101625)
- 中国(64951)
- 学报(56528)
- 科学(50363)
- 农(50244)
- 管理(46889)
- 财(46667)
- 大学(42272)
- 教育(41949)
- 学学(39258)
- 农业(34145)
- 融(27408)
- 金融(27408)
- 技术(26695)
- 财经(24536)
- 业经(22666)
- 经济研究(21440)
- 经(20949)
- 图书(20368)
- 问题(19182)
- 业(16817)
- 理论(16657)
- 版(16104)
- 技术经济(15589)
- 科技(15392)
- 实践(15191)
- 践(15191)
- 现代(14355)
共检索到490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本文提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性工程是对劳动的含义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 ,从总体上来说 ,第三产业的劳动应视为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科技劳动往往含有知识财产因素 ,科技劳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创新力 ;管理劳动是高级的智力劳动 ,它体现了人类劳动独具的组织力。因此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必须正确对待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现实性和合理性以及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关键词:
劳动 第三产业 科技劳动 管理劳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圣明
20 0 0年 1 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2 0 0 1年 7月 1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对这个问题作者阐述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为什么要深化 ,怎样深化 ,深化中如何处理几个界限等问题。本刊编发此文 ,旨在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希悦
在当前我国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 ,有些问题取得了较高程度的理论共识 ,这其中而有些问题如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竟究能否造价值、新价值和剩余劳动问题 ,难以形成理论共识 ,这其中关键在于认识与研究上基本还停留在对马克思的个别判断和结论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时代要求 ,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与时俱进 实践 创新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光辉
一、关于劳动的涉及面问题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马克思关于劳动的论述存在各种误解。其实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涉及劳动的论述极其丰富,马克思从许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围对劳动展开了既深刻又宽阔的理论视野。有劳动目的性的一般本质特征;有劳动的社会属性,包括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和其它社会属性的生产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廖进
“一元”和“多元”的分野,仍然是当前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论争的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颠覆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一元论”,但必须充分重视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媒介”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新的实际,具体分析“科学劳动”、“创新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和“服务业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特点。
关键词:
劳动价值 一元论 媒介 拓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巧珍
传统政治经济学误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原理 ,当作马克思主义完整意义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理论实际上只是抽象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还在劳动对人自由发展的更广泛意义上考察了劳动价值问题。要使劳动价值论适应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研究的需要 ,必须超越狭义的抽象劳动价值论 ,确立广义的劳动价值论 ,确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内涵和新内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妙宽
本文提出了新的价值决定公式、价格决定公式、利息率公式、劳动力价值公式、成本公式、剩余价值公式、价值构成公式 ,并应用这些公式分析和破解关系到劳动价值论兴废存亡的几个问题 ,其中包括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可能性、价值量的唯一性和非负性 ,价值源泉的唯一性和多样性 ,活劳动减少和价值量增加的可能性、价值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价值规律 价值构成 价值量 价值源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海潮
价值源泉究竟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问题,是当前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个具有关键性和根本性的“难关”问题。要突破这一“难关”,就必须首先明晰一些基本的理论界限,从而在研究和探讨的基本理论前提上形成共识。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难关 理论前提 共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先宏 傅军胜 毛立言
自马克思《资本论》发表 1 3 0多年来 ,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导致劳动领域的扩展和劳动形态的变化 ,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化研究的新问题 ,诸如商品生产中的活劳动是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物化劳动是不是参与价值创造 ,第三产业尤其是流通、服务领域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如何看待科技劳动、管理劳动 ,生产要素为什么要参与收入分配等等。本文试图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辨证法 ,结合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当前实践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水栋 王有强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 ,发展、完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而不是要否定劳动价值理论 ,也不是给按生产要素分配寻找理论根据。在科技和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生产劳动的内涵应当扩展。但劳动仍然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价值理论 生产要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春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思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论理论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解放斗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取得了伟大的成功。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能否成为具体经济活动的直接依据就值得研究了。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认识推进我们的观念更新,从而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形成对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认识。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 资本 剥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