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648)
2022(1444)
2021(1364)
2020(1189)
2019(2591)
2018(2576)
2017(4659)
2016(2791)
2015(3165)
2014(3259)
2013(3274)
2012(3239)
2011(2852)
2010(3162)
2009(3108)
2008(3237)
2007(3148)
2006(2988)
2005(3063)
2004(2622)
作者
(8400)
(6819)
(6745)
(6680)
(4508)
(3414)
(3180)
(2755)
(2663)
(2585)
(2429)
(2386)
(2309)
(2294)
(2262)
(2247)
(2075)
(2059)
(2046)
(1967)
(1903)
(1686)
(1685)
(1679)
(1633)
(1611)
(1600)
(1590)
(1473)
(1422)
学科
(10417)
经济(10384)
管理(7869)
(7051)
中国(6234)
(5384)
企业(5384)
人口(4801)
(4267)
(3999)
(3370)
(3197)
银行(3197)
方法(3125)
(3081)
(2916)
地方(2912)
教育(2796)
农业(2753)
制度(2622)
(2622)
(2593)
金融(2593)
业经(2461)
数学(2380)
理论(2379)
数学方法(2307)
(2201)
(2132)
国人(2056)
机构
大学(41719)
学院(39536)
(16212)
研究(15901)
经济(15673)
中国(13667)
管理(13535)
理学(10367)
理学院(10204)
(10128)
管理学(10014)
管理学院(9917)
(9866)
(8580)
(8571)
科学(8161)
中心(8034)
研究所(7226)
财经(7026)
北京(6768)
(6720)
师范(6681)
(6631)
(6553)
(6209)
(6024)
人民(5887)
银行(5817)
(5759)
(5517)
基金
项目(19966)
研究(16077)
科学(15802)
基金(14359)
(11933)
国家(11767)
社会(10451)
科学基金(10109)
社会科(9763)
社会科学(9762)
教育(7966)
(7198)
成果(7163)
基金项目(6875)
编号(6874)
(6358)
资助(6293)
自然(5714)
自然科(5601)
自然科学(5600)
自然科学基金(5506)
课题(5282)
(4620)
(4604)
(4451)
重点(4391)
国家社会(4235)
教育部(4196)
规划(4073)
项目编号(4018)
期刊
(22829)
经济(22829)
研究(18854)
中国(12760)
(8221)
教育(7966)
(7848)
金融(7848)
管理(5940)
(5827)
科学(5763)
学报(5160)
图书(4268)
大学(4199)
财经(3870)
书馆(3532)
图书馆(3532)
学学(3508)
技术(3451)
人口(3408)
(3349)
业经(3168)
问题(3130)
农业(3074)
经济研究(3041)
(2735)
论坛(2735)
农村(2465)
(2465)
(2437)
共检索到79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庆五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城市流动人口迅猛增长,对推动城乡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促进各地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愈来愈多的流动人口也对城市各项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压力,给社会治安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当前迫切需要在改革、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流动人口是处于一定方向下持续移动的人口。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离开常住地出外谋生就业的人口视为流动人口。从人口学方面分析,流动人口分布较广,年龄构成轻,文化程度较低,在外停留时间长。人口流动中存在着影响农村农业发展、增加城市管理难度、侵犯合法权益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对这一战略问题的认识,加强调控和疏导,达到有序、有度,使流动人口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元驹  
文章将会计伦理教育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方向,试图从会计伦理教育的视角探讨会计作为一个群体的职业伦理养成问题。会计伦理教育是指在会计专业教育阶段进行的伦理教育。由于会计伦理具有对会计行为约束、规劝、教化、提升和净化的功能,因此会计伦理教育自然应当成为会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会计伦理教育应当从唤醒会计伦理教育理念、注重会计伦理教育教材建设、更新会计伦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强会计伦理教学的实践性和设立会计伦理专业委员会五方面展开的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永春  
从逻辑学视角,考察国内学者对"工作伦理"概念的理解,发现对定义的临近属概念缺乏严格确定,对概念种差的界定也有所不当。合理的"工作伦理"应当是工作者对工作本身、同事及工作团体等所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工作伦理"不是服务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而是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以实现人在工作中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理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平  
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提供教育已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因人口大量、快速地流动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需求。在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过程中,相关各方应形成合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各级公办学校要配合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提供一个公平的就学环境;各少数民族家庭要督促儿童上学,改善家庭学习环境,重视家庭教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文章简要归纳国内外社会融合理论和测量指标,检讨并重构个体层次的社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讨论当前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认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总是处在从适应到区隔融合、再到融合这三个阶段中的某一点上,在构建测量指标体系时所用的概念与变量应有较高的效度和简约性,且要与理论相对应。社会融合包括经济融合、文化适应、社会适应、结构融合和身份认同这五个维度。关于我国迁移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最终方向问题、扩展以社会融合为中心的因果链等应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面,今后的研究应该注意主流社会的定义、社会融合结果导致的社会流动方向的判断标准、分析单位等,并加强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便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现状及其发展轨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庄亚儿  李伯华  
文章对流动人口调查中抽样框的编制、重复抽选及抽选后合并、目标与抽样总体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实践表明,在编制流动人口调查抽样框时,研究人员不仅需要得到相应数据库的支持,而且还应特别注意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对规模过大或过小的抽样单位,重复抽选或抽选后合并是比较简便的方式;此外,在以"登记户籍人口"作为目标总体的调查中,受"跨界流出人口"的影响,特定地区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的关系将表现为"一对多"的形式,数据处理时必须进行"事后加权"。为保证"事后加权"有效性,需要考虑不同省(区、市)人口流动的特点,特别是样本中"省际"和"省内"流动人口的规模。"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处理的过程表明,不同省(区、市)"事后加权"的分组变量及分组数量并不完全相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于学军  
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出现的诸多新特点,反映了人口、社会、经济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制度上的冲突、体制上的障碍,流动人口各方面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正是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的集中反映。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制定公共政策方面,当前应主要解决制度性问题、政策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嘉楠  覃民  李伯华  
文章通过对2009~2011年三年的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抽样方案进行比较,发现主要指标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且离散收敛程度、抽样精度以及抽样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子总体的数据分析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并对流动人口的覆盖误差、样本量分配以及潜在分层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胜春  
目前,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尚未纳入城乡管理体系,他们在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人口的差距正逐步拉大。据统计,在已就业的流动人口中,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31.7%、55.7%、23.8%、12.1%和4.6%。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徐建平  于林夫  
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两为主"政策的执行中,应合理理解"两为主"的含义。政府投入责任应分解到具体教育项目中以逐步增大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公共性,教育管理的责任应逐步统一、规范和标准。"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主要是强调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公共性。市场机制的有效应用是当前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有价值的尝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朱宝树  崔传义  陈友华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路宝利  吴遵民  
终身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挖掘人的潜力、提升人对世界的认识水平和推动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伴随新冠疫情的泛滥及其暴露出的“社会学”本质,尤其是罗马俱乐部和全球学派等机构的持续警示,其忧患意识甚至使得现代人在朝向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就“人类是否还有未来”产生了怀疑。据此,一个融合并超越以往个人私德、族群道德而产生的“全球伦理”问题,遂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重要课题而呈现在世人面前。由于“全球伦理”涉及所有人和人生的所有阶段,故也应成为终身教育学的重要考察对象。本文在厘清“全球伦理的终身教育”的合理性及其困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可教性”的深度剖析,探寻破解这一困局的有效机制与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