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2)
- 2023(11949)
- 2022(10245)
- 2021(9969)
- 2020(8130)
- 2019(18929)
- 2018(18868)
- 2017(35087)
- 2016(19971)
- 2015(22347)
- 2014(22361)
- 2013(21135)
- 2012(19671)
- 2011(17480)
- 2010(17675)
- 2009(15836)
- 2008(15192)
- 2007(13313)
- 2006(11844)
- 2005(10690)
- 学科
- 济(71998)
- 经济(71880)
- 管理(52293)
- 业(48735)
- 企(38729)
- 企业(38729)
- 方法(32316)
- 数学(29160)
- 数学方法(28664)
- 中国(26091)
- 农(22149)
- 教育(21175)
- 财(20227)
- 地方(18322)
- 学(15199)
- 业经(14835)
- 农业(14570)
- 制(14302)
- 理论(13923)
- 贸(13057)
- 贸易(13049)
- 易(12544)
- 技术(11814)
- 策(11711)
- 务(11649)
- 财务(11603)
- 财务管理(11578)
- 银(11184)
- 银行(11177)
- 环境(11096)
- 机构
- 大学(261279)
- 学院(258298)
- 济(102684)
- 经济(100357)
- 管理(99077)
- 研究(88441)
- 理学(84876)
- 理学院(83876)
- 管理学(82281)
- 管理学院(81746)
- 中国(63416)
- 京(56410)
- 科学(50255)
- 财(49860)
- 江(46556)
- 范(43673)
- 师范(43371)
- 中心(42502)
- 所(42205)
- 财经(38569)
- 研究所(37915)
- 农(35855)
- 教育(35618)
- 师范大学(35301)
- 北京(35129)
- 经(35065)
- 业大(33724)
- 州(33012)
- 院(32533)
- 经济学(31132)
- 基金
- 项目(172432)
- 科学(139220)
- 研究(134789)
- 基金(123840)
- 家(105238)
- 国家(104224)
- 科学基金(91397)
- 社会(84640)
- 社会科(79988)
- 社会科学(79969)
- 教育(69334)
- 省(68421)
- 基金项目(64568)
- 划(58918)
- 自然(57763)
- 编号(57143)
- 自然科(56428)
- 自然科学(56416)
- 自然科学基金(55383)
- 资助(50871)
- 成果(48003)
- 课题(42092)
- 部(40416)
- 重点(39670)
- 发(38256)
- 创(36106)
- 教育部(35744)
- 年(34447)
- 人文(34253)
- 规划(34161)
- 期刊
- 济(112776)
- 经济(112776)
- 研究(88787)
- 中国(60133)
- 教育(58386)
- 财(38470)
- 管理(36361)
- 科学(32069)
- 学报(31829)
- 农(31028)
- 技术(27621)
- 融(26911)
- 金融(26911)
- 大学(26654)
- 学学(23382)
- 农业(20754)
- 财经(18790)
- 业经(18602)
- 经济研究(16795)
- 经(16157)
- 职业(15527)
- 问题(14897)
- 图书(12905)
- 坛(12577)
- 论坛(12577)
- 发(12222)
- 理论(11922)
- 贸(11817)
- 技术经济(11686)
- 资源(11657)
共检索到403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徐建平 于林夫
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两为主"政策的执行中,应合理理解"两为主"的含义。政府投入责任应分解到具体教育项目中以逐步增大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公共性,教育管理的责任应逐步统一、规范和标准。"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主要是强调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公共性。市场机制的有效应用是当前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有价值的尝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平
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提供教育已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因人口大量、快速地流动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需求。在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过程中,相关各方应形成合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各级公办学校要配合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提供一个公平的就学环境;各少数民族家庭要督促儿童上学,改善家庭学习环境,重视家庭教育。
关键词:
城市少数民族 流动儿童 教育 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蔡旭昶 严国萍 任泽涛
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已成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议题。各地在流动人口管理实践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但大多以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分治为基本框架提出思路和对策,较少触及新老市民的社会融合问题。浙江省慈溪市以社会融合为目标,通过建设"和谐促进会",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并且广泛吸收外来人口参加社会管理,从而大大增进了新老市民之间的利益协调和认同建构,促进了社会协同管理和自主治理。这一经验为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组织 社会协同 和谐促进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涤
文章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调查与研究”的基本调查为依据,对中国流动人口子女9年制义务教育进行了专题的分析与研究。文章运用调查数据与资料,从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中国目前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现状,进而对当前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两种基本途径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并着重针对现存问题,围绕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新教育制度的创建等,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玉丽 张幸华
慈溪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前列,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制定了具有一定特色和力度的政策,包括经费保障、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生源调配、扶贫济弱和监督评估六大方面的政策,不仅确保了"人人能上学、能读书",而且进一步接近了政府"人人上好学、读好书"的目标。制定这些政策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慈溪市政府所具有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决策以及慈溪发达的经济、蓬勃的民办教育、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扶贫济困的慈善风气等。对这些政策和条件的分析能够为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县域政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舒志定
促进与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 ,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但有必要研究小城镇的民办教育 ,研究区域民办教育发展空间。从浙江省慈溪市民办教育发展状况的考察与研究 ,可以看出民办教育与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由此能够阐述民办教育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而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由于我国的城乡产业结构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之中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尚待提高 ,自然也影响了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寻求更有效地提高民办教育质量的策略显得十分的重要
关键词:
民办学校 教育 城市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远伟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如同经济社会一样,存在着差距巨大的"二元"现象,而且这种"二元教育"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为一种"复合二元教育",并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在分析"复合二元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复合二元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复合二元教育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贤
本文以对 1997年以来在国内发表的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为基础 ,简要分析了学界对该问题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缺陷 ,并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子女 教育研究 现状 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绮云
文章以对1997年以来在国内发表的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为基础,简要分析了目前对该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趋势和局限性,并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 综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吕渊 蒋文伟 过萍艳
在浙江省附海镇生态用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和景观生态安全理论,选取土地利用现状、区域开发强度和距环境敏感区距离等生态敏感性因子,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综合评价了附海镇生态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生态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7.16%,27.29%,30.46%和35.09%,并以此规划出研究区生态安全的核心保护区、控制发展区和适宜发展区3种生态用地类型,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用地类型的管理措施,为附海镇生态用地提供规划依据和建设策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超民 冯晓霞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重要途径。慈溪市从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角度出发,以浙江省“十五分钟文化圈”为契机,通过资源重组、政企合作以及辐射带动等创新型举措,在乡村构建出公共文化空间网络,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然而,慈溪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建设主体、文化精神、供给结构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深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新时代文化使命,文章认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仍需围绕展示活态文化、凝聚文化精神、整合公共资源三个方面展开,由此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陶然 孔德华 曹广忠
本文基于课题组2009年进行的全国四个主要城市化地区12个大、中、小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了农村到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特别是研究了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选择的个体、家庭和城市因素。本文发现,流动人口子女的性别和年龄、流动人口的工作类型、流动人口家庭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和城市公办学校的教育政策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的选择都有显著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并未观测到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均收入对其子女就学地选择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就学地 户籍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振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云
通过对"两为主"原则下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后他们在学校中受教育情况的考察,发现在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学校中,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存在"区别教育"和"融合教育"两种思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路和实践都有自己的逻辑和预期,但其教育结果均不理想。为此,本文提出了适合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以及实施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