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4)
2023(9415)
2022(8200)
2021(7609)
2020(6194)
2019(14520)
2018(14425)
2017(27722)
2016(15212)
2015(17407)
2014(17615)
2013(17367)
2012(16496)
2011(15082)
2010(15801)
2009(14518)
2008(14484)
2007(13263)
2006(12327)
2005(11798)
作者
(46689)
(38591)
(38471)
(36939)
(24943)
(18673)
(17417)
(14921)
(14826)
(14413)
(13399)
(13187)
(12811)
(12646)
(12314)
(11922)
(11400)
(11207)
(11159)
(11008)
(10008)
(9760)
(9723)
(9044)
(8752)
(8743)
(8719)
(8680)
(8042)
(7728)
学科
(71990)
经济(71913)
(40073)
管理(39417)
(30156)
企业(30156)
方法(25352)
中国(23033)
(22749)
地方(22438)
数学(22050)
数学方法(21450)
业经(16768)
农业(15291)
(14387)
(14230)
(13801)
(13713)
银行(13688)
(13254)
(12760)
金融(12759)
(12330)
贸易(12312)
地方经济(11828)
(11804)
(11621)
理论(11180)
环境(10574)
(9968)
机构
学院(221218)
大学(217116)
(89745)
经济(87641)
研究(82063)
管理(80644)
理学(66664)
理学院(65810)
中国(65141)
管理学(64207)
管理学院(63813)
科学(51160)
(49231)
(43610)
(42735)
(40538)
研究所(38780)
(37451)
中心(37323)
业大(32889)
北京(32744)
财经(31596)
(31553)
师范(31276)
农业(30717)
(30434)
(29887)
(29873)
(28254)
经济学(26298)
基金
项目(136248)
科学(105726)
研究(100245)
基金(94811)
(83488)
国家(82627)
科学基金(69437)
社会(61129)
社会科(57809)
社会科学(57793)
(56074)
基金项目(48789)
(46232)
教育(46051)
自然(44580)
自然科(43424)
自然科学(43412)
自然科学基金(42546)
编号(41648)
资助(40908)
(34994)
成果(34573)
重点(31589)
课题(30776)
(28499)
发展(27889)
(27811)
(27424)
创新(26028)
科研(25463)
期刊
(114679)
经济(114679)
研究(72894)
中国(53582)
(39204)
学报(33784)
科学(32936)
管理(32574)
(32179)
教育(30041)
(27098)
金融(27098)
大学(26072)
农业(25961)
学学(24377)
技术(21869)
业经(20817)
经济研究(17259)
财经(15661)
问题(15113)
(13511)
(13457)
统计(12746)
技术经济(11687)
(11391)
资源(11246)
图书(11237)
(11028)
科技(10561)
商业(10425)
共检索到368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正科  
针对洞庭湖区杨树发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国家法规限制、湖区林业用地总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面,认证了湖区杨树的适宜发展规模:为11.94万hm2—12.98万hm2。同时,还指出了杨树生产中出现的树不适地、经营不善、病虫危害严重和品种混乱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规范栽培品种、适地适树、加强抚育管理、培育无节良材、控制病虫危害等几个技术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步天  
洞庭湖区范围除主体湖泊以外,还应包括湘资沅澧四水尾闾和松滋口至城陵矶之间的荆江河段。洞庭湖区综合区划可分为荆江区、常澧区、益沅区、巴岳区。主体湖泊洞庭湖未来可能有三种结局,调节作用继续存在是可能的。根治洪涝灾害应从减少泥沙淤积、提高泄洪能力、设法消除南北洪峰遭遇和行政性措施等方面考虑制订出整体方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民  
洞庭湖区农业发展论略张建民一洞庭湖区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本区有悠久的农业开发历史,长期以“鱼米之乡”享誉全国。明清时期流传成颂的“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熟天下足”之谚,对湖南的粮食生产地位给予充分的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玉  
建构环洞庭湖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环洞庭湖区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与聚类分析。为改变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提出要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特色产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专业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建议,从而推动环洞庭湖区经济的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佩钦  仇少君  
围湖垦殖形成了洞庭湖区湖垸农业形式,湖垸农业的形成加速了湖区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压力也促进了围垦。不断的围湖垦殖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由于湖泊面积减少,湖垸农业处于外洪内涝的环境中。归纳了洞庭湖区的农业环境问题: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加大;水面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污染严重,湿地生态功能衰退;土壤退化和潜育化严重;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等。结合已有经验,提出了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认真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减少泥沙淤积;调整湖垸农业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模式:避灾、减灾模式、水生经济植物模式、工业原料作物模式、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湖洲草地草食畜禽模式、麻基(油菜)渔塘农业模式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新荣  吴忠才  
湿地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众人关注的问题。那么,既要保护好湿地,又要合理开发湿地生态资源,就必须科学设计合理的湿地保护生态农业模式,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按照种植型、养殖型和综合型研究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汤玉喜  唐洁  李永进  李志辉  吴敏  
为探明环洞庭湖区中龄期杨树人工林需肥特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对7年生的杨树人工林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及其养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区中龄期杨树树体养分与土壤中多种养分呈极显著相关性;氮、磷、钾肥通过合理配施,对胸径生长量的促进作用显著,树高生长量则差异不大;施肥处理16号(0.6 kg/株氮肥、1.5 kg/株磷肥、0.15 kg/株钾肥),林木平均胸径及树高生长量分别为6.07 cm和5.84 m,相比对照CK增长率分别可增加10.58%和7.11%,综合表现比较理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恒  
环洞庭湖区自然条件和交通区位优越,社会经济基础较好,并有着良好的宏观政策背景,适宜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但区内农业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经营较为分散,农业生物资源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打破单一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水生作物种植业、林纸生产加工业,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建立现代经营模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志明  
一、洞庭湖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主轴线和京广、浙赣、湘黔、枝柳铁路重点开发的二级轴线包围的核心部位,是我国“东靠西移”总体发展战略的支点及连接东南西北的重要构纽,具有优越的战略地位。该区四周分布有三个圈层,即南昌、九江、长沙、株洲、湘潭、大庸、吉首、武汉(第一圈层),上海、杭州、广州、南宁、贵阳、重庆、郑州(第二圈层)。昆明、成都、西娄、北京(第三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运来  陈运国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湖南省洞庭湖区近些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湖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与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的改善密切相关的。以工代赈作为国家对湖区排涝设施建设的一种主要投入方式,为湖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以工代赈已经成为湖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一、以工代赈是湖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艳红  陆玉麒  周玉翠  闫保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枝独秀,发展势头强劲,湖南省旅游业也在不断攀升,湖南省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来湘旅游的入境游客中的核心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而国内客源中广东游客占了近三成,再加上西面张家界,南面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等旅游大市的冲击,使位于湘北的洞庭湖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洞庭湖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目前,进一步利用湖区旅游资源优势,克服湖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加强对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走具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对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晖,庞效民,朱翔,傅晖  
洞庭湖区是国家确定的移民建镇的重点地区 ,移民人数之多 ,规模之巨 ,直追三峡移民工程。文章以移民问卷调查和乡镇企业问卷调查为研究基础 ,深入认识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对移民安置的吸纳能力 ;深入认识移民的安置现状以及其择业的意愿 ,进而探讨洞庭湖区农村工业发展与移民建镇的联系 ,为制定科学合理、相互协调统一的移民建镇长远规划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晓敏  陈文俊  
21世纪以来,由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大环境威胁,低碳经济也逐渐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与工业节能减排的高投入、高成本相比,林业减排具有成本低、持续性强等优势。因此,在我国工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当前阶段,林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最经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其对低碳经济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湖南省洞庭湖平原地区为例,通过回顾湖区生态林业建设历程,对湖区生态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并指出湖区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发展平原地区生态林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渊基  
生态文明突破了"人类中心论",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实现了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和谐"和"三个可持续"。这种文明指导下的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发展生态经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紧扣"生态"二字,运用生态文明的理论和方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在战略上,重点是坚持修防并举维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示范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提振绿色工业,利用"一带一部一港"打造两型物流业,融合人文自然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国发展生态经济的代表性名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俊杰  
基于转型经济学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从村落经济的市场化、开放性、现代化和集约化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洞庭湖区村落经济转型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以湘阴县白泥湖乡楠竹山村为个案分析表明:其经济转型发展水平与目标状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村落经济微观层面还大量存在计划经济成分,湖区村民在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尚未完成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村落经济开放度、集约化程度不高,村落产业结构、村民知识化水平与村落经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推动村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传统村民向现代村民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