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844)
2022(1768)
2021(1644)
2019(3283)
2018(3319)
2017(5926)
2016(3824)
2015(4361)
2014(4531)
2013(4613)
2012(4804)
2011(4355)
2010(4883)
2009(4427)
2008(4583)
2007(4029)
2006(4089)
2005(4042)
2004(3546)
2003(3503)
作者
(12223)
(9903)
(9898)
(9784)
(6588)
(5029)
(4602)
(3899)
(3881)
(3800)
(3535)
(3532)
(3458)
(3452)
(3295)
(3158)
(3075)
(3006)
(2951)
(2890)
(2797)
(2505)
(2450)
(2400)
(2392)
(2342)
(2315)
(2239)
(2182)
(2067)
学科
(13596)
经济(13567)
管理(11418)
(9755)
(7925)
企业(7925)
(5402)
中国(5172)
(5069)
(4987)
地方(4306)
(4147)
(3656)
银行(3652)
方法(3572)
(3503)
教育(3371)
(3352)
农业(3288)
业经(3146)
税收(3135)
(3105)
(3095)
(3095)
制度(3093)
(2878)
金融(2878)
理论(2782)
数学(2700)
(2695)
机构
大学(54970)
学院(53091)
研究(22118)
(19237)
经济(18493)
中国(18366)
管理(17519)
(13449)
理学(13243)
科学(13014)
理学院(12996)
管理学(12652)
管理学院(12521)
(12379)
(12142)
(11722)
(10836)
(10743)
中心(10649)
研究所(10290)
北京(9168)
(8848)
(8568)
师范(8504)
(8230)
财经(8219)
农业(8097)
业大(7518)
(7231)
(7045)
基金
项目(27282)
科学(20564)
研究(20472)
基金(18577)
(16317)
国家(16146)
科学基金(13085)
社会(11465)
(10838)
社会科(10728)
社会科学(10724)
教育(9888)
(9836)
基金项目(8988)
成果(8811)
自然(8761)
编号(8640)
自然科(8497)
自然科学(8494)
资助(8413)
自然科学基金(8319)
课题(7044)
重点(6381)
(5934)
(5710)
(5697)
(5581)
规划(5216)
科研(5157)
大学(5131)
期刊
(29285)
经济(29285)
研究(23200)
中国(17910)
(11085)
(10648)
教育(10461)
学报(9100)
(9098)
金融(9098)
科学(8205)
管理(8133)
大学(6654)
农业(6064)
学学(5691)
图书(5249)
技术(4869)
财经(4454)
书馆(4322)
图书馆(4322)
问题(3937)
业经(3901)
(3867)
(3687)
(3545)
论坛(3545)
农村(3528)
(3528)
会计(3475)
经济研究(3454)
共检索到108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迅  卢华翔  黄继军  殷会良  贺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全国哀悼。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城乡建设遭受严重破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地震灾后城乡恢复重建规划选址既是重建工作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更是影响重建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是对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浅思,在对国内外地震灾害(包括汶川"5.12"特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灾后重建规划选址的技术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对未来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选址等提供有益经验和技术指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彭娟  
5·12大地震与以往地震相比,具有震级高、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救灾难度高等特点。当前,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在此,有必要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伟元  
研究目的:分析汶川县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特点、基本做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论: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有以人为本、应急性、科学性、超前性、协调性等特点,在做法上突出前期调查分析和土地利用安全性评价,提出重建用地安排和布局意见、落实有关用地政策,规划要科学理性等思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9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文,指出中国将用3年左右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规划》全文约25000字,15章,涉及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政策措施、重建资金、规划实施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性之强令全世界震惊。地震和地震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灾区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有效地控制灾情之后,灾区正逐步进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新阶段。土地整理作为灾后重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得到相当的重视。灾区农村土地整理和城镇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后土地整理为契机,化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促进灾区在新的平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家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灾后重建规划组  李双成  赵志强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对成都市域文化旅游资源及设施等造成严重破坏,尤以位于龙门山地震带附近的四市一县灾损最甚。受灾损失的重点文化旅游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刻不容缓。论文首先对成都文化旅游设施的损毁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成都市文化旅游设施灾后重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恢复重建战略进行思考,提出恢复重建工作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尽快有序恢复成都市文化与旅游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铮  程君凤  顾新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灾后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振之  叶红  
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震造成了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众多旅游景区遭受严重破坏。有的景区的旅游资源在地震中消失殆尽。此外,地震造成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重新运营。游客对于地震后灾区旅游业的形象和旅游信心也遭受严重打击。伴随着一些道路、城镇、旅游景区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灾区旅游生产能力和旅游消费需求遭受重创,原有的生产力受损,原有旅游产业结构被破坏。因此,有必要站在生产力布局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重新审视灾后四川旅游业的恢复重建问题。从空间布局、产业调整、项目建设、市场营销等多角度去重新规划灾后旅游业的发展蓝图,共建灾区旅游业的美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晓燕  吴殿廷  赵西君  张佳蕾  
复杂和艰巨的灾后重建绝不仅仅是灾区面临的难题,社会各方都应该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文章在总结国外灾后重建案例的基础上,依据国情提出了我国灾后重建的原则、战略、评估体系和重建规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伟  
汶川"5·12"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尽快重建家园,恢复和提升发展能力,是今后几年四川省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灾后重建工作浩繁、持久、面广,为了使灾后重建免走弯路,减少甚至避免未来可能的类似灾难,在承受巨大创痛的同时更需要对灾后重建规划进行理性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蓓蓓  李华燊  吴瑶  
收录在"中国知网"上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文章显示,目前灾后重建理论有如下特点: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建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建原则;2、将灾后重建视为灾区发展的契机,表达了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3、灾后重建理论视野广阔,对灾后产业集群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对不同区域空间的重建做出了积极思考;4、灾后重建理论关注重建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客观指出了重建过程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评估了重建可能存在的风险。灾后重建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对重建的关注集中在重建规划和重建实施工程上,对重建评估尤其是对重建社会影响评估的重视不够。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界的注意力应该持续介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宋绍锋  
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乃至周边地区的小城镇造成了重创。因此,重建与改造地震灾区小城镇无疑是灾区重建的重头戏。对此,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规划之中,合理重构灾区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正确处理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中的若干关系,努力重建与改造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果  王沛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诞生于灾后重建这一特殊背景之下,与常规规划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汶川县12个乡镇的灾后重建规划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分析中的KJ法,逐步解析KJ法应用步骤,得到灾后重建规划的整体结构图。通过将其与常规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灾后重建规划在规划内容和应对上位规划方式两方面的特征,并对未来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提出借鉴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